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志願:想要個性優先?快來看看這七種思路模式!

2018志願:想要個性優先?快來看看這七種思路模式!

一、興趣愛好---專業---高校---城市---分數路徑

二、能力特長---專業---高校---城市---分數路徑

三、性格特點---專業---高校---城市---分數路徑

四、學科強弱---專業---高校---城市---分數路徑

五、學習願望---專業---高校---城市---分數路徑

以上五種思維模式的第一步,都是確定志願專業的選擇範圍:

路徑一重點把握:"興趣愛好"是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專業選擇"的主導因素,家長應予充分重視。但這裡,考生和家長要注意防止考生的"及時興趣"、"一時興趣"、"短暫興趣",掩蓋了" 長時興趣"、"習慣興趣"、"穩定興趣",比如:高考結束後,考生輕鬆之餘,閱讀某名人傳,對傳記主人翁從事的事業產生興趣,這樣的興趣屬於"即時興趣"、"一時興趣"、"短暫興趣",與考生固有的" 長時興趣"、"習慣興趣"等"穩定興趣"是否相融,考生和家長要分析比較,高考志願填報的"專業選擇"要以穩定的"習慣興趣"、"長時興趣"為主導,不能被"一時的"短暫情緒所幹擾。

路徑二重點把握:"能力特長"是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專業選擇"的發揮因素,考生和家長應予儘量兼顧。但這裡考生和家長要注意防止"貌似"能力強(弱),其實未必。比如:喜歡說話,未必"語言表達能力強",平時話不多,未必"語言表達能力弱"。

路徑三重點把握:"性格特點"是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專業選擇"的兼顧因素,考生和家長應予儘量協調,尤其是"性格"要適合興趣,匹配能力,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涯。這裡,考生和家長要注意防止"誤定性",比如:小孩在家與家長說話少,家長就認為小孩的性格是"內向型"的,等等。

路徑四重點把握:"學科強弱"是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專業選擇"的基礎,學習大學課程需要的基礎知識,確是考生中學階段的強項學科,那麼考生進入大學後,就可能學的好,學的輕鬆,學的紮實,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這裡考生和家長要注意的是,強(弱)項學科一方面是長期的,未必是高考一次單科分數高的;另一方面是明顯的,強(弱)學科成績,比其他正常學科成績明顯高(低)得多。

路徑五重點把握:"學習願望"是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專業選擇"的期望。實現期望(進入大學獲得的知識),是實現美好未來憧憬的第一步。所以,實現考生的"學習願望"是高考志願填報"專業選擇"的必要因素,考生和家長要為此做出努力。這裡考生和家長要注意的是防止"望文生義"、"以為是",比如:"信息與計算科學"是純粹的數學類專業,"信息資源管理"是純粹的管理類專業,常有考生和家長把它們誤解為與"計算機科學技術"一回事,其實他們都是以計算機為工具的專業。

六、條件受限---政策---高校(專業)---分數路徑

第一步:做政策查詢

經濟受限:家庭經濟較弱的考生應優先選擇六所國家重點師範(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軍事、武警、民族類高校;選擇師範、軍事、農林、地礦、民族、航海、體育類專業、定向分配專業或者收費2000—6000元/年的專業;高校所在城市應優先選擇中西部或者中小城市。

體檢受限:查詢高校招生體檢標準等。

第二步:確定高校、專業選擇範圍。

七、優勢利用---高校(專業)---分數路徑

第一步:優勢分析,這裡主要指考生自身的特殊優勢方面。比如:加分方面,政策加分項,等級加分項等,加總分或專業錄取加分等;再比如:一技之長方面,口語好、藝術好、美術好、運動員等等。

第二步:充分利用優勢,確定高校、專業選擇範圍,認真研讀高校招生章程,符合政策加分條件的考生,儘量填報高校招生錄取規則明確加分錄取的高校;選科等級高的考生,一方面儘可能選擇等級加總分的高校填報,另一方面儘可能選專業錄取加分的高校;注重高校專業錄取的附加條件,具有一技之長的考生,可以選擇對應專長加試的專業填報,比如:美術好的考生可以選擇要求加試美術錄取的專業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