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康熙?清朝十帝只有他稱“朕是中國皇帝”

康熙是清朝愛新覺羅·玄燁皇帝的年號,作為大清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常有“康熙盛世”之說。影視圈更是有很多影視劇歌頌康熙皇帝的功績。譬如:《康熙微服私訪記》系列、康熙王朝、康熙大帝、康熙帝國等等,惹得更多人對他讚不絕口。

從順治皇帝登基以來,清朝一直經受戰火的洗禮,直到康熙年間戰火才逐漸平息,平民百姓得以過上相對安定的生活。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康熙?清朝十帝只有他稱“朕是中國皇帝”

康熙皇帝幼年時就非常熱愛學習,從五歲開始便早出晚歸,每日去學社學習,無論嚴寒酷暑,覺不間斷。八歲喪父,九歲喪母在他心裡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但也正因如此,培養了他堅定、果斷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此時他開始系統的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學習儒家思想,收益頗豐。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康熙?清朝十帝只有他稱“朕是中國皇帝”

康熙可謂是集多民族文化於一身,他一生既受北方騎射文化的訓練和草原文化的薰陶,又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和漢文化的影響。這種多元化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形成了康熙剛柔兼併的性格特點。與其祖先不同的是,他具有深厚的漢文化修養。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康熙?清朝十帝只有他稱“朕是中國皇帝”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69年,在經過多次戰火摩擦後,康熙同意與俄羅斯帝國進行邊疆領土談判。欽差分界大臣領索額圖同沙俄簽訂了中國近代主權國家間的條約《尼布楚條約》,但由於通信落後,很多信息沒能徵求康熙的意見便自己做主了,索額圖認為只要不低於康熙皇帝所定的標準,如果沙俄不退讓,自己退讓也未嘗不可。因此他並沒有為中國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反而一步步退讓,和平的丟失了應該歸屬中國的領土。《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雖然沒能獲得更多的利益,但為我國東北邊疆地區地區換來了長期的安定。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康熙?清朝十帝只有他稱“朕是中國皇帝”

索額圖臨行前,康熙特意強調:“同外談判無所謂大清,要時刻以中國自稱,朕是中國皇帝,你是中國皇帝的臣子。”條約的簽訂雖然是清政府代表完成的,但使用的國名是中國。比如,清政府的代表團索額圖的全名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也就是說,

他是中國皇帝欽差大臣,代表中國行使國家主權,條約對我方的稱謂必須是,“中國人”和“中國”。這是第一次以國際條約的形式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

而清朝此後的帝王中,很少有誰稱自己是中國皇帝,大都以“滿清皇帝、大清皇帝”自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