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什麼區別?

知識碎片007

封建王朝時代,朝代號相當於國名,一家一姓建立朝代後,就掌握政權,建立政府。所以一個朝代只會有一個政府。

清朝滅亡後,中國的正式國號是中華民國,簡稱為民國。她的政府就被稱為民國政府。

但與之前不同,民國政府比較複雜,不是隻有一個,而是有多個,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北洋軍閥政府和國民政府。

1911年武昌起義後,湖北就打出了中華民國的國號。之後被多個起義省份沿用。但這時候的中華民國沒有中央政府,只有各省的軍政府。

後來,起義各省為了統一協調,就想組織中央政府。當時孫中山還未回國,但黃興已回來了。

所以,一開始起義各省想組成中華民國軍政府,以黃興為大元帥,即首腦。

不過,孫中山很快回來了,就於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了民國的第一個中央政府。

後來,南北議和成功,清朝滅亡,袁世凱在北京建立了北洋政府。一直到1928年,北洋政府被視為中國的中央政府。

這期間,北洋大總統先是袁世凱,後是黎元洪,再是馮國璋、徐世昌、曹琨。.

後來因為北洋各派打得太厲害,總統都沒了。元首變成了執政、大元帥。段祺瑞就是中華民國執政,張作霖是中華民國安國軍政府大元帥。

更奇葩的是,很多時候中華民國沒有元首,而是由政府首腦一一內閣總理″攝行"元首之責。

北方打的你死我活,但一直掌握在北洋各派軍閥手中,所以這段時代被稱為”北洋軍閥時代″。

南方卻還有一箇中央政權。就是孫中山建立的。

孫中山在南方建立過軍政府、大元帥府,甚至就任過非常大總統,以期和北洋相抗衡。

孫中山的政府不被國際承認,但在國內外又有影響力。比如巴黎和會上的中國5人代表團中就有南方政府的一個名額。

孫中山開始"聯俄聯共"後,把自己的革命視作"國民革命”,″國民"這兩個字更多的被使用起來。

但直至孫去世,他的政府仍不是"國民政府"。比如他死後,胡漢民、汪精衛就擔任過廣州軍政府的大元帥。

直到後來,國民黨才把自己建立的政府稱作″國民政府″。

奇葩的是1927年武漢汪精衛、南京蔣介石同時並立兩個"國民政府"。

之後,國民黨內各派為爭權奪力,又有幾次出現了多個"國民政府"並立的情況。

按照孫中山"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說,"國民政府在"軍政、訓政時期國家元首是.國民政府主席,憲政時期是總統。

1948年蔣介石就迫不及待的宣告憲政時期到來,讓自己成了總統。

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定的國號是中華 人民 共和國,括弧,中華民國。意思就是說中華民國是.中華 人民 共和國的簡寫。

但這一做法遭到很多人反對,其甚者反而是幾位催生中華民國的辛亥元老。比如司徒美堂。

當時周總理請了包括司徒美堂在內的多位辛亥元老徵求意見。

總理說,民國是諸位長輩建立的,現在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政權要建立了。要不要保留″中華民國″四個字,爭論很大。問下諸位長輩的意見。

司徒美堂等人說,我們流血流汗創建中華民國,可是國民黨把民國搞的臭不可聞。新政權要建立了,就要把這四個字扔掉,和它不要有任何關係。

後來,中華 人民 共和國後面才沒有了括弧。


故紙匯

民國政府是國民代表選舉產生,國民政府是國民黨代表選舉產生。

這是最基本的區別。按照孫中山的三步走理論,也就是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軍政和訓政時期都是國民黨代表大會代行國民代表大會職能,國民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國民政府,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為國民政府主席。要等所謂的革命完成,也就是全國統一之後,仍然要由國民政府領導進行社會改造,也就是訓政時期,再進行全國選舉,重新經過國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總統。

所以委員長雖然是1927年以後實際上的最高領袖,但是始終以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領導,國民政府主席先後由譚延闓、林森等擔任,一直到1942年林森病逝之後,委員長才真正成為國民政府主席,實現黨政軍一把抓的目標,名實相符。到1947年舉行國民代表大會之後,才選舉委員長為中華民國總統,成為憲法意義上的全國最高領導人。


蕭武

民國政府應該是包括國民政府。但是民國政府不是一個專業術語,不如說成是中華民國政權,合適一些。中華民國政權也就是民國政府有哪些呢?就來說一說。


一,南京臨時政府,南京臨時政府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12月29日,在南京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國號為中華民國。

二,北洋政府,也是北京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孫中山就被迫辭去了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袁世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他在北京就職,北洋軍閥的統治就開始了。

三、廣州國民政府,這應該是第一次有了“國民政府”的名稱,全稱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廣州國民政府於1926年6月,在廣州正式成立。



四、武漢國民政府,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革命的中心由兩廣地區轉到兩湖地區。1927年元旦,國民政府正式在武漢辦公。武漢國民政府不設主席,由汪精衛,宋子文等五人為常務委員。

五、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

六、重慶國民政府,1937年末,上海太原相繼淪陷於日寇。國民政府決定遷都四川重慶。他們先遷到武漢辦公,到了1938年正式遷到了重慶。1946年5月,國民政府又重新遷回南京。

賣國賊汪精衛,投降日寇,於1940年在南京汪偽國民政府。當然這個不被我們所承認,只有當時日寇承認。我們就把它放在最後,隨便說一說吧。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言簡意賅,準確解讀:“民國政府”泛指自1912年清帝退位、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時期、“中華民國”所有曾經存在過的中央政權,時間跨度為37年,俗稱“民國時期”。而“國民政府”則特指國民黨於1925年在廣州創建、並延續到1949年的政權。

國民政府與北洋政府經過三年多的對峙,於1928年北伐成功,成為其後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兩個名詞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國民政府”以國民黨為執政黨、是“民國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時間跨度24年。

(譚延闓)

1911年辛亥革命後,革命黨(此間孫中山領導的尚為同盟會,非國民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正式建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因此其後一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它的中央政府統稱為“民國政府”,主要組成部分是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期間還包括了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兩次鬧劇,但都沒有維持多少時間,可以忽略不計。

孫中山成為臨時大總統後,由於軍事實力不足,中華民國的權力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利用掌控的北洋軍擺平了南方革命黨和清朝皇帝,在北京就任中國民國首任大總統,所以北洋政權的正式國號也是“中華民國”,首都北京。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的各派輪流掌握政權,而孫中山認為北洋政權已經偏離民主共和國的軌道,1921年開始南下廣州組織新政權對抗北洋政府。



(林森)

一、民國時期“大總統”職務的更疊:

1、孫中山(1911。12--1913。10)
2、袁世凱(1913。10--1916。06)

3、黎元洪(1916。06--1917。07)
4、馮國璋(1917。10--1922。06)

5、黎元洪(1922。06--1923。10)
6、曹 錕 (1923。10--1924。11)

說明:袁世凱稱帝時間為1915年12月到1916年3月,八十三天後取消帝制恢復共和;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中,馮玉祥發動政變推翻曹錕,從此再無人擔任大總統一職,北洋政權先後被皖系段祺瑞(臨時執政)和奉系張作霖(安國軍政府)所把持,一直到1928年北伐軍佔領平津。




1921年4月,孫中山在廣州另組政府就任“非常大總統”,但軍政實權掌握在粵軍領袖陳炯明手中,直到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標誌著國民黨的正式成立,當年建立黃埔軍校,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1925年7月1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將原孫中山的“海陸軍大元帥府”改組成“國民政府”,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民政府”。

二、國民政府“主席”職務的更疊:

1、汪精衛(1925。07--1926。03)
2、譚延闓(1926。03--1927。03)


3、譚延闓(1928。02--1928。10)

4、蔣介石(1928。10--1931。12)
5、林 森 (1931。12--1943。08)

6、蔣介石(1943。06--1948。05)

說明:汪精衛出國後,譚延闓1926年在廣州革命政府期間為代理主席,1927年北伐至長江流域後,發生了南京蔣介石政權和武漢汪精衛政權的“寧漢對立”,次年蔣汪合流後再次推選譚延闓為正式“國民政府主席”,定都南京,抗戰期間遷至重慶;林森於1943年車禍身亡後,蔣介石成為代理主席、主席。



三、國民政府“總統”職務的更疊:

1948年國民政府開始推行“憲政”,蔣介石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李宗仁為“副總統”;1949年元旦蔣介石宣佈第三次下野,李宗仁成為“中華民國代總統”。習慣上,歷史文獻將蔣介石政權的統治時間自1927年定都南京算起,到逃離大陸的1949年為止,共22年。


度度狼gg

中華民國曆史從1912年元旦1949年10月1日,雖然短短38年不到的時間,但卻相當複雜。實際上民國從未真正統一過,如何理解這種不同?可以把民國前期1928年之前稱之為民國“南北朝”時期,而1928年年底之後的民國,可以看做是“南朝”統一了“北朝”。

當然,不管“南朝”和“北朝”,都是民國政府,只不過前期國際上主要承認“北朝”的北京政府,後期國際上承認形式上統一的“南朝”南京政府。

把短短的民國時期分為“南北朝”絕非危言聳聽,因為就是兩個“朝代”,只是沒改國號而已。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民國政府成立。



但不到三個月後,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並把首都遷到北京。

袁世凱之後,北京政府又經歷了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段祺瑞、張作霖等稱之為總統、執政、大元帥的多為國家元首後,直到1928年張作霖迫於國民政府北伐之逼迫,準備撤回關外,在1928年6月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當年底,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易什麼幟?把中華民國國旗由北京政府時期的五色旗改為南京政府的青天白日旗!這本身就是改朝換代了。

回過頭來再說“南朝”。因為袁世凱稱帝和北京政府不尊孫中山制定的《臨時約法》,且有暗殺宋教仁的嫌疑,孫中山領導革命黨在南方、主要是廣東先後掀起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還在廣州成立了軍政府,孫中山為非常大元帥,與北京政府分庭抗禮。孫中山1924年改組了國民黨,1925面孫逝世,同年,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汪精衛任國民政府主席。後來,國民政府經過兩次北伐,第一次北伐主要是打垮了吳佩孚和孫傳芳的軍隊,然後把國民政府遷到了武漢,不過隨後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南京也建立了國民政府,加上此時(1927年)仍然存在的張作霖掌控的北京政府,真是“一國三公”啊!不過很快“寧漢合流”,二次北伐打倒了張作霖,張學良宣佈“易幟”,服從南京政府,中華民國形式上統一了。

統一之後的南京國民政府也就是民國政府了,直到1949年。


文綜史組

民國政府是指的中華民國政府。—— 建於1912年 首任總統宣袁世凱

國民政府指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 建於1927年 (經網友指正已修改)

中國民國政府是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清帝退位之後繼承了清朝所有權利,是合法的中國政府。

在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期間由國父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之後選出第一任總統袁世凱,所以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又被稱為北洋政府。

1915年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勝利後,南方以國民黨為主的勢力要求進一步改革,於是改革勢力在廣東建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是由國民黨為執政黨的政府,在法理上是屬於中華民國政府。

1926年,國民政府北伐,1928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全國在形式上統一了。

1948年,蔣介石將國民政府改為中華民國政府。在逃往臺灣之前,也把國號順走了。



奇縝君

民國政府與“國民政府”,兩者既有密切關聯,又有區別。民國政府一詞的涵蓋意義大於“國民政府”。

民國政府,不是一個專用名詞,可以泛指:從民國誕生前後直到蔣介石政權統治大陸末期為止,在此期間的一切具有某種程度的”民國中央政府”性質的政權,其具體名稱則是多樣的。

1. 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成立於1911年10月11日的武昌。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以“中華民國”為國號的政府。在武昌起義之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前的那兩個多月裡,鄂軍都督府在已經脫離清朝統治的十多個“革命省份”之間發揮了臨時牽頭的職能,相當於中華民國醞釀期革命黨陣營的代理中央政權。

2.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存在於1912年初至3月。由鄂軍都督府擴展而來。是武昌起義後的革命黨人第一個較為正式的中央政權。(該政權與袁世凱實際主宰下的北京政權並立,都自稱中央政權。)

3.中華民國北京中央政府,從1912年春(袁世凱出任大總統)至1928年6月(張作霖放棄北京、東撤、遇害)。這是中華民國時期第一個對外代表中國政權、得到各大國承認、形式上統一的中央政府(雖然國內實際上內鬥不休,戰亂頻仍)。袁世凱以及此後的北洋軍閥是該政權的核心。(最後一任統治者張作霖,嚴格地說,不屬於北洋軍閥,但是,他與北洋軍閥有著千絲萬縷聯繫,出於敘述便利,一般還是把他執掌北京政權時期視為“北洋時期”的尾聲。)

4.由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詳見後面的敘述。)

而“國民政府”是一個專用名稱,前面帶有“國民”二字。

國民政府形成於1925年7月的廣州,由國民黨人建立。它是後來著名的“南京國民政府”的雛形。

1926年底,隨著北伐的迅速進展,國民政府的政權中心遷到武漢,改稱“武漢國民政府”。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於是,出現了“寧(南京)、漢(武漢)”兩個國民政府。

不久,“寧漢合流”,武漢國民政府取消,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權名義上統一到“南京國民政府”。

隨著北伐成功、東北易幟,到1928年底,蔣介石主導下的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了全國範圍的國統區形式上的統一。

此後(直到1949年),雖然國民黨內部幾度出現嚴重內訌(例如,兩廣曾經屢次自立政府,挑戰南京政權),雖然國民政府因抗戰以及後來的內戰大決戰而幾度遷移(武漢、重慶、廣州),但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這個名稱沒變,蔣介石在其中的主導作用沒變。

這裡有一處需要說明:1948年5月,國民黨政權的國家元首名稱變更,從”國民政府主席”改為“總統”,所以,有不少學者認為,國民政府這一名稱也就到此為止了。不過,考慮到該政權的兩個關鍵特質(由國民黨掌控,由蔣介石充當其核心人物)並沒有因此有所改變,因此,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的最後一年多的時光,習慣上還是被一些學者視為國民政府時期。

(附:抗戰期間出現的汪精衛偽政權,也叫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但是,並不具有合法性。)


曉帆輕舟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大範圍和小範圍的問題。民國政府就屬於大範圍的範疇,而國民政府就是小範圍的範疇。因此,可以說國民政府是民國政府,但不能說民國政府是國民政府。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名詞。

民國政府的時間為1912—1949,一共存在了38年,這期間1912—1928為北洋政府執政,1927—1949為國民政府執政。北洋政府執政時期經歷了(1912—1916)袁世凱當政、(1916—1920)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當政、(1920—1924)為直系當政、(1924—1928)為奉系當政。

國民政府執政的時間為1927—1949,但是其存在的時間為1925—1949。其中1925—1927首都在廣州,被稱為“廣州國民政府”,1927在武漢和南京存在了兩個國民政府其最高領導人分別為汪精衛和蔣介石。“寧漢合流”之後稱為“南京國民政府”,1938—1946,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陪都重慶,國民政府的正統被稱為“重慶國民政府”,1940—1945的“南京國民政府”被稱為“偽南京國民政府”。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解放南京後,國民政府遷都廣州,廣州解放之後,蔣介石逃往臺灣,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歷史結束。


歷史軍魂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肯定不是一回事,民國建立於1912年,1949年南京被解放後,民國實際上已經結束。民國政府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而且民國政府從時段上又可以分為幾個時期,包括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行憲後時期。而在每個時期,以中央自居的政府又絕不是一個,所以民國政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

從南京臨時政府到袁世凱政府時期,中國只有一箇中央政府,而且政府的權威基本上還是能維持的,但是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出現裂變。中央政府的權威迅速衰落,除在北京有一箇中央政府以外,地方上也開始出現一些帶有中央色彩的政府,比如護國軍政府、護法政府等等,他們都以是民國正統而自居。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後來因為陳炯明叛變而失敗。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與北洋政府開始分庭抗禮。

1927年,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成立武漢國民政府,蔣介石在發動四一二發反革命政變後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而彼時北京還有一個張作霖的安國軍政府,所以一時間中國存在三個政府。當然三個政府都是承認民國的,所以都可以算作民國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峙了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很快就寧漢合流了,成立了新的南京國民政府,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二期北伐”完成,北伐結束,奉系軍閥在北京的統治也宣告結束,南京國民政府自此統一中國。

所以,南京國民政府是民國政府的組成之一,不過1948年行憲後的南京政府則不宜再被稱之為南京國民政府。


青年史學家

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

民國是國體,國民政府是政體。

民國是從1912到1949年中國的國體,也就是國家政權的性質。

國民政府只是民國時期以國民黨為核心統治階級的一個政府組織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