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韓城最有名的古地名就是“龍門”,後來也被稱為“夏陽”“少梁”,但這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了。在整個兩週時期,曾經存續於這塊土地上的三個古國,則從另一個側面記錄了兩週時期中國歷史大篇章中最為傳奇的一段。


韓城“三國志” 兩週風雲歷史縮影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武王克商,分封天下於諸侯,自己始稱天子,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但武王只是始封,大量封國則是在周公輔政的成康時期才實現的。據史記載,周人封天下71國。但到後來戰國時期就剩下七雄爭霸,直至秦再次一統天下。而秦在周天子分封天下時,還在今天的甘肅給周王室養馬。周天子分封的諸侯不是親戚就是重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周公封於魯國,開國功臣姜太公封於齊國,而武王之子則封於韓原,受韓侯命,立為韓侯國。

“有韓城旅遊第一人”之稱的賈雪芹老師說:“武王滅商時天下有800諸侯跟隨,到了周統一分封天下時封了71個諸侯國,而把姬姓國大多封在了周邊以拱衛京畿,韓侯國就是其中之一。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也是吳國、魯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韓侯國始封侯國時,後來雄霸南方的楚國當時僅僅是子國。最重要的是,華夏文明也正是由周分封才開始的。”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韓侯城是史書記載中韓城最早的建制,見證了中國歷史第一次大一統和天下分封,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來自黃河的風雨和黃土高原的沙土已經把這座城融入歷史的塵煙,現在僅剩下的只是龍亭原和芝陽清水至南英村一帶長達十幾公里的“韓侯城”遺址,幾十個自然村落的人們現在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周幽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敗家子,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在驪山烽火戲諸侯。而當申侯聯合犬戎,即西戎,真正殺入國都時,諸侯已無人來救,於是褒姒被擄、幽王被殺滅國,西周兩百多年的歷史就這樣結束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為避犬戎之禍遷都洛陽,開始了東周的亂世。由於秦襄公出兵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而秦襄公的祖父秦仲也是為周室攻伐西戎而死,周天子念其世代功業,始封秦為諸侯國,並封秦仲少子康於梁山之陽,為梁伯國,韓城再一次見證了兩週交替的歷史鉅變。

梁伯國建都少梁,古少梁是黃河西岸一個水路交通要塞。少梁渡口,是東西水路交通的樞紐。如今,橫貫南北全長828公里連接4市12縣的沿黃觀光路,就從東少梁村旁邊經過。少梁城的遺址就分佈在芝川、龍亭兩個鄉鎮,大致範圍覆蓋現在的東西少梁、城新村、瓦窯頭等十幾個自然村。如果不是有人指引,一般人不會發現一段露出地面的夯土層就是少梁城遺址的南牆。按考古學者復原的少梁城區域計算,整個城內總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左右,可容納2至3萬人。韓城和韓侯國、梁伯國之間的關聯,在史籍中已經記錄的很清楚。而另一兩週時期古國——芮國的出現,則讓世人再一次感慨韓城居然隱藏著如此多的歷史迷煙。長期從事韓城歷史研究的賈雪芹透露:“史書上記載的芮虞爭訟,就是商朝時芮國和虞國為土地糾紛訴諸於當時掌管西方諸侯的西伯侯。當時的芮國在甘肅隴縣的芮水流域,後來遷徙到陝西扶風區域。而武王滅商後分封天下,芮國作為姬姓國被封到大荔。西周被犬戎所滅,整個關中成為犬戎的控制地,芮國也被迫北遷來到現在韓城的境內。”

芮國 神秘古國的歷史迷煙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芮國在史料上並沒有和韓城有明確的關聯,這個古國就位於韓城現在北部的梁帶村周邊。這個神秘邦國的發現和被證實,則是隨著盜墓賊的腳步浮出歷史塵煙的。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梁帶村博物館副館長蔡海鵬介紹,從2004年開始,來自山西、河南等地近百名盜墓賊先後來到小小的梁帶村,這麼大規模的盜墓賊雲集實屬罕見。當時他們採用的是炸藥炸盜洞的方式,所以引起了村民的關注並進行了舉報。後來文物部門介入並進行保護性發掘,才發現了這一震驚世界的芮國墓葬群,成為200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梁帶村墓葬群現在已發現1300餘座墓葬以及64座車馬坑,其中包括大型墓葬7座,僅出土的大量的金、銀、玉器等珍貴文物就足以震驚世界,這也是繼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後,陝西再次震動海內外的考古發現之一。幾座大墓中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證明,這就是兩週時期芮國的墓葬遺址。蔡海鵬介紹,“梁帶村遺址的價值遠遠超過文物本身,它填補了從西周鎬京到東周洛邑,兩週考古的斷帶期。另外,諸侯墓、士大夫墓、車馬坑和平民墓這四個等級的墓葬形制在這裡都有出土,在國內實屬罕見。梁帶村出土的文物價值珍貴,不少都是全國首次出土的孤品。這批文物在英國利物浦、中國臺北故宮等地均進行過巡展。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玉豬龍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車軛飾(軛首)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鏤空龍紋方盒

新建的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其外觀通過對梁帶村出土文物鏤空方盒簡化提煉,融合現代元素而建,莊嚴凝重,氣勢恢宏,是一座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大型博物館。這個規模排名全國前列的博物館在2018年2月14日已開館。2017年國慶期間,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旁邊的廣場上,一場史詩級大型舞臺劇《芮姜傳奇》進行了公演,2700多年前一段古國塵封的歷史開始為世人所知。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舞臺劇中的主人公芮姜,是梁帶村古墓群26號墓的主人,也是芮國國君芮桓公的夫人。令人稱奇的是,在她的墓中,不僅發現了紅山文化的玉豬龍,而且還有目前陝西地區發現的等級最高的七璜聯珠。在芮姜的墓中僅玉器的數量就是27號墓國君芮桓公的三倍,這遠遠超過了一個諸侯夫人應有的配置。而在芮姜兒子芮伯萬的墓中,居然一件玉器都沒有。芮姜到底是什麼人?她擁有怎樣的權力和地位?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史書記載關於芮姜的兩件事足以讓後人對她刮目相看。一是春秋初期秦國已經稱霸關中,但卻在一個小小的芮國面前吃了敗仗,時值芮姜問政。二是芮姜驅逐了自己的兒子國君芮伯萬。種種跡象表明,芮姜當時不僅僅是問政,極大可能已經掌握了芮國的王權,這比武則天早了1400年(芮姜只是是諸侯國一級別的)。據專家推算,芮國總共存在了約400年,在韓城存續的時間大約為200年。

小國寡民,本應偏安一隅。但這些諸侯邦國,由於緊鄰關中王畿重地,又逢兩週亂世紛爭,無論如何也無法安居守業。公元前640年,秦滅芮國,奠定了掌控關中、圖謀天下的戰略基礎。

魏長城 戰國時的“少梁往事”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時間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強國之間的征戰更加頻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春秋時期的秦晉互攻,戰國時期的秦魏衝突,都繞不開當時少梁這塊前沿陣地。賈雪芹一直認為,“韓城不僅僅是古三國的故地,準確來說應該是六國。只不過韓侯國、梁伯國和芮國建都於此,而後來的晉、魏、秦三國是先後控制了這裡。春秋戰國不僅僅是亂世,更是中國文化最豐富的時期,是華夏文明的青年時期。六個國家的歷史留存都是這一時期最好的佐證。”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攝影:程高峰

從韓城古城驅車越過澽水河,沿著108國道南行20多分鐘,就會看到路西馬陵莊有一段夯土斷面。往東則是城南村方向,魏長城遺址就在村道的北邊,雜草和灌木遍佈其上,兩邊都是農田。這段魏長城整體東西走向,一直延伸到村落之中。聽村裡老人說,城南村和城北村,這個“城”字就說的是魏長城。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戰國時韓城被稱為少梁,當時少梁是魏國的第二大城市。遺憾的是,少梁處於秦魏兩國夾縫區域,紛爭頻仍。魏國是從公元前385年開始,歷經30多年,大規模修築起南起華陰,北達上郡雕陰(今富縣)的魏長城。其中於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在韓城修建的魏長城至今還有部分赫然屹立。韓城龍亭原上的城北村、城南村、馬陵莊、大鵬村、新莊、三甲村、愛貼村、龍亭村、司馬莊、城後村、郝莊、阿池村等13個村全長20公里,再向西到合陽、澄城、黃龍、白水等縣都有魏長城遺址,全長260餘公里。這其中,城南村到馬陵莊夯土遺蹟最為明顯,這段魏長城底寬8米,殘高殘高5—6米,夯土層厚10釐米左右。其中有一段城牆,高10米,長430米,甚為壯觀,保存完好。有一高臺,被當地老百姓稱為“箭樓”,原為磚砌,現僅剩部分土臺。距大鵬村東北約0.5公里處的一節地段,有烽火臺遺蹟,四面相對的磚砌窯各一孔。這裡是戰國時期秦國和魏國的分界線,比秦長城還早了130年。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穿過城南村往東,就來到了黃河岸邊。這裡正是黃河最寬的區域,寬度11.78公里。這裡已經修建起一個觀景臺,可以眺望對面山西的萬榮縣。站在這裡感受黃河方向吹來清冽的風,歷史開玩笑似的在模糊一段又一段人類歷史的遺存。魏國希望用長城和黃河來阻斷秦國的東出,但大一統終究是歷史滾滾向前的趨勢。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攝影:徐鵬

人類與大自然爭鬥,那叫起源;人類之間互相爭鬥,則推動了文明的演進。大禹龍門治水,掀開了人類起源的輝煌篇章。韓城兩週時期古國的興衰榮辱,則是人類文明演進生動的案例。但無論是城牆還是長城,都擋不住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最終都成為中華文明演進的縮影和環節。

秦取魏少梁後,於公元前327年更少梁為夏陽。至此,韓城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100年後,秦跨過黃河東進,逐一滅掉了六國,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統。

亂世春秋中的千古傳奇

那是一個刀戎四起的時代,也是一個從不缺少傳奇的時代。自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中國持續了長達400多年的紛爭,史稱春秋戰國。


由於護送平王東遷有功,秦襄公被封為諸侯,秦第一次以王侯的身份立於諸侯之列。此後,秦國勵精圖治,到秦憲公時期,秦國在西陲已無敵手。為進一步擴大疆域,秦憲公將目光落在了河東的梁、芮兩國。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彼時的芮國適逢芮桓公新亡,而唯一與夫人芮姜所生的兒子芮伯萬年紀尚幼,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因此,芮伯萬在母親芮姜的攝政下登基稱王。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秦憲公得知後便趁機舉兵發難,一時間芮國岌岌可危。面對來勢洶洶的秦軍,芮姜夫人幾經思索,為免生靈塗炭,決定忍辱負重,屈膝求和。於是,芮姜與百姓被趕出了芮國,唯一的兒子芮伯萬也成為了秦國的人質。臨行前,芮姜反覆叮囑兒子忍辱負重,裝瘋賣傻,勤學苦思,等待復國的時機,隨後便帶領百姓離開了國都。他們歷盡艱險,最終在韓城龍門梁帶村一帶留了下來。

也許是這奔湧的母親河對兒女的憐愛,來到梁帶村後,他們發現從龍門噴湧而出的黃河一下子變得舒緩了很多,水域也變得寬了,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梁帶村周圍非常適宜農、牧、漁業發展。芮姜夫人帶著百姓在這裡開墾荒地,廣種糧麻,歷經數載,芮國逐漸富強了起來。而身在秦國的芮伯萬也謹記母親的囑託,忍辱負重,等待復國的機會。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芮國的逐漸強大讓秦國有些坐不住了,於是心生一計,想用芮伯萬這個“敗家子”換掉芮姜,以達到削弱芮國國力的目的。隨後,秦憲公便親率大軍,兵臨城下,逼芮姜夫人以死換回芮伯萬回國親政。芮姜夫人心知多年的隱忍終於換來了復國的機會,於是,在那個午後,她登上城樓,縱身一躍,化作了一道豔麗的彩虹。

作為那個時代一個弱小的諸侯國,芮國在歷史中的記載也只是寥寥幾筆。但厚重的黃土依然掩蓋不了這千年之前的傳奇。時間如滾滾的黃河從這座古老的城市流淌而過,而被黃土塵封了千年的故事終究還是拂去了歷史的灰塵,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中“小小的堅強”。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三國一城考古|兩週文化遺存的韓城價值

如今,大型室外舞劇韓城故事之《芮姜傳奇》讓芮姜夫人再一次鮮活地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站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溫那個感人的故事,那久遠的芮國似乎並沒有遠去,勤勞質樸的性格依然流淌在韓城的血脈裡。(​​​​文圖/陝西韓城旅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