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明英宗:關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我們讀《明史》會發現,萬曆皇帝、崇禎皇帝都比較摳門,捨不得發內帑。百姓實在需要賑濟,必須由中央財政撥款,也是按照人頭分發,忽略其中的上下其手。其實也可以變向理解為並不那麼關心百姓。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關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親政的英宗

明英宗卻反其道而行之。我們知道,前半生的英宗主要由王振負責事務,卻不知道後半生的英宗凡事親力親為,愛民如子。

奪門之變後,英宗登上大位,洗心革面,非常關心民間疾苦。

從景泰時候開始,山東連年災荒,糧食減產。

到天順初年,老百姓依然吃不飽,“人猶飢窘”。當時英宗就發內帑銀三萬兩賑濟。

山東布政使在賑濟後,發現不足,上奏要求增加。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關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李賢

明英宗不瞭解一線情況,就召見內閣大學士徐有貞、李賢討論。

問道:先生覺得可以聽從請求增加賑災銀嗎?

李賢回答:萬歲聖明,可以。

徐有貞回答:陛下,此事不可行。不瞭解這種弊病的人才說可以。我常常見發賑濟銀,老百姓基本得不到實惠,都為地方官、吏哪去了。(俱為里老書手得之。)

李賢反駁道:縱然有這個弊端,縱然會有貪汙,那再給也比不給強吧。

英宗說:看來確實需要增加。

曹吉祥在旁邊就說:朝廷錢財充足,不應該在乎這些。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關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天順日錄

少數服從多數,何況英宗有最終決定權。

徐有貞也服從新決定,就定下來增銀四萬兩,前後七萬兩,縱然有人貪汙一半,依然有三萬多兩到達百姓手中。

之後,從召見哪裡退出。

英宗後來對李賢說。徐有貞做的部隊,增銀賑濟百姓,怎麼可以那樣。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發現英宗四個特點:親政;傾聽臣下意見;關注百姓疾苦;不以聚斂為榮。

這和他土木堡之後所受的苦難有關吧。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關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大明一統志

參考文獻:

《明史》、《天順日錄》、《明英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