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緹縈和“仁慈”的漢文帝

勇敢的緹縈和“仁慈”的漢文帝

勇敢的緹縈和仁慈的漢文帝 作者 吳濤

自從有了國家暴力機器,就有了刑罰。文獻中記載大禹的時候就有了專職的法官皋陶,那個時候的監獄叫“圜土”。後來,逐漸刑罰也越來越完備,從《尚書》中的《呂刑》篇可知,到了西周的時候形成了墨、劓、刖、宮、大辟的五刑體系。所謂的“墨刑”就是給你免費紋身,劓刑就是割掉鼻子,刖刑就是剁腳,宮刑就是閹掉,大辟就是死刑。到了秦朝的時候,刑罰就更多了,什麼腰斬、烹刑、夷三族等等。聽起來就讓人不寒而慄。

對於我們學習秦漢史的人來說,“漢承秦制”已經成為常識。漢朝從秦朝繼承來的,不僅包括完整的中央集權體制,也包括了秦朝的各種刑罰。漢高祖劉邦的功臣,梁王彭越就是“具五刑”而死,他在死之前完整地體驗了墨、劓、刖、宮、大辟的滋味。彭越、韓信等人,都被夷三族。而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勇敢的小姑娘和一個“仁慈”的皇帝而改變。

西漢前期,山東地區有一個著名的醫生,名叫淳于意。韓非子曾經記載很多人家,生了女孩都不養,嫌這是賠錢貨,生下來就溺死了。而淳于意,則是一口氣生了五個女兒。後來,淳于意牽涉到一樁司法案子當中,要被抓到長安去審問。這個時候的淳于意望著自己哭成淚人般的女兒們,喟然一聲嘆息:“怪不得世人重男輕女,生這一群丫頭片子,關鍵時刻除了哭,沒有一個能派上用場的!”

勇敢的緹縈和“仁慈”的漢文帝

淳于意的小女兒名叫緹縈,聽了父親這番話,她止住悲聲對父親說道:“誰說女兒沒用?這回,我要讓您老人家看看,您的女兒沒白養。”她不顧家人的勸阻,跟隨父親的囚車就到了長安。一路上照顧父親自不必說,到了長安以後緹縈竟然勇敢地拿起筆直接上書當朝皇帝!她知道,父親為官清正,沒有權貴願意為父親的案子說話,自己又沒有錢,要想救父親,只能去求皇帝本人。

緹縈在給皇帝的上書中寫道:“臣妾父親為官清正,山東地區沒有人不知道我父親的為人。如今受人牽連,面臨著很嚴重的刑罰。一旦被殺,死者不可復生;一旦受刑,斷者不可復續。要想改過自新,也沒了機會。臣妾願意入宮為奴婢,以身贖父,懇請陛下給臣妾父親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勇敢的緹縈和“仁慈”的漢文帝

西漢前期,雖說國家機器尚且沒有後世那麼森嚴,但是普通臣民要想上書皇帝,恐怕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個過程之中,緹縈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和磨難,而是隻記載了奇蹟般的結果,緹縈給皇帝的信,皇帝看到了,而且還真的救了父親。

當時的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漢文帝劉恆,他深深地被緹縈這封信所感動,赦免了淳于意。(不過,也有可能是被緹縈的容貌所打動。史書上只是說淳于意後來被釋放了,並沒有說緹縈是不是真的入宮了。)回到家鄉的淳于意徹底遠離官場,成為一代名醫,而他的這番遭遇竟然對西漢國家的刑罰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勇敢的緹縈和“仁慈”的漢文帝

淳于意的案子,提醒漢文帝開始全面審視漢朝的刑罰制度。不久以後,漢文帝下詔說道:“堯舜時期,國家根本沒有刑罰,人民也不犯罪。現在刑罰那麼嚴酷,犯罪卻越來越多。這是朕德行不夠所至!殘害人民的身體,使其終身不能恢復。這不是為民父母所應當做的。自此後,廢除肉刑!你們商量出一個替代的辦法出來!”

很快,丞相、御史大夫等人就根據皇帝的指示提出了一個方案,需要剁掉右腳趾的直接判處死刑,需要剁掉左腳趾的判處笞刑五百下,需要被割掉鼻子的判處笞刑三百下!對此,漢文帝只說了一個字:“可”!於是體現漢文帝仁慈恩德的法令開始在全國執行。

這個號稱仁慈的法令頒佈後,監獄裡缺胳膊少腿的囚犯數量明顯減少!原因很簡單,原來只需要剁掉右腳趾的,直接殺掉了。原先需要剁掉左腳趾的,打五百下之後,也死翹翹了。即便是劓刑罰改成笞刑之後,打三百下縱然不打死,也落下終身殘疾!針對漢文帝的仁慈之舉,司馬遷直接說道:“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人。”

勇敢的緹縈和“仁慈”的漢文帝

漢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即位。新皇帝即位,總要給百姓一點兒恩典吧,於是漢景帝下令道:“判處笞刑與死刑幾乎無異,縱然不死,也終身殘疾。從今以後,笞刑五百的都減為三百;三百的都減為二百!”即便如此,也少有人能從笞刑之下撿條命來。

十多年過去以後,漢景帝又想起這事兒了。他下令道:“很多被判處笞刑的人,人都已經被打死了,所判罰的笞刑還沒打夠呢!朕甚是於心不忍。從今以後,笞刑三百減為二百,二百減為一百。”不久以後漢景帝發現,還有很多人被打死。笞刑的數量已經一減再減,眼睛不能再盯著數字了。照著腦袋打,一下就能把人打死!

於是,漢景帝要求有關部門制定一個詳細的關於笞刑的執行方案。很快丞相、御史大夫他們就提出了一個方案:笞刑所用的竹板,五尺長。下粗上細,下面寬一寸,末梢寬半寸。除了屁股,不能打別的地方。而且,無論判處罪犯笞刑二百還是一百,都只能由一個人來執行。不能張三去打十下,累了,換李四接著打十下,再換王五去打。打完一個人,才能換人。

新的方案公佈以後,笞刑總算是不再打死人了。可惜好景不長,三年後漢景帝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漢武帝即位後,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野叟者,不誤正業的大學歷史老師,雖僻居荒野,但所講並非野史。

這裡沒有高頭講章,也沒有高深的論著。有的只是對歷史的點滴採擷,對文化的一點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總會有趣,總是力圖呈現出歷史豐富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