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前给建文帝留下密封铁匣,遇大难时打开,建文帝从此失踪

朱元璋死前给建文帝留下密封铁匣,遇大难时打开,建文帝从此失踪

文|和佛赏花去

明太祖朱元璋最看重的继承人,皇孙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他的结局一直是个谜。300年后由大清相国张廷玉组织编撰的《明史》中,对于神秘的建文帝行踪也是自相矛盾。要知道《明史》由数十名饱学之士查阅大量的文献密档,他们都说不清楚,后世的一些考证更是无稽之谈。《明史》中对建文帝的结局有三种:一是被火焚烧;二是从地道中逃走;三是不知所终。

朱元璋死前给建文帝留下密封铁匣,遇大难时打开,建文帝从此失踪

建文帝还是皇孙朱允炆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孝顺、仁慈、懦弱的性格。他从小在皇宫长大,养尊处优。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这种软弱的性格让朱元璋非常担心,他想出各种方法磨炼这个皇孙,一次,他让人抬了满满一筐尸骨,故意从朱允炆身边经过,他吓得瘫坐在地上。为了让朱允炆的江山坐稳,朱元璋大开杀戒,将功臣和悍将全部斩杀。

朱元璋死前给建文帝留下密封铁匣,遇大难时打开,建文帝从此失踪

事实上,朱元璋的眼光的确毒辣,朱允炆是个好皇帝。如果不是他的叔叔朱棣篡权,大明江山也一样会和朱棣所开创的永乐盛世一样,只不过,建文帝会更像宋仁宗,实行宽政,仁政。而朱棣更像朱元璋实施极端专制。在建文帝当政的四年中,刑部统计囚犯比朱元璋期间减少三分之二;纠正了朱元璋期间的冤案错案,许多被杀功臣的子弟得以录用;提高了文臣的地位;下昭优养老人;大臣直言者不被处罚等,为此,建文帝背上了违背祖训的帽子,但更多的得到了方孝孺等不希望回到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大臣的铁杆拥护。以至于,当朱棣带着燕军杀到南京时,建文帝的大臣们哭声震天,死的死,逃的逃,朝堂之上空无一人。这跟以前朝代灭亡时臣民们的做法明显不同,可见建文帝的粉丝如何忠心耿耿。

朱元璋死前给建文帝留下密封铁匣,遇大难时打开,建文帝从此失踪

咱们再说,朱棣杀到南京时,建文帝在做什么。他再找朱元璋留下的“保命符”。民间传说,朱元璋看到朱允炆柔弱,去世前留下了一个密封铁匣,嘱咐他遇到大难时打开。此时,形势危急,建文帝急忙打开爷爷留下的铁匣,看到里面有剃刀、度牒和一道旨意:“欲生,怀牒为僧,密地去。不然自尽。

朱元璋死前给建文帝留下密封铁匣,遇大难时打开,建文帝从此失踪

知孙莫若爷。朱元璋让朱允炆或者出家或者自杀。朱允炆选了出家。他让让人焚烧宫廷后逃走,《明太宗实录》中记载,朱棣让人翻遍了灰烬瓦砾只找到了皇后的尸体。建文帝到哪出家了,这就不知道了,后来,发现了建文帝在所居山林寺庙留下不少的遗迹和诗作。史料记载,在1440年,也就是建文帝“死亡”39年后,有一僧人自称自己是建文帝,还带了12个随从,被押解到布政司,审讯中,僧人自称自己90岁,这就对不上了,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刚好64岁,结果,将僧人斩首,其他人发配边疆。至于真正的建文帝在哪里,谁也不清楚。

朱元璋死前给建文帝留下密封铁匣,遇大难时打开,建文帝从此失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