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诚孝张皇后:不听祖母言,太监误国在眼前!明英宗:就不听

古往今来,一国之君被敌国俘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如明英宗这般好命的却不多。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不仅没被折辱,瓦剌王还请安磕头行君臣礼,献上各种野味,好吃好喝的把这个倒霉皇帝给供起来。

朱祁镇在瓦剌一呆就是一年,这一年光景,京城早已物是人非,改头换面。

他被俘后,名臣于谦火速与孙太后联手换皇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这一通操作猛如虎下来,瓦剌都傻了眼,朱祁镇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弃子,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除了年轻气盛的朱祁镇本人,还有一个死太监。


大明诚孝张皇后:不听祖母言,太监误国在眼前!明英宗:就不听


这个太监就是王振,土木堡之变时他死在乱军之中,名副其实的死太监。

正是他,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也是他,在战场上仗着皇帝宠幸胡乱指挥,以至于大明连连失利,最后落得个君主被俘的耻辱境地。

一场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十余万骁勇部队,战马二十万头,辎重不计其数,可怜跟着朱祁镇的五十多个文官,受君主拖累,死的十分冤屈,其中还包括朱祁镇本人的亲妹夫!

这样的惨败,朱祁镇与王振的责任首当其冲,倘若不是朱祁镇有个皇帝的头衔,只怕是万死难辞其咎,至于王振,他死了倒是一了百了,他的家族白白受他牵连,被愤怒的群臣尽数诛杀!

王振之祸,其实早有端倪,他也是读书人出身,却无半点读书人的风骨,旁人当太监,大多是因家境贫寒再无出路,王振本有稳定的工作(私塾教书,后做教官),却是自阉入宫,大约觉得挨一刀也好过寒窗十年科举路。

进宫之后的王振成了朱祁镇的侍从,因其为人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又有服侍幼主的名分,一个太监的势力竟然逐渐壮大了起来。

史书记载,在宦官无资格参加的宫廷宴会上,朱祁镇破例下令打开东华门的中间大门,让王振进入宫中参加宴会。王太监刚一登场,百官行礼,此时算是王振的人生巅峰,若是舍不得下面那一刀,哪有如今的风光?

王振地位的水涨船高引来了明眼人的警觉,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皇太后孙氏,她也是大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一生经历六朝,练就了一双慧眼。

她早就看出王振心怀不轨,但碍于朱祁镇明里暗里护着,到死也没能将他拿下,只得时时敲打,以儆效尤。

有一次,她找了个由头要赐死王振,朱祁镇照旧护在前头,她这才勉为其难饶了他,但是训诫道:"皇帝年少,岂知此辈祸人家国。我听皇帝暨诸大臣贷振,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皇帝年轻,哪里晓得这种人是要误人家国的,我听皇帝大臣的话饶了他,以后不可干预国事。

纵然太皇太后如此雷霆万钧,王振依然时不时要独断朝纲。


大明诚孝张皇后:不听祖母言,太监误国在眼前!明英宗:就不听


一个太监,无非是仗着皇帝的势罢了。

后来,太皇太后病逝,历史上的孙太后又不如电视剧里一般英明神武,竟任由王振做大,终于酿成土木堡之祸。

后来,英宗在瓦剌手里蹉跎了一年,艰难回国,明代宗的屁股仿佛长在龙椅上,愣是不肯挪窝,还把朱祁镇关了起来。

朱祁镇又战战兢兢的等了七八年,在幽居之所吃尽苦头,趁着明代宗生病才复位,

这几年的凄风冷雨并没能让明英宗长记性,他复位后居然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还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王振的“忠魂”。

果然奸臣和熊孩子永远是真爱,当年祖母张氏的金玉良言,到底还是没能入他的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