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明英宗:关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我们读《明史》会发现,万历皇帝、崇祯皇帝都比较抠门,舍不得发内帑。百姓实在需要赈济,必须由中央财政拨款,也是按照人头分发,忽略其中的上下其手。其实也可以变向理解为并不那么关心百姓。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关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亲政的英宗

明英宗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知道,前半生的英宗主要由王振负责事务,却不知道后半生的英宗凡事亲力亲为,爱民如子。

夺门之变后,英宗登上大位,洗心革面,非常关心民间疾苦。

从景泰时候开始,山东连年灾荒,粮食减产。

到天顺初年,老百姓依然吃不饱,“人犹饥窘”。当时英宗就发内帑银三万两赈济。

山东布政使在赈济后,发现不足,上奏要求增加。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关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李贤

明英宗不了解一线情况,就召见内阁大学士徐有贞、李贤讨论。

问道:先生觉得可以听从请求增加赈灾银吗?

李贤回答:万岁圣明,可以。

徐有贞回答:陛下,此事不可行。不了解这种弊病的人才说可以。我常常见发赈济银,老百姓基本得不到实惠,都为地方官、吏哪去了。(俱为里老书手得之。)

李贤反驳道:纵然有这个弊端,纵然会有贪污,那再给也比不给强吧。

英宗说:看来确实需要增加。

曹吉祥在旁边就说:朝廷钱财充足,不应该在乎这些。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关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天顺日录

少数服从多数,何况英宗有最终决定权。

徐有贞也服从新决定,就定下来增银四万两,前后七万两,纵然有人贪污一半,依然有三万多两到达百姓手中。

之后,从召见哪里退出。

英宗后来对李贤说。徐有贞做的部队,增银赈济百姓,怎么可以那样。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英宗四个特点:亲政;倾听臣下意见;关注百姓疾苦;不以聚敛为荣。

这和他土木堡之后所受的苦难有关吧。

你不知道的明英宗:关心百姓疾苦,更不在意自己的荷包

大明一统志

参考文献:

《明史》、《天顺日录》、《明英宗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