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跟巴基斯坦打起來,巴基斯坦會吃虧嗎?

167910051

這取決於印巴衝突的程度。實際上,印巴兩國除了三次大規模戰爭以外,邊境衝突一直也沒有停止,1999年的卡吉爾衝突更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兩個核武國家直接爆發武裝衝突。以當今的戰略態勢看,印度對巴基斯坦擁有絕對的常規優勢,但考慮到雙方都是核武國家,且均不具備導彈防禦能力,兩國核心區域又都處在對方核武器打擊半徑內,因此核戰爭可能性可以排除。小規模邊界衝突考驗的是雙方的勇氣和士兵素質,這方面巴基斯坦並不吃虧,甚至略佔上風。但在中等規模的常規戰爭方面,巴基斯坦受國力限制,會比較被動。這也就是為什麼巴基斯坦要在邊境地區保持強勢,以免讓印度產生幻想。以戰術上的積極避免戰略上的被動,是巴基斯坦較為合理的選擇。


葉海林

明確的說,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真打起來,在其他國家不插手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不僅會吃虧,而且幾乎沒有勝算。不要說現在,以前巴基斯坦在印巴國力對比不那麼懸殊的情況下都沒打贏印度。

1971年11月-12月的印巴戰爭,印度直接將巴基斯坦打到解體,東巴基斯坦獨立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國。時至今日,巴基斯坦仍然籠罩在印度龐大軍力的陰影之下。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得到佐證。眾所周知,核武器是現代戰爭中大國的殺手鐧,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使用的,而印巴兩國的核戰略就有很大區別。

印度提出的是“冷啟動”,即所謂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力求通過常規兵力的快速打擊避免戰爭上升到核戰爭階段。這也說明一點,印度根本就不在乎巴基斯坦手裡的核武器。(其實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印巴核技術落後,造不出大當量的核彈,而且巴基斯坦雖然擁有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但是總的核武器投送能力並不比朝鮮好)

而巴基斯坦的核戰略則是:一旦印巴開戰,就果斷使用核武器,一開始使用核武器打擊深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如果遏制不成功,就用核武器打擊印巴邊境上印軍的各個關鍵節點。若是仍然不成功,就用核武器打擊印度的大城市。

核武器都捨得往自己領土上扔了,巴基斯坦真的不怕印度嗎?

軍力上的差距還不算完,在地理上,巴基斯坦也處於絕對劣勢。巴基斯坦缺乏縱深,首都伊斯蘭堡幾乎貼著邊境線。

相比於領土大得多的印度,巴基斯坦在戰略上都沒有後退的餘地,印度無論是在人口還是面積上都佔優勢,在核武器面前顯然是巴基斯坦更加脆弱。如果真的爆發核戰爭,印度可定落不到好,但巴基斯坦顯然更慘。

當然了,這一切只是假設。畢竟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戴著手銬的人,打不起來。


貞觀防務

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打起來,巴基斯坦吃虧是肯定的。但巴基斯坦吃虧程度的大小取決於兩國爆發衝突的規模。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都是擁核國家,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彼此忌憚雙方使用核武器,所以真正大規模衝突應該不會發生。所以雙方有可能爆發小規模或局部衝突。

以現階段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國力對比,印度毫無疑問略勝一籌。印度不僅在經濟方面遠超巴基斯坦,在工業能力上也不是巴基斯坦可以比擬的。而且在軍事方面印度可以花大把的錢購買美國,俄羅斯和西方國家所擁有的高科技武器。反觀巴基斯坦由於和中國的關係,巴基斯坦被美國所限制。雙方在導彈方面差距不大,但現在的印度投入更多的力量研製導彈,例如比較出名的烈火導彈系列,相信不久之後印度就可以對巴基斯坦產生一定的優勢。而且印度不管是現役軍隊人數還是預備軍隊人數都遠超巴基斯坦。在海軍方面巴基斯坦更是一敗塗地!印度有各種艦艇包括航空母艦,巴基斯坦 卻沒有航空母艦。所以海軍方面,兩者實力相差巨大。



空軍方面巴基斯坦與中國合作可自主生產梟龍戰機但印度可以花錢從美國購買更先進的戰機,所以巴基斯坦與印度相比是有很多的短板。但一旦雙方真正爆發衝突戰場局勢不是一句兩句都可以說的清的。印度雖然在各方面都遠超巴基斯坦,但雙方一旦爆發戰爭,印度國內很多的武器甚至子彈都必須購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在這方面難免會被美國卡住脖子。而巴基斯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給自足。在這方面巴基斯坦對印度有一定的優勢。

但最終的結局還是巴基斯坦要吃虧,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旦爆發衝突的話,對巴基斯坦而言弊大於利!近年來巴基斯坦越來越注重自己 國內軍工產業的發展,相信這也會給巴基斯坦帶來不小的好處,降低和印度爆發衝突所帶來 的劣勢!


西山軍武

那要看這仗怎麼打?戰爭的規模有多大?如果雙方單挑,沒有外界干預的話,巴基斯坦難以抗衡度,因為無論是人口數量、國土面積、綜合實力與軍備水平來看,巴基斯坦與印度都有差距。從歷史上來看,印巴之間發生的多次戰爭基本都是巴基斯坦損失較大。


如果有外界勢力干預的話,兩者較量的結果就不好預料了。印度與世界大國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都不錯,又是英聯邦成員,從外部能購置較先進武器。但印度外援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沒有國家會全身心支持它,二是買來武器使用不熟練。巴基斯坦則有自已的鄰居老鐵大哥支持,真心真意,武器生產線也能提供,關鍵時刻還可能直接出手相助。

就雙邊戰爭規模來看,小規模戰爭雙方會互有傷亡,巴方的戰鬥氣勢可能會強一點;中等規模的戰爭可能印度會佔上風;兩國之間暫時不會爆發全方位的衝突,因為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有核國家,任何一方在生死存亡時刻都可能會使用核武,這樣就無所謂勝利者了!



姜運倉

(巴基斯坦與印度儀仗兵)

印度和巴基斯坦軍事實力差距巨大,雖然巴基斯坦有著“伊斯蘭之劍”的美譽,但是,國力和軍事裝備的巨大差距是客觀存在並且難以彌補的。

巴軍與印軍裝備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是呈越來越大的趨勢。歸根到底,就是兩國綜合國力的懸殊造成的。

在軍事裝備領域,印度的優勢很明顯:

(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海軍方面,印度目前擁有航母和核潛艇,另外各型潛艇14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輕護24艘,兩棲登陸艦隻10艘。而巴海軍只有5艘潛艇與10艘各型護衛艦。

空軍方面,印度空軍有上千架飛機,其中近200架三代半的蘇30MKI是骨幹,三代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共100架左右,剩下的是二代的;而巴軍有400多架作戰飛機,骨幹是三代的F16A/B和梟龍,主力是二代的殲7和幻影3/5。貌似尚可一戰,但未來前景不樂觀,在巴軍在尋求殲10之類三代半戰機時,印度已經在尋求四代的T50了。總的看,印軍質量上領先巴半代,而數量多一倍。

陸軍方面,印軍有900輛T90S、170輛阿瓊、2400多輛T72M1和550輛T55;巴軍有約2000輛相當不錯的哈立德、T80和85II,升級的59式II(含巴產版)有1200輛,另外老式的59、T54/55和輕型的69式也有2300輛。巴軍的陸軍航空部隊擁有相當可觀的力量,有四五百架直升機,比印度多一倍,不容小覷。

但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雙方都有一定數量的核彈頭,並且都在彼此的射程範圍之內,但是,猶於巴基斯坦處於劣勢的常規軍力和核武力,巴基斯坦的常規軍事部署是被動防禦型的,但是它的核武力卻是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型的。這是非常有趣的一點。

(巴基斯坦空軍梟龍戰機)

在這表面上尚可一戰的軍力對比背後,雙方的軍事潛力差距是巨大的。因為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25%,人口只有印度的15%左右,而更關鍵的是,經濟實力只有印度的大約10%左右,這直接導致印度擁有更大的戰略縱深,更大的發展潛力,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差距會更加明顯。

而在“伊斯蘭之劍”的美譽下,巴方的陸海軍的戰鬥力非常疲軟,在印巴戰爭中,曾經有過印軍依靠一個薄弱的反坦克陣地和十分有限的人數擊敗了巴軍一個整編坦克團,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並且,通過兩國在邊界長期摩擦衝突的戰果來看,印軍的交換比明顯是強於巴軍的,這說明巴陸軍的作戰意志,和作戰方法有很大的問題,即使是較為先進的哈立德(vt1)和T—80坦克也無法彌補這一差距,並且因為狹長的國土無限放大這一缺點。而海軍方面,巴基斯坦拜託中國幫忙設計新型隱身導彈艇,購買中國艦艇或通過中國技術轉讓建造輕型護衛艦,以及引進直9艦載直升機和C802艦載反艦導彈,已經有了在近海同印軍一戰的能力。在空軍方面,巴基斯坦在冷戰時獲得了美國的幫助,在冷戰後又得到了中國的大力扶持,巴基斯坦可以自行建造中國的梟龍戰機,購買了先進的中國預警機,也引入了便宜可靠的霹靂系列空空導彈,再加上巴空軍精湛的技術和先進的戰法,完全可以勝任國土防空這一重任。

在國際盟友方面,巴基斯坦作為我國全方面的戰略合作伙伴和準盟友的地位,如果印巴發生戰爭,我國必定不會視而不見,而印度呢,俄羅斯愈加衰落,已經沒有能力支持印度同時和一個世界強國和一個地區強國開戰,所以,印巴開戰,巴基斯坦不會有任何實際損失。


軍情解析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其實一直在打仗。

他們到現在也沒有簽訂真正的和平條約,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實際控制線附近,都安置了大量的軍隊,時不時的就能夠從新聞裡聽到巴基斯坦與印度發生了衝突,死傷人員若干的消息。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武器數量,都有百枚之多。因此,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這兩個國家是作為有核國家彼此敵對,爆發衝突,也是奇葩了。這說明兩個國家對戰爭的看法都是有限戰爭,更多用於政治目的,因為他們誰也打不死核戰。

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戰爭潛力不可同日而語,從表面數據來看,印度的實力處於碾壓級別,真正常規的戰爭,巴基斯坦絕然不是印度的對手。

這種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就可以看出端倪。

三次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從一個國土近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6億的最大的伊斯蘭國家被肢解成在的二流國家。

印度獨立後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把巴基斯坦擠出南亞次大陸,最好將巴基斯坦變成一個類似於阿富汗那樣的中亞國家。

所以巴基斯坦自建國以來,歷來以軍事為重,軍人政府佔據了巴基斯坦獨立來一半以上的時間,這就足以表明巴基斯坦面臨的國防壓力的嚴峻情形。所以,巴基斯坦面臨印度的戰略壓力,不得不在全世界尋找域外力量加以平衡。

巴基斯坦盡力維持著與美國、蘇聯(俄羅斯)外交關係,但是在1971年12月的第三次一印巴戰爭時,蘇聯為了擴展在南亞的勢力,支持印度的戰爭行為,巴基斯坦在戰爭中受到重創。美國(美國當時處於戰略收縮)都坐不下去了,美國施加了外交壓力。

印度鑑於已經達成了戰役目標和戰略任務,就借坡下驢。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巴基斯坦丟失了20%的土地和56%的人口,印度從此成為南亞最大的霸權國家。

由歷史上發生的戰爭結果可知,如果沒有域外勢力的影響,巴基斯坦跟印度打起來常規戰爭來,肯定會吃虧的。

即使兩個國家冒天下之大不韙,打起了核戰爭,兩敗俱傷之餘,也是巴基斯坦先倒下。因為巴基斯坦的人口密集區在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一旦發生核戰爭損失會更大。

巴基斯坦經濟不振,國家沒有財力實現軍備的升級開發,因此,印度軍隊無論在裝備質量和數量上都比巴基斯坦要強的多。巴基斯坦現在著重發展的是軍事拒止戰略,這是典型的防守型軍事戰略。

那麼為什麼巴基斯坦還要咄咄逼人的進攻印度呢?

第三次印巴戰爭之後,雖然巴基斯坦損失了很多,但同時巴基斯坦也戰略上收縮了防線,使得國家的軍事資源集中在西線,在局部地區可以形成一些優勢。而印度,國土伸進印度洋,在西北、北方、還有東北、東南,都面臨著陸地上的威脅,所以印度要有海軍、空軍、陸軍、山地軍等,就不能夠單獨應對巴基斯坦。

有這麼多敵人,難怪印度叫囂著要打贏2.5線戰爭,印度也清醒地意識到他的真實處境。但即使如此,巴基斯坦要以小吞大,攻滅印度,基本不可能。印度如果想並敵一向,集中全部國力,孤注一擲消滅巴基斯坦,也不可能。

何況,兩個國家都是有核國家。“國家不存在了,還要地球做什麼”的思想,也難保不出現在南亞。

所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衝突還會繼續存在,彼此都不會妥協退讓。誰能在衝突中多佔幾個哨所,誰就能在接下來談判的過程中佔有優勢。

只是這樣的談判,純粹出於政治的目的,比如轉移國內視線、轉嫁國內矛盾等。

至於說吃虧不吃虧,在國際上,但凡不是特別過分的要求,都靠實力說話。如果要求過分了,那麼就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事了,因為已經打破了平衡了,必然要引起域外大國的干預,以達到再一次讓各方都滿意的平衡。


而知而行

中國俗話說得好,"世事難料"。因為今天的巴基斯坦,再也不是剛剛獨立時,任印度″暴瘧的巴基斯坦。


這還要從"蒙巴頓方案"說起:

印巴分家時,以和平著稱的甘地聽到國大黨主席尼赫魯同意的消息後,情緒激動的說了一句名言,″砍掉腦袋,擺脫疼痛″!

印巴分家後,特別是牽扯到克什米爾問題時,巴基斯坦更擔心有朝一日印度將實現南亞次大陸的統一,從而摧毀巴基斯坦來之不易的獨立。而"蒙巴頓方案″恰恰是按宗教劃分自治區域,從而留下了語言,文化,和民族劃分混亂等問題。

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後,一方獨大的印度依仗塊頭比巴基斯坦大的優勢,總想仗勢欺人,企圖通過"綜合實力"的競爭,達到拖垮巴基斯坦的目的。

然而,正如中國古話所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由於地緣的因素,以及種族的原因,讓巴基斯坦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戰略機遇"。特別是今天擁核的巴基斯坦,更不會感受到"孤單"。因為擁核的巴基斯坦,己經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核保障,如果巴基斯坦遭到印度的主動攻擊,或是被印度再一次肢解,不僅不符合大國鄰居的利益,也會危及到伊斯蘭世界的核心利益。因此說,如果巴基斯坦徹底的衰落,伊斯蘭世界也將會失去一個有力的戰略支撐點。

所以,只要巴基斯坦有事,不僅阿拉伯世界會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種族精神,就連沙特的死敵,伊朗也會出手支援巴基斯坦的!

所以,今天的印度,不要再對巴基斯坦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戰略幻想與企圖。如果印度執著的一意孤行,只能換來被打臉的"惡果!

因此說",即使美國支持印度對巴基斯坦展開軍事攻擊,印度也不會有勝算的!"


相忘江湖71941665

巴基斯坦當然沒有能力入侵印度本土了。但如果是印度入侵巴基斯坦,要讓巴基斯坦吃虧,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核大戰是雙方都吃虧的事,就不用分析了,我們只考慮常規戰。

裝備與人員上,印度在海、陸、空三軍都全面佔優;領土、資源與戰略縱深上,巴基斯坦也全面遜色。

因此兩國一開仗,巴基斯坦就會輸?分析起來,基本上都是這麼認為的。

但說句實話,這些說法完全是紙上談兵,完全缺乏基本軍事常識


軍事常識不是僅限於分析這些,按照《孫子兵法》來講,得綜合分析一下“天、地、將、法、道”五事。這一套到什麼時候都管用

。不能深刻理解,具體分析的話;學再多裝備知識,也等於是門外漢一個。

印巴如果再發生戰爭,誰入侵誰被侵,角色不一樣,這“天、地、將、法、道”的實際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勝負就大有可能是180度倒轉的。

我們只能確定地說,以目前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實力對比,沒有入侵印度本土的本錢。

但是倒過來印度入侵巴基斯坦,若論必贏的實力,其實也是不存在的。

巴基斯坦的常規力量,進攻印度的能力的確沒有,但防禦的實力綽綽有餘

要是印度有絕對優勢,克什米爾的實控線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事實上,兩國從建國起,印度論紙面實力一直都佔優。但真正打起仗來,就不是完全按照紙面計算的來進行了:

  • 第一次印巴戰爭,結果印度佔了3/5的克什米爾,巴基斯坦佔了2/5的克什米爾。
  • 第二次印巴戰爭,結果印度實際上是打輸了。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此外,巴軍空軍還打了大勝仗。最後逼得印度只能求和。
  • 第三次印巴戰爭,導致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孟加拉與巴基斯坦本就國土不相連,這是先天的缺陷,本就無可奈何。

三次印巴戰爭,其實都是印度咄咄逼人的主動發起侵略。

為什麼這樣?當然是因為印度自覺綜合實力遠強於巴基斯坦。雖然如此,實際打下來,印度並沒有體現出特別的優勢。

而目前兩軍都在往現代化進步,都是世界上排名在前列的軍事強國。

根本態勢對比其實沒有變化。這也是在克什米爾地區,雙方能始終維持平衡,鬥而難破的局面的原因。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根本沒有繼續侵吞巴基斯坦的能力,這是因為地形複雜,而且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也不得人心,因此雙方都只能維持實控線。

我們看看如下大致的地形圖:

很顯然,印巴雙方接壤的地方,有近2/3之多在“印度大沙漠”上,這對雙方來講其實都是天然的戰略緩衝。

然而對進攻方來說,這是非常不利且難以克服的地形,因為部隊容易分散,而且補給跟不上。倒過來對防守方來說,卻是天然的防止入侵的屏障。

於是,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基本上就兩條線路,從南邊進攻卡拉奇,或從北邊入侵巴控克什米爾。進攻克什米爾依然還是會碰上覆雜的山地,對於再厲害的山地部隊,從進攻來說總是不利的。這跟美國大兵在阿富汗山地裡面轉一個道理,裝備再牛也沒啥特別優勢。

南部的口子狹窄,突進去的話,後續容易被截斷,而巴基斯坦防禦力量只要稍微收縮撤退的話就很容易防守,很容易有目的的引導印度入侵部隊在地勢平坦處聚集成團。成團的話,目標就集中,容易利用導彈大規模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軍力的優勢是難以體現出來的。

說白了,如果巴基斯坦只是論防守,不想侵略印度,不想打海戰,僅僅只需要:

  • 依託地形防守;
  • 導彈部隊強大;
  • 空軍方面不被全面壓制就足夠了。

而這是不難做到的。

想要全面壓制巴基斯坦空軍,印度不是美國不是俄羅斯,根本辦不到。這就是巴基斯坦做到自產“梟龍”戰鬥機在戰略上的意義

而導彈方面,雙方半斤對八兩,勢均力敵,巴基斯坦不吃虧。

所以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巴基斯坦只要一直堅持防禦戰略,只要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長態勢(目前雖遜於印度,但也有5%-6%),依然還是完全可以維持不對稱的均衡的。

印度想獲取絕度優勢,使得巴基斯坦無法與之較量、變成全面劣勢的可能性,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現實來講,雙方就只能按照實控線來分割,誰都不可能進一步佔更多便宜。


建章看世界

我個人認為,“吃虧”這種說法比較適用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或軍事摩擦。大規模戰爭或全面戰爭用“代價”形容更為貼切。像“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美軍及歐美聯軍取得了勝利,但作為失敗者的薩達姆政權和卡扎菲政權豈是吃虧那麼簡單?再比如“兩伊戰爭”耗時近八年,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戰爭使兩個國家都遭受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國家經濟幾近陷入崩潰的邊緣。這場戰爭不管是伊朗還是伊拉克,是否可以通過對比雙方的損失聊以自慰,得出一個誰吃虧了或者誰佔便宜了的結論?


自印巴分治後,印巴衝突幾乎從未中斷過。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打到本世紀直到今天這種局面依然沒能緩解。期間除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外,剩餘的武裝衝突則全部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三次戰爭,印度取得了最後一次印巴戰爭的勝利,並且是完勝巴鐵,並迫使巴鐵承認孟加拉國獨立。客觀上巴基斯坦失去孟加拉與兩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不無關聯。地理上巴基斯坦與孟加拉之間隔著印度,且相距大約2000公里。在軍事力量遜於印度的背景下,陸地無法增援當時的東巴基斯坦守軍,海上補給線又給印度封鎖。所以這場戰爭註定是巴基斯坦要失敗。第二次印巴戰爭則是巴鐵取得勝利。在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中,巴鐵一度形勢危及,但巴鐵利用空軍扭轉了戰局。當時巴空軍共擁有戰機141架,而印度空軍則擁有755架飛機。數量上,印度空軍顯然佔有5:1的優勢。然而,巴基斯坦的主力戰機為當時較為先進的美製F—86F“佩刀”式飛機和F—104“明星”式飛機,其中“佩刀”式飛機上裝備有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而印空軍沒有裝備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導彈能夠在3000米外發射,是巴空軍的殺手鐧。此外,美國人還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預警雷達站,可掃描200千米的空域,為巴軍提供有效預警。從某種意義上說,

印巴空軍之間的較量是數量型軍隊與質量型軍隊的比拼。為紀念巴空軍的戰績,總統阿尤布·汗將9月7日定為“巴基斯坦空軍節”。最終在查溫達戰役中巴鐵獲得重大勝利,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三次印巴戰爭互有勝負,但勝負的背後是國力的損耗。完勝固然是一種勝,慘勝何嘗不是一種勝?只是在慘勝當中有誰還有心情去比較雙方的損耗,計較誰吃虧多些,誰吃虧少些?通常情況下討論的是戰爭的代價以及成本。


根據2018年全球軍事實力排名來看,印度居第四而巴鐵居第十七位,這個排名說明印巴軍事差距正在拉大。側面也說明因印度經濟乃至綜合國力已經把巴鐵遠遠甩在身後。因此如果今天印巴間再度爆發全面常規戰爭,在沒有大國的干預下巴鐵必敗無疑。唯一還有爭論的就是,印度是完勝呢?還是慘勝?如果是完勝巴基斯坦,意味巴鐵的軍隊將遭受重創,以此而論說巴鐵“吹虧”不覺得有些輕描淡寫嗎?如果是慘勝,印度自己也將剩下爛攤子一個。南亞地位甚至有可能被身邊的斯里蘭卡所取代。假如出現這種結果,那麼是說印度代價慘痛呢?還是說印度也吃了虧?哪一種說法更貼切?


就實際印巴衝突來講,目前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都屬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或軍事摩擦。印巴間互有吃虧。畢竟在現實世界裡印巴背後有大國在角力,因此印度跟巴基斯坦要真打起來必需考慮大國因素。而不是單純比較兩國軍力。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印巴開戰,人口資源、戰略縱深、軍工軍備、後勤保障……印度佔據壓倒性優勢,巴基斯坦除了戰士驍勇善戰,在戰場上無任何優勢,小巴吃虧是免不了的。戰場之外:小巴將得到伊斯蘭世界源源不斷資金,甚至聖戰人員直接支持;印度有2億穆斯林,平時宗教摩擦不斷,戰時難保不反水;美國將在印巴間尋求平衡,俄羅斯將毫不猶豫支持印度,只是自身陷入烏克蘭敘利亞(軍火庫里老式存貨都用上了),力量有限,。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中國,必將不遺餘力支撐小巴,成為其大後方,只要保障運輸線,各種物質源源不斷,從當年援朝援越可見,中國對小弟支持是毫無保留,哪怕砸鍋賣鐵在所不惜。所以,一旦開戰,小巴吃虧在所難免,只要挺過去,阿三佔不了大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