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味道

很長時間,在夜深人靜時總想翻書看,當看到作家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時,心底就泛起一種想去白鹿原的激動。想去看看白鹿原的風情全貌,看看田小娥和黑娃住過的土窯洞,看看白嘉軒、鹿子霖等人住過的莊院。家鄉離省城西安有幾百裡的路程,每年都要到西安去幾次,每次乘車到藍田時,便要問車裡的朋友到白鹿原怎麼走,這時就有人手指窗外312國道西邊遠處的山巒說:“那個山頭上就是白鹿原!”於是我就暗下決心,一定抽個時間去看白鹿原。

土地的味道​緣於對著名作家陳忠實的敬重和對他作品《白鹿原》的痴迷,才多次生髮嚮往白鹿原的情愫。我第一次讀陳忠實的作品是《信任》,記得應該是80年代初的樣子。感覺到陳忠實的作含寓意深刻,語言樸實,具有厚實甘醇的的混土味,讀後讓人心生一種力量。至90年代末,他的大作《白鹿原》出版了,我是在《陝西日報》上看到了這一消息,第二天便騎著自行車跑了幾十里路,趕到縣城的新華書店買了這本書。記得書買好後,便站在櫃檯外邊忘我地翻看著,快到中午時售書的一長辮姑娘上前提醒我,她要下班了,我才不好意思地出門推車走了。回家後的很長一些日子裡,我都和《白鹿原》為伴,吃飯時也在看書,晚上老是看到半夜,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家裡人說我愛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愛看陳忠實的《白鹿原》,把這兩本小說當作了命根子,痴醉程度讓人難以想象。

其實,陳忠實的《白鹿原》主要是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的白鹿村為基點,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個大家族祖孫三代恩恩怨怨的故事,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變化。小說以主要人物白嘉軒為核心,展開白鹿原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的故事情節,反映了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制度以及封建的儒家倫理道德。通過時代變遷和社會的政治運動中的堅守和頹敗為線索,將白鹿原村中白鹿兩大家族之間的是是非非,風起雲湧的故事展現給我們。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刻畫形象生動,人物個性和命運交結一起,讓人讀後或生興奮,或生悲傷,可歌可泣,情難抑制。陳忠實是陝西文學東征隊伍中的一面旗幟,是深深紮根於土地中的一受百姓歡迎的優秀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說中不僅生動地展現出關中鄉土人情的風貌,和一幅幅生動別緻的生活畫卷,也在小說中刻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個性迥然不同的人物。《白鹿原》之所以獲得了第四屆矛盾文學獎,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這於他堅持到人民中去,讓自己的作品富有泥土氣息,同人民的思想情感相連是分不開的。 土地的味道​前幾天,有朋友專門為我開車,帶我到白鹿原去。這天清早六點,我們就從商南出發,上午不到十點就到了。我們先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這個村子的面積很大,依山而建的村舍顯得整齊而有層次。村舍都在濃密的山林中,古木參天,樹蔭遮日。潺潺的水流汨汨地在村前屋後纏來繞去流淌。村子裡的房都是木屋石板鋪路,顯得環境優雅,古香古色。但村中人少,見不到老人和小孩,更不聞雞叫犬吠,少有生氣。朋友說:“我們還是到離這裡8公里西南方的白鹿原影視城去看看吧,那裡有個看頭!”於是我們就走出一步一個臺階的林蔭小道,返回到停車場,鑽進車子,趕緊向影視城的方向駛去。

走了半個小時,車便到了白鹿原景區的停車場,說是停車場,實際上就是景區前沿公路開設的一個個“農家樂”的大道邊。這天是星期天,來遊的人很多,車也走不動。好容易停好車,我們一行四人便急匆匆地往進白鹿原的大門趕去。進大門後,見山下的一黃土臺上立有陳忠實一端坐的雕像。他目光如注,刀刻般佈滿皺紋的面容顯得平靜。再向後百十米的地方就是他居住的“老房子”,“老房子”是按他老家住屋的概貌複製的。院子不大,房子也不高,房舍的四周有種植的花草和蔥鬱的風景樹。我站在塑像前沉思了好久,為這位文學巨匠於兩年前的病逝而感到悲哀和傷感。 土地的味道​沿水泥臺階上到原上,二百多米樣子便到了原上村鎮街道,站在街道的高處,極目四望,藍天肅然,白雲朵朵。街道寬綽雅緻,門庭院落井然有序。街面上遊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我和朋友興致都很高,在六月的驕陽下頭頂烈日不知疲倦,隨心漫步,徜徉而行。我們站在青磚灰瓦的“白鹿鎮”門樓下,看著門樓氣派壯觀,樓洞寬有5米,高20米的樣子。“白鹿鎮”三個正楷大字刻在青條石上,至今仍泛著青光。街道中商店林立,“小吃”和旅館擠滿街巷。白鹿原的泥土很黏,牆壁上的牆泥在歲月的沉浸中顯得有些剝剝斑斑。幾戶門樓上雕刻“三星在戶”,“世敦孝友”,“祖德流芳”的門匾,門窗和廊柱上的雕龍刻鳳形象逼真,情趣萬千。古樸的“白鹿原戲臺”“藍關驛站”,“白鹿原草堂”在今人的妝扮下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一樓臺兩邊牌柱上的“吉星高照故道藍關懷古意,紫氣東來清泉白鹿煮青茗”的鎏金大字仍透顯出燦爛的金輝。我們到原上靠南邊的幾戶農家房舍前,原想找到田小娥住的窯洞看看。走到房舍前見門開著卻不見主人。於是我心急了,朋友要我去看關於黑娃與田小娥愛情故事片,或《二虎守長安》電影,我婉拒後便向原的西邊走去,這裡有個土門樓,門樓上剝落的青磚上刻有:“白鹿原”的字仍清晰可見。門樓高有三丈,門樓兩邊的土牆大多崩塌,野草卻在牆頭的泥土中隨風搖晃著身子,顯得灑脫堅強。

站在空曠無比的原頭上,眺望遠處鬱鬱蔥蔥的田野和被大樹擁遮的村莊,我心中突然跳出這樣的一個思考話題。土地才是萬物的生命,有了土地,才有了讓人感動的千年故事,歷史才不停歇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想著這些,我有些不捨的又向人打聽田小娥的土窯洞的位置。聽一老人說土窯洞就在下山半樑上。我展眼望去,果真在一半山腰下有個不大的平臺,平臺上早已聚滿了人。於是我同朋友便高興地快步來到土窯洞前。窯洞不大,有30多個平米,洞內有一小炕,據洞牆上的文字介紹,這裡就是田小娥為了愛情在此廝守黑娃生活的地方。黑娃與田小娥的愛情是悲苦的,好夢並沒做圓。最後,黑娃出走他鄉,田小娥也被殘害致死。她的命運是悲慘的,她的愛情的花開的很執著很鮮豔,但最終被一無形的大手生生地掐死了。讓人噓籲感嘆!站在窯洞裡看到田小娥的土炕,土灶臺,簡陋困苦的生活環境,聯想到她悲慘的命運,這時的眼前就有了一個穿著破爛,俊俏的臉上流露出不甘屈服的田小娥的身影。離開窯洞,我們又返折身上到原上,想到白嘉軒的住屋看看,沒想到有人正在這裡拍電視《燃燒的麥子》。在北邊的電影廣場上見很多人擁在一起看熱鬧,我湊近前一看才知是扮演田小娥的和黑娃的演員在一起,有十幾個手拿攝像機的人正對著他倆拍照。

土地的味道​離開“影視城”下山歸來,我又到陳忠實雕像前站著,再次膜拜了他。站在這裡,此時我的心中亮出一道光亮來,我的思緒再次湧動起一股清涼的甘泉。我似乎已聞到有一股芬芳香甜的泥土味直入心脾。沉沉地想到:白鹿原有著厚實的土地,在這土地上上演了白鹿原生動傳奇的故事。這裡的土地養育著滋潤了白鹿原的村民百姓。生長在黃土地上的陳忠實吸收了這泥土的靈氣和精華,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用幾年時間成就了一部文學鉅著。他就是紮根泥土心繫百姓而大放光芒的文學巨匠。回到家裡,就寫了以上這些文字,就當作對文學大師陳忠實先生的紀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