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明宣宗朱瞻基(朱棣之孙,朱高炽之子)的两个儿子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朱瞻基就这么两个儿子,兄弟俩从小就经常在一起玩,关系非常之好。所谓“皇家骨肉无亲情”,正因为他们出生在帝王之家,兄弟俩在经历了一场变故以后就变得反目成仇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

因为朱祁镇是嫡长子,所以理所当然被立为太子,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以后,朱祁镇顺利继位为皇帝,是为明英宗。明英宗即位以后不久就封他弟弟弟朱祁钰为郕(cheng)王,兄弟俩准备一起干一番大事业。由于明英宗继位时只有九岁,所以国事基本上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三大贤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一起辅政,等他们陆续去世后,二十岁的明英宗便正式开始了他无拘无束的皇帝生涯。当时他特别宠信一个叫王振的太监,太皇太后张氏活着的时候,王振还不敢起事,等张氏一死,王振便嚣张跋扈起来了,俨然成了明英宗的代言人。正常情况皇帝宠信一个太监并不能构成多大的影响,内忧可能都算不上,可恰恰在这时,外患也接踵而至,内忧外患之中,就突然爆发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变故。

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镇剧照

原来在元朝灭亡以后,其残余势力逃到蒙古以后分裂成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后来瓦剌部逐渐强大,并陆续征服了其它两个部落,重新统一了蒙古。本来瓦剌部和明朝建立了“通贡”互市制度(瓦剌部以牛羊良马换取中原的生活必需用品),但是随着它的变强,其胃口也越来越大,甚至还不断骚扰北方边境,对明朝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公元1449年,瓦剌部以明朝故意减少赏赐为由,由其首领也先率军大举进犯明朝,大军直逼大同,威胁北京。

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也先剧照

此时二十三岁明英宗目睹被祖先们打得摸不着北的北元残余势力竟然敢公然挑衅大明朝,于是产生了御驾出征,亲自收拾一下他们的想法。在王振等人的支持和鼓动下,明英宗不顾朝中大臣的劝阻,决议御驾亲征。由于太子朱见深年幼(才两岁),他命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临时监国,自己则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大同迎战也先。结果此战明英宗所率领的军队由于王振的指挥失误在土木堡几乎被瓦剌全歼,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五十二名明朝栋梁之臣均死于混战之中,明英宗也被俘虏,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后来被称为“土木堡之变”。

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镇被俘

在得到“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以后,明廷上下哀嚎一片,皇帝被俘虏,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于谦等人的商议之下,建议明英宗的母亲孙太后立正在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代宗(也称明景帝、景泰帝),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后来在兵部尚书于谦的主持下,明朝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击退了也先的军队,稳定了大明朝的局势。也先见明朝已经无机可乘,只得率军返回了蒙古,但是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他们掳走。此后,瓦剌部在明军的不断攻击之下屡屡受挫,也先不得不遣使向明朝求和,并答应归还明英宗,就这样,被俘虏一年以后的朱祁镇又回到了北京。

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镇剧照

这下明代宗朱祁钰就尴尬了,自己的哥哥、曾经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朱祁镇回来了,可自己的皇位还没坐热当然不愿意拱手相让,于是就下旨将太上皇朱祁镇囚禁在南宫,这一囚就是七年。七年里他生怕自己的哥哥寻机复辟,一面加强看管,防止朱祁镇和外界建立联系,一面废了原来的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没有当太子的命,第二年就夭折了。

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钰剧照

公元1457年,当了八年皇帝的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立谁为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了台面。正在朝臣商量皇储问题,准备再次立朱见深为太子时,投机派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他们敲开了被囚禁的朱祁镇的南宫,迎立太上皇朱祁镇为皇帝,明英宗成功复辟。

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好好的兄弟俩变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镇剧照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以后,下旨废除了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的帝位,降其为郕王,指责他“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处死了以于谦为首的一干代宗朝的大臣。后来还为防其效仿自己行复辟之事,一个月以后,派太监蒋安将弟弟朱祁钰勒死(官方解释当然是正常病死),赐谥号为“戾”(恶谥)。

就这样,好好地兄弟俩,就因为一个“土木堡之变”,变得反目成仇,你死我活,令人唏嘘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