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如果對列強不賠錢, 硬碰硬, 會成什麼模樣?

從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大清國與英帝國簽署《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償兩千一百萬元后,大清國就在接二連三的戰敗中與列強簽訂賣國條約,一直到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七十年的時間大清國一共賠了七億兩千多萬兩白銀,加上向各國銀行貸款的鉅額利息總數已經超過了十億兩白銀。縱觀歷次大清國與列強的戰爭,大清往往一打敗便乖乖的割地賠款,設想大清如果不賠錢跟列強死磕到底會是怎樣一番模樣呢?

大清如果對列強不賠錢, 硬碰硬, 會成什麼模樣?

毋庸置疑清政府敏銳的察覺到如果跟列強死磕到底大清一定會亡國,首先大清滿漢八旗加之洋務運動之後各類武裝都不是洋人的對手,這並不是我“天朝”裝備不如洋人,更大的則在人心,隨著西方思想的不斷湧入,忠君思想逐漸淡薄,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為了保衛皇上的江山而以死相拼。就如八國聯軍侵華開始,東南互保曾經大清的肱股之臣們也選擇了背離慈禧太后。大臣們有這樣的表現就不要想全國人民會起兵勤王對抗侵略者了。

大清如果對列強不賠錢, 硬碰硬, 會成什麼模樣?

在大清國統治者眼裡始終貫徹著一個核心的思想“攘外必先安內”,這本是崇禎皇帝對抗李自成的措施之一,這次清朝統治者再次用到了自己身上,滿族作為統治民族人數卻始終是少數,面對中國的最廣大子民,兩百六十八年的時間他們時刻都沒放鬆過警惕,賠錢割地事小,保住皇位事大,帝國主義要什麼儘管給,只要權力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然山已經不清,柴基本被砍完了。

大清如果對列強不賠錢, 硬碰硬, 會成什麼模樣?

跟列強死磕到底,換來的將是亡國之災;跟列強妥協,割地賠款,大清仍有覆盤的可能。在義和團運動中也讓列強們明白不可能真正的打敗中國,他們打敗的僅僅只是清政府,如果把清廷滅亡將迎來的是更大的抵抗,與其那樣還不如留著清政府繼續為他們服務。

大清如果對列強不賠錢, 硬碰硬, 會成什麼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