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志愿:想要个性优先?快来看看这七种思路模式!

2018志愿:想要个性优先?快来看看这七种思路模式!

一、兴趣爱好---专业---高校---城市---分数路径

二、能力特长---专业---高校---城市---分数路径

三、性格特点---专业---高校---城市---分数路径

四、学科强弱---专业---高校---城市---分数路径

五、学习愿望---专业---高校---城市---分数路径

以上五种思维模式的第一步,都是确定志愿专业的选择范围:

路径一重点把握:"兴趣爱好"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主导因素,家长应予充分重视。但这里,考生和家长要注意防止考生的"及时兴趣"、"一时兴趣"、"短暂兴趣",掩盖了" 长时兴趣"、"习惯兴趣"、"稳定兴趣",比如:高考结束后,考生轻松之余,阅读某名人传,对传记主人翁从事的事业产生兴趣,这样的兴趣属于"即时兴趣"、"一时兴趣"、"短暂兴趣",与考生固有的" 长时兴趣"、"习惯兴趣"等"稳定兴趣"是否相融,考生和家长要分析比较,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选择"要以稳定的"习惯兴趣"、"长时兴趣"为主导,不能被"一时的"短暂情绪所干扰。

路径二重点把握:"能力特长"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发挥因素,考生和家长应予尽量兼顾。但这里考生和家长要注意防止"貌似"能力强(弱),其实未必。比如:喜欢说话,未必"语言表达能力强",平时话不多,未必"语言表达能力弱"。

路径三重点把握:"性格特点"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兼顾因素,考生和家长应予尽量协调,尤其是"性格"要适合兴趣,匹配能力,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这里,考生和家长要注意防止"误定性",比如:小孩在家与家长说话少,家长就认为小孩的性格是"内向型"的,等等。

路径四重点把握:"学科强弱"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基础,学习大学课程需要的基础知识,确是考生中学阶段的强项学科,那么考生进入大学后,就可能学的好,学的轻松,学的扎实,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里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的是,强(弱)项学科一方面是长期的,未必是高考一次单科分数高的;另一方面是明显的,强(弱)学科成绩,比其他正常学科成绩明显高(低)得多。

路径五重点把握:"学习愿望"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期望。实现期望(进入大学获得的知识),是实现美好未来憧憬的第一步。所以,实现考生的"学习愿望"是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的必要因素,考生和家长要为此做出努力。这里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的是防止"望文生义"、"以为是",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纯粹的数学类专业,"信息资源管理"是纯粹的管理类专业,常有考生和家长把它们误解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一回事,其实他们都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专业。

六、条件受限---政策---高校(专业)---分数路径

第一步:做政策查询

经济受限:家庭经济较弱的考生应优先选择六所国家重点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军事、武警、民族类高校;选择师范、军事、农林、地矿、民族、航海、体育类专业、定向分配专业或者收费2000—6000元/年的专业;高校所在城市应优先选择中西部或者中小城市。

体检受限:查询高校招生体检标准等。

第二步:确定高校、专业选择范围。

七、优势利用---高校(专业)---分数路径

第一步:优势分析,这里主要指考生自身的特殊优势方面。比如:加分方面,政策加分项,等级加分项等,加总分或专业录取加分等;再比如:一技之长方面,口语好、艺术好、美术好、运动员等等。

第二步:充分利用优势,确定高校、专业选择范围,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符合政策加分条件的考生,尽量填报高校招生录取规则明确加分录取的高校;选科等级高的考生,一方面尽可能选择等级加总分的高校填报,另一方面尽可能选专业录取加分的高校;注重高校专业录取的附加条件,具有一技之长的考生,可以选择对应专长加试的专业填报,比如:美术好的考生可以选择要求加试美术录取的专业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