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潮汕姿娘沒地位?!我們有近20座以女人爲主角的專祠!

眾所周知,在封建時代的中國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幾乎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著生老病死整個過程。

誰說潮汕姿娘沒地位?!我們有近20座以女人為主角的專祠!

古代女性出生不能享受和男性同樣的待遇,就連死後也無法得到平等的地位。在古代,人們的生命終結,就進入祠堂接受子孫的供奉,但是也依然是“男女有別”。

在潮汕地區,自古祠堂都是以男人為"主角",死後可入祠供奉。在封建年代,潮汕的重男輕女思想沒有國內其他地方那麼嚴重,潮汕女性雖也能涉足祠堂接受後裔供奉,但也基本處於陪襯地位。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封建時代的女性由生到死都只能成為男性的附屬品也正因為如此,以女性為主角的祠堂顯得更加地罕見。

在潮汕的千祠萬堂中,就有近20座以女人為主角的專祠。這近20座座女祠分別為:澄海金氏宗祠(又名"祖姑祠")、潮安黃氏祠堂(又名"婆祠")、揭陽黃氏貞義姑寢室(又名"祖姑祠")、汕頭翁氏家廟(又名"祖姑祠")、潮安蘇氏盛戶祖祠(又名"祖姑祠")、普寧黃氏祖婆祠、榕城許氏庶祖祠、揭東彭氏婆祠、榕城東門郭氏祖婆祠、揭東從發庶祖祠、揭東吳氏順敬祖祠、榕城陳氏延慶第、揭東姚氏儒林第等。

這些祠堂的背後,究竟站立著怎樣偉大的潮汕女性呢?她們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其中兩座女祠的故事。

澄海金氏宗祠

澄海金氏宗祠“祖姑祠”擁有500多年的歷史,位於澄海區隆都鎮後溪村,坐南向北,呈潮汕傳統的“雙背劍”格局。“祖姑祠”大門石匾陽刻“金氏宗祠”四字,供奉的主人金端潔,是明初後溪村一位終身未嫁、自強不息的姑娘,也是該村烏門社金氏的祖先。

誰說潮汕姿娘沒地位?!我們有近20座以女人為主角的專祠!

據考,祖姑諡號端潔,乳名二姑,生於明英宗年間(1437-1464年)。其人從小聰明伶俐,十分孝順長輩,惹人喜歡。因面部有胎記,出嫁當天遭受男方鄉鄰譏評,個性倔強又無意婚嫁的金端潔,深感委屈,當即命轎伕掉頭回府,發誓終身不嫁。

回家後,性格爽直、敢作敢為的金端潔衝破世俗樊籬,勇敢地自立門戶,辦酒坊、開商號、買田園、事農耕,亦商亦農,留下殷實家資和百畝良田。金姑娘艱苦創業的行動感動了父兄和族人,她的胞兄將一個兒子過繼作為她的嗣子,從此繁衍生息。據瞭解,至現在,金端潔一族總人口將近千人,皆奉金端潔為先祖。

為緬懷金端潔艱苦創業、勤儉持家的美德,其裔孫在嘉靖後期至萬曆年間合力建成了"祖姑祠"。為緬懷金端潔勤儉持家的美德,其裔孫合力建成"祖姑祠",每逢節日都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

潮安黃氏祠堂

誰說潮汕姿娘沒地位?!我們有近20座以女人為主角的專祠!

阿婆孬入祠”是個潮汕俗語,意指舊時代宗法社會庶系女性祖先(侍妾,俗稱“阿婆”)的神主不能進入宗祠接受裔孫祭拜。在嫡庶的尊卑有別和等級嚴明的歷史背景下,侍妾被排斥在宗廟祭祀之外。但是,也有例外的時候。

誰說潮汕姿娘沒地位?!我們有近20座以女人為主角的專祠!

誰說潮汕姿娘沒地位?!我們有近20座以女人為主角的專祠!

有的庶系裔孫為了彰顯“慎終追遠”和“水源木本”的孝思,就選擇為庶系女性祖先建造專祠,這類祠堂稱為“婆祠”(或稱“庶祖祠” )。

潮安黃氏祠堂“婆祠”是明末清初時期“家資豐盈甲潮州”的員外郎黃作雨為他的生母專建。該祠坐落在龍湖寨直街一側,坐西向東,為潮汕傳統的“四點金”建築格局,佔地500多平方米。門洞極闊,達10餘米,也稱“闊嘴祠”。門匾兩側各有兩個石雕麒麟,造型生動威猛;兩個“加官進爵”石雕惟妙惟肖。後座斗拱採用典型的潮州“三載五木瓜”全木結構,雕刻有雙獅、人物故事、花草等,線條流暢,原有紅素漆。後座共有四根粗大的八角石柱,直徑40釐米,柱礎直徑為50釐米。大門石匾陽刻“椒實蕃枝”,為潮州先賢翁萬達之裔孫、康熙己丑科進士翁廷資所題。

相傳黃作雨發跡後,捐巨資建造了黃氏宗祠,供奉列祖列宗之神位。但因為他的生母周氏身為妾侍(俗稱“阿婆”),按封建規例是沒有資格入祠供奉的。黃作雨見自己掏腰包建造的祠堂竟連生母都沒有資格入祠,很不服氣,遂重新擇地建祠燻專門供奉其生母神位,故稱“婆祠”。“婆祠”的建造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目前,潮州市將該“婆祠”定為龍湖寨文史館。

有些“地圖炮”總說潮汕人重男輕女,其實在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是普遍現象,並非潮汕獨有。而潮汕古代能有如此之多的女性祠堂,在全國都是極其罕見的,這確實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有專家是這樣說的:“從潮汕地方宗族社會中存在的此類崇拜女性祖先現象,很可能說明,歷史上,在中原漢族先民南下之前,華南地區的社會結構,也許與華北地區並不一致。而在漢族移民篳路藍縷地開墾並定居華南地區之後,本地固有的社會文化傳統,又與中原漢族人的社會文化產生了融合,凝聚出頗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現象。 ”

潮汕女祠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