4種平臺要謹慎對待,且投且珍惜

4种平台要谨慎对待,且投且珍惜

備案延期,進入了一個很微妙的新時期。網貸行業開始回暖,人氣也大幅度回升,沒有備案的強壓,投資人重拾信心,行業發展一片利好。

自2016年起網貸行業就正式進入了強監管時代,先後發佈“暫行辦法”、“信披指引”、“57號文”、“29號文”等上百份大大小小的整治文件。

現在的網貸行業已經今非昔比,整體合規度、透明度都提升很多,投資人能有更多選擇平臺的依據。

那麼,在這個強監管後的新時期裡,你能在機會中把控住風險嗎?今天跟大家聊聊,怎麼過濾掉“不投”平臺。

不投資質差的平臺

什麼樣的平臺資質差?簡單來說就是你搜索不到平臺檔案,或者檔案打開一片空白,遇到這種平臺就要考量一下資質了。

◆ 註冊實繳

運營主體公司註冊資金低於5000萬、實繳資金低於3000萬的平臺就不要考慮了。網貸平臺是信息中介,但也是與錢相關的生意,註冊實繳的能力也是入行門檻。

銀行存管

第三方支付都不行,必須是銀行存管系統。銀行存管最起碼初步保障了資金的安全,這是目前正規平臺的標配。

“小而新”平臺

新平臺依舊有政策風險,而且沒有足夠的運營時間,看不出平臺的運營能力如何。特別是那種又新又沒有背景,很野很小的平臺。

不投信息披露差的平臺

雖然監管一再強調,P2P是撮合借貸的網絡信息中介平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最重要的。但還是有很多平臺在信息上做假、不透明,這大大降低了投資人的選擇能力。所以在篩選平臺的時候,碰到信息披露很差勁的平臺,直接跳過。

1、官網無信披模塊,打開官網首頁菜單處沒有信披模塊的平臺,一律不投。

2、無高管團隊信息,官網無高管團隊介紹,一律不投。

3、標的信息模糊,無借款人信息、無借款資料披露的平臺,一律不投。

4、股權架構模糊,股東佔比未知、實際控制人/實際控股公司模糊,跑路成本低,道德風險高,一律不投。

不投有高返高息平臺

目前整個行業趨勢都是“收益普遍下降,期限增長”。

高息背後可能是經營者惡意的設計。高收益對應的一定是高借款利率,只有高風險企業願意承擔這麼高的借款利率。貸款給高風險企業意味著違約率不斷上升。

網貸平臺為了覆蓋高壞賬率所帶來的損失,必須進一步提高貸款利率,於是就形成了高利率和高風險之間的惡性循環。

再者,合規優質資產獲取難度加大,銀行存管、三級等保測評、會所律所等備案等要素又增加了合規成本,平臺利潤變薄,收益下降是其合理體現,由網貸平臺和出借人共同承擔。

不投有違規業務的平臺

泛指有政策風險的平臺。

1、無牌照經營資管業務的平臺,一律不投。

2、涉及線下理財業務的平臺,一律不投。

3、p2p活期理財,一律不投。

4、互聯網電商性質的P2P平臺多為騙局,一律不投。

5、以黃金、原油這一類為基礎資產的固收類互聯網理財產品,一律不投。

遇到誘惑,請勿忘本金,畢竟收益越高,伴隨的風險自然也會越高。不要去為了那點收益,抱著僥倖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