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13億元去駁斥一篇轉基因致癌論文,代價是否太大?

用1.13億元去駁斥一篇轉基因致癌論文,代價是否太大?

用1.13億元去駁斥一篇轉基因致癌論文,代價是否太大?

《科技日報》,2018年06月19日

6年前,法國卡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發表了一項研究,稱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餵養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

此後,歐洲的三項研究共計耗費1500萬歐元,約合1.13億元人民幣,於近日給出了結果,駁斥了塞拉利尼的結論。

因轉基因致癌論文啟動的持久餵養試驗

用1.13億元去駁斥一篇轉基因致癌論文,代價是否太大?

塞拉利尼的研究曾是一個“炸彈”。

2012年9月,塞拉利尼在《食品和化學毒物學》上發表了聳人聽聞的研究,稱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餵養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他呼籲科學家對大鼠進行長期的轉基因餵養研究。

雖然該期刊最終撤回了該研究,但它仍然帶來了極其深遠的惡劣影響——反轉組織仍在繼續傳播塞拉利尼的結論,引發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恐慌。

於是,歐洲啟動了三項持久的研究。這三項研究分別是歐盟資助的“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證據交流”項目(GRACE,為3個月與一年餵養試驗)和“轉基因作物兩年安全測試”項目(G-TwYST,為3個月與兩年餵養試驗),以及法國的“90天以上的轉基因餵養”項目(GMO90 +)。

“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和證據交流”項目分別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轉基因玉米(抗蟲玉米MON810和抗草甘膦玉米NK603),對大鼠進行了兩項為期90天的餵食試驗。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兩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在試驗動物中沒有引發任何負面效應。

此外,數據還顯示,轉基因玉米也沒有影響測試對象的免疫功能。這項研究發表在《毒理學檔案》(Archives of Toxicology)上。

近日,“轉基因作物兩年安全測試”項目在斯洛伐克舉行的會議上稱,科學家對齧齒動物進行了90天以及長期的飼養研究,從這些數據上並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有潛在的風險,因此支持耐除草劑玉米上市前的最初分析結論。

報告認為,使用或不使用農達(即農達草甘膦,一種有機磷除草劑)對種植的轉基因玉米NK603沒有不良影響。無論是沒有經過農達處理的轉基因玉米NK603還是經過農達處理的轉基因玉米NK603,均沒有發現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關的毒理學效應。

“90天以上的轉基因餵養”項目對Bt玉米進行了180天的餵養試驗,並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齧齒動物有負面影響。

類似的情況在我國也時有發生

用1.13億元去駁斥一篇轉基因致癌論文,代價是否太大?

這三項研究解決了塞拉利尼研究中提出的問題,同時為歐洲是否有必要對使用全食物/飼料的大鼠進行為期兩年的致癌性餵養試驗提供了科學依據。

但是付出的代價巨大,歐洲這三項研究共計耗費1500萬歐元,約合1.13億元人民幣。歐洲的報告指出,鑑於需要大量的動物,因此要對整個食物/飼料進行餵養試驗的必要性進行仔細的評估。

這不禁使孫毅想起,類似的情況在我國也時有發生。

隨後農業部、科技部、環保部和中國農科院為此專門派出了調查組,孫毅亦參加了在山西的調查。

“我們走訪了該報道所提到的村莊,找相關村民詢問,與當地農業畜牧部門進行座談,並對當地經銷商銷售的玉米種子及農民院裡剛剛收穫的玉米進行了取樣檢測。所有調查結果都證明,該報道純屬子虛烏有,後來還被中國經濟網列入當年有關轉基因的‘十大謠言’。”孫毅說。

雖然後來此謠言已基本無人相信,但是由它引起的社會騷動,以及為闢謠所耗費的巨大社會成本卻是無法挽回的。

類似實驗作為常規性科研項目並不現實

因此,在歐洲人看來,這些項目耗費大量的資源和人力,並不適合常規研究使用。但如果是存在高度爭議的科學技術問題,或者是存在兩極分化的觀點時,這種方法不失為一個保持社會穩定的選擇。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英才計劃D類人才柳小慶說,這種實驗的實施,不僅可以用科研證據揭示真相,及時回應國民關切,而且可以藉此重塑政府和科研界的信用,同時也可以助力相關科技產品的推廣應用。

歐洲的這三項驗證性實驗無疑可以同時實現上述幾個目的。

柳小慶認為,我國科研界因社會整體缺信和本身的一些問題,科學家們發出的聲音似乎失去了以往的權威性,就算是高山仰止的13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61位院士聯名闢謠都打消不了那些反轉人士的疑慮,甚至一些極端人士反而汙衊這些德高望重學術造詣極高的大師們。

“重塑我國科研界權威性勢在必行。若我國類似的驗證性實驗能起到歐洲這三項實驗的類似效果,那將是個美好的明天,讓科研界成為重塑社會信用的先鋒。”柳小慶說。

柳小慶同時解釋,因投資巨大,類似實驗作為常規性科研項目是不現實的。但是,針對國民關注度高爭議性大的科學事件,實施驗證性實驗是有必要的。

“因為他們所消耗的金錢和人力資源歸根結底是要由納稅人來買單。”孫毅特別強調,希望這樣的事件越少越好,那些靠謠言反轉的人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直至法律制裁;而有關媒體也應負起責任,在報道此類事件時應充分核實,不要為了吸引眼球而丟掉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