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凤来巢,华为已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在有的公司还在为自己的公司是否是互联网公司而向资本市场证明身份的时候,华为在全员持股制度下,无需向资本市场证明什么,它已开始准备好在人工智能领域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以“开放创新的态度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生态,探索更美好的数字生活”为主题、为期两天的DigiX2018华为终端全球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大会在昨天刚刚结束。此次大会,华为生态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45万开发者和合作伙伴。

引凤来巢,华为已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各基础设备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往,我们认识的华为是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芯片研发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而如今,传统业务、智能手机、云服务等华为业务遍地开花。而此次大会的举办,华为要以全场景、智慧化的姿态落地人工智能,给所有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想成为具备人工智能属性的公司而首先是互联网公司的话,对标小米(铁人三项)的模式和市场定位,华为荣耀似乎都已具备。当然,华为荣耀并不怎么在乎是不是互联网品牌,因为互联网进入了下一幕——人工智能。

引凤来巢,华为已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说起人工智能,华为自我研发的麒麟970芯片是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神经网络单元)的人工智能芯片。除了智能芯片和软硬协同的智能手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华为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是如何接地气地布局落实到人工智能领域的。

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在开场演讲中发布华为全场景生态战略,在全场景硬件突破方面,以手机作为主入口,平板、PC等作为辅入口,照明、安防等作为泛IoT硬件,形成三圈生态包围,构建全连接数字世界。通过“芯-端-云“开放平台协同,真正为用户带来极致的生活体验,赋能合作伙伴。

会上,余承东还指出,实现手机体验智慧升级的关键,是自然交互和主动服务。所以,华为正试图从芯片、端侧、云端三个方面优化,进而推动全场景生态战略落地。他还透露:华为正在将芯片、EMUI智能引擎、智慧服务三层能力作为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开放给全球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未来将实现更多智慧化应用。

引凤来巢,华为已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王永东发表了《情感计算与人工智能开放创新》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分享了情感计算人工智能“小冰”的最新进展,并透露微软和华为已在AI领域展开合作,未来将拓展到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王永东以“情感计算与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为题进行演讲。未来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不能仅停留在IQ(智能)层面,EQ(情感)层面也需要更多突破。微软与华为在AI领域拥有“一致性”,在机器翻译,多种语言输入法,快应用,情感交流体验等方面有着深度合作。

华为消费者BG软件工程部总裁王成录发表题为《技术积淀最好平台 开放打造最佳体验》的演讲,他表示:EMUI坚守全面开放的传承,引领AI技术方向,构筑HIAI智慧生态平台,让开发者能更快速地利用到华为更强大的AI相关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智慧应用体验。

现场,软件工程部总裁王成录博士做了“技术积淀最好平台,开放打造最佳体验”主题演讲。EMUI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也在不断的将技术优势向业界共享。以AI为契机,EMUI秉持开放的理念,从基础能力到AI能力全方位开放,从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到行业联合创新,与广大开发者一起,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打造极致体验!

围绕“人工智能点亮智慧生活”主题的高端论坛上,来自业界的6为专家发表观点。何为人工智能点亮智慧生活?六位大咖从自动驾驶、智能家居、互联网教育、华为终端、数字媒体层面分别给出自己的认知。在当前时代,AI必将席卷生活的点点滴滴,多场景、个性化、拟人化、技术自动化,这是未来AI必将要大步前进的方向。

引凤来巢,华为已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用诙谐幽默的开场语活跃起全场的气氛,并对于华为塑造的互联网生态给予了高度肯定。随后针对“大安全时代的新威胁与大挑战”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利用AI技术塑造安全技术中的杀手锏,并推动构造全方位的“安全”生态环境,同时这也是360与华为合作的愿景。

AI技术分论坛围绕华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引擎HiAI展开,通过介绍华为HiAI Foundation、华为HiAI Engine、华为HiAI IDE、华为HiAI Service的能力及应用,构建三层AI生态:服务能力开放、应用能力开放和芯片能力开放,把简单留给开发者,让AI联接无限可能。

伴随着第三次AI浪潮的到来,华为HiAI将携手所有合作伙伴加速人工智能产业成熟,让应用开发更快,让应用服务更广。快速、简单、多赢,这是华为HiAI长久以来的夙愿。

等等,华为的此次大会释放了诸多的AI落地干货和重大利好消息。至此,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华为:技术创新上围点打援,应用落地上引凤来巢,服务用户上中心开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