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不愿意提高教师的待遇,但却乐意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呢?


屠龙有术

首先,企业、银行与属省市管的垂直单位除外。我老婆是老师,我玩的好哥们也是老师,我爸是学校职工,在职的老师工资情况是这样的:以我哥们为例:(工作12年了)财政工资到手2900多(扣了住房公积金700个人,单位补700,合计1400元,退休后一次返还。医保100多,养老金600,等退休后一次返还,)一个月按上课多少补贴多少钱一节课,(3一8元一节,含早晚自习)一个月有500一1000,节假日补课150元一节,一个月4个礼拜天6-7节课,一个月1000多,(一个月3个周末加班,放月假2天);暑假补课40天左右,寒假15天左右,(他教高中英语,教龄越大、职称级别工资越高)总共加起来,含住房公积金,含补课费,现金到手有5000多,(含住房公积金,因为那个钱也是财政发的,支配也比较自由),老师退休后普遍都要比同样事业单位退休的要高7至800元。当然,在乡里中学(初中),小学老师工资要低2000千左右。(我老婆是小学老师,课时津贴少的可怜,周末也无课可补。)所以为什么有些学校要强制补课,除了提高教学质量与升学率,也是提高老师待遇一个方法。(不过这些补课费只有家长出了,当然,在社会上那些众多培训机构也是要钱的,可能要更多钱。但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好坏与老师的关系还真扯不上很大关系,(就算老师占30-40%吧)那百分之60%以上归家庭教育,现在一个班有60-70个学生,老师也是人,也有家庭孩子,老小,不可能,死也做到70多个学生个个去教育,再说学生(孩子)是与自己的父母相聚最多(留守儿童除外),请问有些家庭的家教在哪里?(过份纵容、包庇、溺爱,特别是独生子女) 这个社会往住忽视了家教最重要性!可以想像有些家长是一个小孩也管不好或者不去管,(天天守牌桌,手机)而老是把责任怪罪于老师。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还出现一种怪像,总是把别人对他的付出当作是应该的,欠他的,而不知道去感恩!


东风小1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不愿意提高教师的待遇。

一、社会普遍认为教师的工作量轻。

相信大家都听到过:你们老师多滋润,一天上两节课,还有寒暑假,节假日,星期天。工资还高,哪像我们,天天……(此处省略五百字)。不了解教师的辛苦和压力。他们能愿意提高老师的待遇才怪。


二、普遍认为教师的工作技术含量低。

现在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他们认为,教师的工作没技术含量,教学谁都能胜任,我家长也可以教,你看天天在家都是我辅导孩子作业。要我教,比你教的还好。感觉会解题就是会传授知识。

三、认为教师补课,收入非常高,不需要在涨工资。

四、对教师的轻视(不在详述)。

第二个问题,乐意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

一些人认为教师的道德水平普遍较低,感觉整个教师队伍非常黑暗。经常强迫学生补课,购买学习资料,排个座位收钱 ,强迫家长送礼,经常打骂学生等等,把个别老师的行为当成了普遍现象。认为有必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

一个不尊敬教师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小眼看教育

你的这个问题真是说出了广大老师的心声,一方面老师的待遇不高,另一方面却希望老师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哪一个行业的道德要求会高于老师了。

有这种理心的人不是一两个,形成也不是一两天,而是社会长期积压形成的。自古以来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读书是一个很奢侈的年代,很多人都很尊敬老师,那个时候老师不要学费吗?老师也要生存的,很多孩子去私塾也是要交学费的,老师还要面试你,你带着学费老师还不一定要你呢!家长是求着老师教孩子,态度当然很恭敬了。

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门槛变低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淘汰,不允许惩罚,而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

在大众的眼里,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育心灵的园丁,思想上必须纯洁,生活上必须清贫,工作上必须敬业,最好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像春蚕一样吐丝到死,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老师。所以老师不能谈钱,不能抱怨,不能提要求,否则就让他们感觉很俗气,就会质疑这样的人怎么能当老师呢?

有些人自己一年可以换几部手机不嫌贵,买一个包几千块也不嫌贵,但是一学期交一千多块补习费他心疼,买几本学习资料就怀疑老师吃了回扣,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老师工作认真敬业,课下能给孩子免费辅导,这才是他们心中的好老师,他们忘了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也要养家糊口,也有生老病死。

我们常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希望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时代,尊重教育,必先提高教师待遇,否则教育行业哪能留住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待遇,规范教师日常行为,促进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应该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同行与家长关注交流讨论教育问题。


源小米

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到本质上了!

我是一名教师,且爷爷辈到我三代都有人当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始终在思考。但是,越思考,就越觉得无奈。因为,这似乎还是应了马克思那句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教师现在的尴尬,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存在的原因的。

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这一身份赋予了太多崇高的意义,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等,似乎一切崇高的描述都能和教师挂上钩,使教师头上光芒无限,甚至神化了。但也正因为教师被认为是“神”,所以只能被给以“非人”的待遇了!这些崇高的、只有“神”才有的意义,让“无私奉献”的帽子被习惯性地冠在教师头上,而没有人考虑教师本身的需求。于是,教师有了“春蚕”、“蜡烛”、“人梯”、“孺子牛”等无私的代名词,社会也理所当然地只给教师吃“草”却非要挤出“牛奶”,甚至已经不能用“挤”这个词了,而须用“榨”。这其中的艰辛只能教师自己体会,而且越是积极奉献的、越是爱岗敬业的、越是全心投入的,其艰辛越是无可衡量。

其实,教师这一职业的尴尬,可以说是我们文化中的传统之一。当然,这个“传统”并不是什么精华,但它却是客观存在。从字源上讲,师的本义为集结的军队,后引申为掌握军队的人,进而引申为某个领域中的高人。教的意思是“上所施下所效”,即监督和训导晚辈跟从先辈做事。而教师,顾名思义,即在监督和训导方面的高人。自荀子以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观念深入到统治者心中,此后的“教”主要的意思变成了“教化”,有荀子“化性起伪”的意思。教师二字连用,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从佛教经典的翻译中得来的,其教字被赋予了宗教的涵义,而“教书师”的名称也随之出现。结合前面的分析,“教书师”是在佛教经典传播中的高人。唐宋时期,儒家观点也称为了一种“类宗教”即儒教,出现教师这一双音节词,其涵义也是解读儒家经典的高人,更多的是强调官员对下属或治下的“教化”功能。(袁东《“教师”一词的产生和演成略考》)所以,教师一词在中国古代从来就是和官员、教化联系在一起的,而与我们当前所说的作为一种职业的教师无多大关联。从职业传承方面来讲,“教师”这一职业也是自古就有的。自孔子开始,出现官学和私学并存的局面。官学中有“师”,他们的功能是培养官吏,起的是“教化”的作用。而私学中也有“师”,他们也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但他们与官无缘,一般是一些落魄的文人从事的职业。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政坛中被人排挤,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修订《诗》《书》等文献,并教授弟子。尽管他得到许多人的尊敬,但多数是虚名,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利益。一代教师的祖师爷仅能受此待遇,也形成了千古以来中国社会只知道给教师戴高帽、加虚名而没有多少真正的尊重开了先河,也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难怪人们曾有这样的俗话:“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近代以来形成的教师这一普遍称呼,当然没有了官学的涵义,继承的仅仅是“祖师爷”的尴尬。

不过,客观上讲,教师这一职业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也是有道理的。首先,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其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不足。传统的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尽管我们的文化强调人定胜天,但所谓的“胜天”也仅是顺应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人们既没有运用规律改造世界、提高生产力的能力,也没有这个勇气。因此,人们尽管多强调尊重知识,但在实际上却并不会看重。其次,农业社会的特点导致传统中的“知识”多为“道学”,多是“虚”的,是指向于个体品德修养与人际关系的,基本不会转化为生产力,也即不会产生实际的利益、不会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相反,这些“知识”却成为获得权位和权术的工具。于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当官,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高”在什么地方?自然是读书人有可能脱离社会底层而进入统治阶层。所以,对于那些没有成功栖身统治阶层或是被贬谪、闲置的读书人,人们只会用同情失败者的眼光看待,如何会有真正的尊重?第三,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士、农、工、商的严格划分,使得能够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工、商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一些科技发明作为“奇技淫巧”而被人们排斥,而促进知识转化的商人又被划为“贱民”的行列。这使知识的“务虚”性越来越明显。读书人如果不能顺利的栖身到统治阶层,也缺乏进行创造、获得实际利益的勇气和能力,只能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百无一用”的书生。既然书生百无一用,就更得不到人们的实际尊重了。第四,文人们,尤其是在官场失意的文人们,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吃不到葡萄,只能说葡萄酸了。于是他们封闭自己,形成了“自命清高”的“酸儒”品质,拿“精神胜利法”作为安慰剂,以维护那虚假的自尊。对于什么都“看不惯”、只会发牢骚而没有实际本事的、自命清高的人,人们如何会尊重?第五,教育本就是一个隐性的、长期的过程。尽管现在所学的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但对于急于求成的人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这些知识的实际好处。而教师们却一方面深受传统“自命清高”的影响,自己除了教书、务虚之外一无所能,另一方面又生活在对社会虚幻的期待之中,想当然地等待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得不到的话发点牢骚了事,而不去努力分析原因、促进知识的实用性以赢得社会的尊重。于是,教师们尽管付出很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换来的却仅仅是怜悯,而非真正的尊重。

当前,虽然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对于社会需求来说远远不够。因而社会形成了“唯财是举”的风气。同时,我们学习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科技发展模式,却没有真正地学到人家工业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的本质,而只学到了浅层的“按件计酬”的形式。比如说,矿工下井,确定自己一月挖了多少煤,就给你多少报酬;技师修车,确定自己一月修了多少车,就给你多少报酬;营销人员确定自己一月卖了多少产品,就给你多少报酬等等。这样计算报酬显而易见,表面上看也很公平。但,教师一天教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生产了多少人才?你能确定人才是你个人教好的吗?这些问题教师无法回答,更无法明确。说到课时,你一年上了多少节课是明显的,但既不能考究“产品”的质量,又不能确定其有多大影响,你还有一年三个月左右的“带薪休假”!这在以“按件计酬”为主的社会来说,怎么说得过去嘛!还有,人家挖煤,谁挖的很明确;人家修车,谁修的很明确;人家推销,谁卖出的也很明确;你上课教的学生就算教好了,你敢说这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当然不能把报酬算在你一个人的头上,分给你点就不错了!再加上,你自己都说不出一些“客观指标”来证明你的价值,不了解你这个职业的人只能按照传统“务虚”的观念来评价你了。那么,你就只能带着高高的光环,拿着低低的工资了。

总之,教师这个职业不被真正的尊重,有着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而要改变教师的地位,完全靠社会的话,只能等到大家都不缺钱花了,给你多少都不心疼、不在乎的时候才可以了!因此,教师靠社会不如靠自己。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播知识,知识就是教师最好的武器,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教师只有拿出实际的效果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尽可能使学到知识的学生获得实际利益,让学生们、家长们乃至整个社会切身体会“知识就是力量”,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尊重。当然,让人们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需要全体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狂想的芦苇1


我就想问问,在这个物质、金钱的社会,就只有教师应该提高道德水平吗?其他行业的人是不是道德水平都比教师高?还是,教师道德水平比其他行业人都低?为什么单独把教师拿出来说事?

再者,这个社会上的人,都乐意提高教师道德水平,请问,你们道德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你们自己道德水平就低,你们凭什么,有什么资格在这口口声声指责教师道德水平低!你们先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平,再来指摘教师吧。


我个人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你要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糊弄学生的心理,那你去了学校,完完全全可以悠哉悠哉,溜溜达达就轻松混一天。

然而你们睁开你们的瞎眼去看看,整个大中国,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山村小学。你见到的几乎每一个老师,他们都在怎样工作!哪个学校的课堂、办公室、操场,甚至甬路、宿舍……不都是他们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有那么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把全部心血铺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对学生可以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他们为什么本可以混日子,悠哉悠哉的过日子,为什么他们却偏偏心甘情愿的自加压力,自我找累!甚至,他们八小时外,在没有任何金钱补偿的情况下,也毫无怨言的早上天蒙蒙亮就匆匆走出家门,去学校给学生上七点的早读。晚上九点,万家灯火都沉浸在休憩甚至梦乡时,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了最后一节晚自习的课堂!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因为这些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老师们,都有高尚的道德水平!


你们不给教师涨工资,也就算了!你们不给教师提高福利、待遇也就算了!你们成天给自己孩子灌输金钱至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自利的思想,搞得现在的孩子个个成了难崴崴的“小霸王”,还猪八戒倒打一耙,指责老师教育无能,也算了!

可你们现在居然,天天变着法的,变着花样的抹黑老师,挤兑老师,丑化老师。

你们居心何在!

一群金钱至上的东西,你们有什么脸,指责我们老师,我们这些挣着2000的工资,干着8000的活的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