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眾所眾知的是他的兒子蔣經國接過了權力的接力棒成為臺灣掌權人,所以很自然地認為蔣經國是繼蔣介石之後的“總統”。然而,事實上蔣介石之後繼任總統的是嚴家淦,而非蔣經國。嚴家淦做了3年的“總統”,1978年才將“總統”之位交給蔣經國,由於蔣經國執政期對臺灣所作出的極大貢獻,嚴家淦在其光輝下也逐漸被人淡忘。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嚴家淦,1905年10月23日出生於江蘇吳縣木瀆鎮西街,嚴家是吳縣東山望族。嚴家淦自幼聰慧,記憶力極強,4歲便能背誦多首古詩及崑曲,尤擅長心算。他大學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理論化學,期間與宋子文之弟宋子良及陳儀的外甥徐學愚成為同窗知己。嚴家淦畢業後經宋子文引薦歷任京滬、滬甬鐵路管理局材料處長、福建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等職。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嚴家淦在福建任職期間,致力於興建公路和小水電,理順了東南沿海與大陸後方的交通運輸,後來他調任福建省財政廳長,推行田賦徵收實物制度,杜絕了良商囤積居奇,保障了軍需民食的正常供應。1945年8月,嚴家淦以經濟部及戰時生產局代表身份赴南京協助何應欽辦理對受降日軍的接收工作。12月24日,他抵達臺灣,為臺灣迴歸祖國的接管代表之一。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1947年5月臺灣省政府成立,嚴家淦任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他在職期間主持了幣制改革,以新臺幣代替不斷貶值的舊臺幣,嚴控通貨膨脹,通過控制支出與整頓稅制同時並舉的方式使臺灣當局的財政狀況由原來的紊亂不堪逐步走向穩定,使臺灣由國民黨新敗之初的人心惶恐轉為安定,對臺灣政治、軍事的穩定產生的重要影響,他由此而得蔣介石的賞識。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1963年,嚴家淦繼任“行政院長”,一干就是8年,在他任職期間,臺灣當局先後制定和實施了第4、5期2次4年經濟計劃,通過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改進經濟結構、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大力發展加工出口工業、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等一些列政策使臺灣獲得了每年平均10%的經濟增長率,對臺灣經濟進入“起飛時代”起了決定性作用。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如果說嚴家淦在經濟領域做出的貢獻是因為他本人的“有為”,那麼他在政治領域能一路順風順水則在於他的“無為”。原國民黨大員楚崧秋曾評價他“其過人之處在於不搞宗派、不用私人、沒有政敵、沒有恩怨,是其長期屹立於波譎雲詭之政海之最大原因”。嚴家淦極其低調的做人態度和對為官之道的精準把握讓蔣介石將視他為蔣家權力交接過渡的最佳人選。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上世紀50、60年代,美日兩國通過各種渠道向蔣介石施壓讓其卸任後將權力交由臺灣人,以緩和矛盾,可蔣介石受“家天下”的觀念極深,處心積慮要將蔣經國扶上位,因此他一面剷除異己,一面讓蔣經國樹立威信、建立功績。除此之外,蔣介石為了不落人以口實,選定資歷尚淺的嚴家淦為行政院長,後又於1966年力促成其成為“副總統”。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嚴家淦對蔣介石要讓兒子接班的用心自然心知肚明,1972年5月26日,他欲在國民黨中常委會議時辭去“副總統”和“行政院長”之職,然而蔣介石僅讓其辭去“行政院長”。蔣介石去世後,嚴家淦成為“總統”。1978年元月初,嚴家淦力推蔣經國為總統,7日,蔣經國競選“總統”一致通過,嚴家淦就此完成了歷史使命。1993年12月24日,嚴家淦去世,享年90歲。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