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根据市委“提标杆破难题助赶超”专项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第五调研组围绕“如何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课题,组织了10个单位相关人员深入县区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解剖个案等方式,分析发展现状、查找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为全面推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优势

近年来,我市始终践行“两山”理念,立足市情,创新思路,统筹谋划,大胆实践,在全国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率先实施市校合作共建新农村模式,率先制定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标准,走出了一条以“美丽乡村”为品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湖州之路”,奠定了湖州乡村振兴持续领先的现实基础。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1、农村全域美特色逐步彰显,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前列。

坚持由内而外、由表及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起步,到全域创建美丽乡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全力发展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湖州最靓丽的名片之一。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2个、省级先进县1个,打造3A级景区村庄19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率达89%,建成精品村56个、示范带19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以农家乐、洋家乐和美丽村庄经营为重点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农业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前列。坚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6.08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20亿元,年均增长6.27%;农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3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35亿元,年均增长6.57%。在全省率先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温室龟鳖养殖大棚全部“清零”,在全省首个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全覆盖。德清东衡村、安吉“田园鲁家”成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3、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走在前列。坚持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多措并举抓好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村居民收入从2005年的人均纯收入7288元提高到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899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5年的2.11: 1缩小至2017年的1.72: 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均等化,全市农村等级公路、城乡公交、有线电视、电信宽带通村率均达到100%。

4、乡村振兴动力持续激发,农业农村改革走在前列。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改革落地,抓好15项“国字号”、 29项“省字头”农村改革试点,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全省领先,德清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敲响全国第一槌。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农合联组织体系,安吉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长兴特色产业农合联等做法在全省推广。建立全国首个地市级农民学院——湖州农民学院,推动全国唯一整市推进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实效。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1、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农业产业的先进装备不足、科技水平较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还不紧密。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我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只占全省的8.7%。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多,缺少像丽水山耕这样的品牌。

2、美丽乡村建设还不够均衡。美丽乡村东西部之间、中心村和自然村之间建设不平衡,东部水乡特色彰显度不够,市本级美丽乡村创建比例低于三县,吴兴、南浔、长兴还没有创建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村庄规划水平不一,真正从产业、环境、人文等全方位进行打造的还不多。美丽乡村经济转化水平还不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大。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3、农村改革成效还不够明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受法律法规制约,产权活化、产权变现很难。农业改革创新缺乏金融支撑,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乡镇农合联力量薄弱,基层农合联的作用难以发挥。

4、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不强,全市还有相对后进村52个。乡风道德文明的引领力度还不够,文明新风还没有普遍形成。农村德治、法治、自治各自为政,“三治融合”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5、保障农村发展的政策还不够有力。主要集中在“人、钱、地”等要素保障方面,乡村旅游经营、农民职业经纪人、乡村工匠等农村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低于其他地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土地指标较少,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难以满足。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目标引领,更需要谋定而后动。根据调研分析和判断,我市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即绿色引领、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提升行动,全域覆盖、生态宜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乡风文明、素质全面的人文乡村发展行动,“三治结合”、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推进行动,共建共富、全民共享的乡村民生优化行动,城乡融合、活力迸发的制度完善行动,全力打造农业全面现代化、环境全域美丽、生活全民幸福、要素全效流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总体目标分为“四个阶段”,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在农业现代化水平、社会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两个方面持续全省领先;在美丽乡村品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均衡发展、改革创新等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实现这样的目标定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拉高标杆,按照“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着力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着力点一:坚持生态宜居、全域覆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按照全面打造全省“大花园”中的湖州“大景区”的要求,巩固提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成果,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四级联创,高质量开展一体化规划,确保规划设计有品位、有深度,可实施、可落地。高质量开展全域化创建,推动吴兴区、南浔区、长兴县加快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高质量实施长效化治理,出台《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高效打造十个美丽示范片区,实现全域的“生态宜居”。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着力点二:坚持绿色引领、融合发展,全面加快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加快建设“依山、傍湖、沿路”三大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带,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深入做好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产村融合、“互联网+”文章,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一批省、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力争引进一批农业“大好高”项目。精心策划打造“天下湖品”区域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巩固扩大国际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会的品牌效应,全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着力点三: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激发农村内生活力。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的标准体系、立法体系和制度体系,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湖州样本、湖州标准。

  1. 启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经营示范村等创建,进一步鼓励先进、示范引领。

  2. 发布乡村振兴指数。委托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指数研究,以湖州为样本,参照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3.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我市地方性法规《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为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提供法治保障。

  4. 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德清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经验,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动力。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着力点四:坚持改善民生、加强治理,全面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聚焦农民增收、聚力农村治理,全力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新一轮促进低收入农户全面发展行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出台《湖州市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的意见》,力争到2020年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全力抓好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努力让农民享受更加良好的社会保障服务。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六文”阵地建设,不断厚植乡村文化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加快“三治”融合,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全面营造淳朴文明、安定和谐的农村环境。

「十问湖州⑤」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着力点五:坚持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全面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落实。

  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全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领导小组,下设六大行动工作组,全面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实施。

  2. 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全市“乡村振兴”重大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机制,由分管市领导牵头,通过月度重点工作例会和季度形势分析会,更加精准地推进“三农”工作落实。

  3. 建立健全湖州特色考核机制。坚持既考总量,又考增量,在市对县区乡村振兴共性指标考核的同时,设置个性化指标,实行个性化考核,倒逼各县区精准补短板、加速促赶超。

  4. 建立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不断资金保障;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挖潜增效,全面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探索推行差别化用地;研究制定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5. 建立健全合作共建机制。深化市校合作、地校合作,进一步形成合作共建示范区的“大合唱”。

这3篇文章6万人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