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先行:左宗棠西征过程中何以做到粮食顺利采运?

在收复西域的过程中,左宗棠面临重重压力。“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而筹运转犹难于筹粮。”没有后勤保障,不可能打赢。清延军备废弛,财政枯竭,西北连年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戈壁纵横,交通阻塞。那么左宗棠西征过程中的何以做到粮食顺利采运?

1.找准运粮路线

西域幅员辽阔,交通不便,运输军粮代价高。自古用兵西域,都把兵精、饷足作为先决条件,兵精则军需少,饷足则军粮丰,这场战争将是“拼经济”“拼后勤”的战争,左宗棠要求精简部队,速战速决。左宗棠运输军粮线路有三条:

一是从甘肃河两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哈密;

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运至西域巴里坤或奇台;

三是从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巴里坤。

粮草先行:左宗棠西征过程中何以做到粮食顺利采运?

西征最大的困难在于后勤

此外,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驻军哈密并兴修水利,屯田积谷,但是哈密水渠年久失修,渗水严重,而且是砂土地,需用毡毯铺底,左宗棠得知消息后说:“开屯之要,首在水利。毡条万具,既所必需,文到之日,即交宁夏、河湟各郡并力购造:”经过努力,屯田积粮成绩巨大,1876年一年就收获粮食5160余石,基本上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1876年4月,左宗棠从甘肃省城兰州移驻肃州。

2.搞好军粮运输

当时在左宗棠调度下的运输工具,如今可以指数的有:

凉州和肃州间有大车2000辆、驴1500 头;

安西、哈密、巴里坤、古城间有官驼3000头、商驼10000头、大车300辆;

肃州、古城间有大车1000辆;

古城和乌鲁木齐间有大车500辆、官商驼8000余头;

巴里坤,齐克胜之间有驴1000 头;

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间有大车900余辆驼8000头;

吐鲁番到南疆前敌有大车300余辆,驼8000头。

这并不是指那几个地段常备这个数目的运输工具,只是指那几个地段曾支配着这个数目的运输工具。为了加快运输速度,扩大运输量,左宗棠非常重视雇佣商民进行运输,认为“转运一事,固非藉民力不可,并强调“购驼不如雇驼,办官车不如用民车”。

粮草先行:左宗棠西征过程中何以做到粮食顺利采运?

抬棺西征

为了保证民驼的正常运输,使他们有利可图,左宗棠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民驼商人的安全和正当经济利益。

其一,分出重兵防护运道。每当克复一城堡,“要隘冲道又须设局防护,以通运道而速文报例。”

其次,敢于冲破“定制”,制定有利于商民的脚价基准。按照清朝定制,甘肃等处转运军需粮石每百里每石给脚价银二钱,左宗棠在耐心说服朝廷之后,对此成例做了大胆修正:“关内转解粮饷,军装、军火,官运、民运相辅而行,民运脚价,无论雇用车驼骡马、酌定百斤百里给银四钱……关外民运百斤百里给脚银五钱。"应该说,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也大大激发了商民的积极性。

粮草先行:左宗棠西征过程中何以做到粮食顺利采运?

古代西北后勤运输非常难

第三,明确对于商驼是雇佣,要接照运量、运效公平交易。对于购粮款运脚均尽力立即兑付,若因为“军饷不济,粮价未能豫发,伤局员先给印票,间造粮户花名、银数清册,呈递听候核给清款。”

第四,“易长运为短运”。左宗案在肃州、玉门安西、马莲井、哈密分别建立仓康,以备起运军粮之用。并且,还在这些地方建厂店、开井、积草储薪,以备停歌驼骤和更换运输工具之用。由肃州起运至古城,需要“四起四卸”方可最终到达。虽然费用增加不少,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粮运的安全。

3.总结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出现了“驼户闻风踵至,运道畅通”的局面,以至于商民成为左宗棠军中的主要粮运力量,“师行所至,皆有随营商人奔走其后,军中资用多取供之。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在袁保恒的奏折中,就记述了雇佣蒙驼的场景:“按程设立三十四台,专司带领道路,另雇蒙驼一千五百只,民驼五百只,分作四段,各以五百驼任选一段,班转递运,每次司运官斛八百石,限四十日运至巴里坤,间二十日由宁发运一次”,粮草的顺畅保障了作战的顺利进行,为最终西域的成功收复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

粮草先行:左宗棠西征过程中何以做到粮食顺利采运?

西征

参考:

冯精志著,《晚清名臣 高级知识分子们如何执掌军权》,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08,第349页。

贾芳,陈钰业著,《文明的兴衰:疏勒河流域历史文化解读》,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05,第195页。

徐中煜,《左宗棠收复西域过程中的军粮采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