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所有瞻观过秦始皇兵马俑的游客无不为秦俑气势恢宏的阵势、栩栩如生的造型所折服,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出土的数千件秦俑,脸型、身材、年龄、相貌、表情、神态却绝无雷同,无论是勇猛自信的车兵俑,还是淡定从容的弓弩手,或是气宇昂扬的武士俑,或是神态威严的军吏俑,以及威风凛凛的骑兵俑和动作娴熟的驭手俑,无不各具特色、造型精美,就连那些车马,也都能让人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威严与杀气,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静止不动、毫无威胁的兵马俑阵,而是金戈铁马、西风萧瑟的战场。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这便是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研究古代军事和殉葬制度的标本,也是古代陶塑艺术的集中展示,更能让人感受到一个王朝的强大以及千古一帝的威严,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和艺术程度上达到如此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秦始皇的强大意志分不开。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用铁腕手段,首次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建立了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开通灵渠,奠定了此后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但在秦始皇统治的秦朝后期,他妄求长生,苛政虐民,50岁上暴病而死,在他离世3年之后,秦朝便被刘邦灭掉,在秦始皇眼里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的强秦,只二世而亡,由强而衰不过匆匆数年而已,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就是由一个个否极泰来、盛极而衰的故事拼凑而成,国家也好,企业也好,家族也好,最强盛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唐玄宗继承和延续了最繁荣强大的盛唐,但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也奠定了唐朝走向衰落与灭亡的结局,乾隆接手了“康乾盛世”的大清,但他的好大喜功以及和坤之流的贪腐也埋下了清王朝闭关锁国和逐渐衰弱的祸根。

这一切,足以警示后人如何淡定理智地面对命运的沉浮与荣衰,得意时莫趾高气扬,失意时也无需垂头丧气。

我们该学习这些兵马俑的精神,即使成了一尊泥塑,也要屹立千年、威武不屈地向后人展示自信强健的风采。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说到兵马俑,还得顺便提一下古代的殉葬制度,随着原始公有制的瓦解,渐渐萌芽出人殉制度,并在奴隶制时代建立和盛行,在人殉制度最兴盛的的殷商时期,其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可见人殉制度的残酷和野蛮。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而亡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人殉制度得到抑制和减缓,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宣布“止从死”,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人殉制度废除之后,代之以陶俑、木俑陪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秦始皇兵马俑,其实就是秦始皇陵的随葬坑,它与秦陵同时修筑。

因此,我们还得感谢当年秦献公废止了人殉制度以及秦始皇强大的意志,这才得以让后人有幸能够欣赏如此精美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否则,后人挖掘和看到的都是一堆堆恐怖残缺的骷髅骸骨,那得有多骇人,又是多么的大煞风景!

参观兵马俑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由于兵马俑都是以真人为模特,细节刻画丰富,个个栩栩如生,而且数量众多,基本上覆盖了中国人大部分的相貌特征,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从兵马俑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网传的几组明星与兵马俑撞脸照: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长安行之二:在秦始皇兵马俑追寻千古一帝的身影

是不是发现挺像的?

所以,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游客们,你们一定要好好辨认一下,说不定你会在某个兵马俑身上发现自己的样子,并且浮想联翩地相信,你曾经化身武功高强的古代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是,它代替你穿越千年之旅,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战争和沉寂千年的酣睡之后,再次回到现代,发现和拥抱现代文明的繁荣与和平。

我却只想找寻秦始皇的身影,并且揣想他是不是也有替身置留在这些兵马俑之间,褪去了帝王的威严,换上了普通兵士的从容,安详而又骄傲地检阅着他的部队,并且略带怀疑地审视着我们这些后世游客的眼光,看我们是否能够在这些气势磅礴的兵马俑阵间,发现秦始皇的强大和卓越以及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