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分享|宋櫟楠:走近、融入與收穫——我的ITC學習和教學之路

名師分享|宋櫟楠:走近、融入與收穫——我的ITC學習和教學之路

名師介紹:宋櫟楠

■中國物流採購聯合會ITC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培訓項目核心團隊講師/諮詢師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

■香港理工大學國際航與物流碩士

前 言

2004年下半年在網上搜尋到一條消息,稱聯合國貿發委和世界貿易組織下屬的國際貿易中心(ITC)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要在北京開展國際採購與供應鏈管理(IPSCM)模塊學習系統(MLS)的講師培訓班。不管是機會還是緣分,我獲准參加了那次培訓,並在培訓過程中深入瞭解了這套教學系統的構成和內容,當時被其充實的如行雲流水般的、一氣呵成的和娓娓道來的風格所感染。在那之後我就潛心學習和消化這套知識體系,開始了我走近、融入和收穫的ITC學習和教學之路。

在這近三年的時間裡,我先後又參加聯合國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期高級師資班培訓和有亞洲12個國家同行參加的諮詢師培訓班,並參與了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主辦的數期ITC師資培訓班的授課工作,同時又參與了教科書、課件和習題集的校對、審定和編寫等工作,並在兩年之內順利通過了全部16模塊的英文考試。

2005年下半年在經過了近一年的等待後,我終於開始在講臺上開始講授ITC。從那時起至今已經講授了近2500學時的ITC課程,聽眾和學員達到了2500人之多。其間為多家由中國與物流採購聯合會指定的培訓中心和眾多企業和大專院校作過講座和授課。到現在我已經把它當作了我唯一不斷學習的領域,並隨著它的發展而成長。

學習、教課的體會和學員學習的反饋一直不斷地在激勵我要把對ITC這套教學體系的學習繼續深化下去。那麼,究竟ITC的這套教學體系是如何吸引了我和全國參加了ITC培訓的萬名學員們呢?這就需要從它的知識體系的架構和內容談起。

名師分享|宋櫟楠:走近、融入與收穫——我的ITC學習和教學之路

ITC國家與採購供應鏈管裡模塊教學系統知識體系介紹

介紹知識體系架構和內容之前,必須要說明一個問題是,ITC採購師模塊學習系統的英文原名是IPSCM-MLS(International Purchasing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deling Learning System)—國際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模塊學習系統。這個名稱的含義表明,這套教學課程不是僅僅涉及採購這樣一個較為狹窄的內容,它的知識含涵蓋了供應鏈的全部,當然物流也必然成為這套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們從16個模塊的名稱中就能看出這套教學體系不僅知識含量豐富,而且實踐指導性強的特點。姜大源教授曾經在《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發表有關教學體系方面的觀點,他指出:“課程結構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學科體系的框架,其基礎是物理學意義上的構成論,強調的是靜態的無生命的‘機械’對知識的客觀構造;一類是行動體系的框架,其依據是生物學上的生成論,強調的是動態的有生命的‘機體’對知識的主觀構建 ……學科體系課程的內容編排是一種“平行結構……學科體系的課程結構導致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分割,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分割。行動體系課程的內容編排則是一種串行結構……與專業所對應的典型職業工作順序,或是對實際的多個職業工作過程經過歸納、抽象、整合後的職業工作順序……針對行動順序的每一個工作過程環節來傳授相關課程內容,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按照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即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意味著適度、夠用的陳述性知識的總量沒有變化,而是這類知識在課程中的排序方式發生了變化。課程不再是靜態的學科體系的顯性理論知識的複製與再現,而是著眼於動態的行動體系的隱性知識的生成與構建。”借用姜大源教授的一句總結性的話語“知識的總量未變,知識排序的方式發生變化”來描述ITC採購師模塊學習系統是非常恰當的,因為這是一個典型的按照行動體系構架的課程。

眾所周知,供應鏈管理不論從理論的角度還是從企業實踐的角度來看,都能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那就是知識覆蓋面廣和涉及的實踐領域寬,供應鏈管裡幾乎囊括了企業經營理論中用到的一切知識,如,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管理學、戰略競爭理論、營銷學、心理學、財務管理學、國家貿易、法律、線性規劃、運籌學、概率論、統計學、信息技術以及各類應用技術知識等等;涉及到了企業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所有領域,包括了企業從採購、生產、分銷直至零售的各個環節具體實踐作業的指導,其中也涉及到連接上述各環節的運輸倉儲等等具體的工作領域的指導。這套知識體系徹底把供應鏈管理理論以及實踐應用有機結合了起來,淋漓盡致的體現了知識彙集的全面性,和實踐指導的針對性,它不僅有廣度還有深度。

有一位在國內知名企業從事國際供應鏈管理的資深經理(現在也成為了出色ITC講師了)非常感慨地說,這16本書的內容應該能與一個本科生兩到三年學習到的知識相提並論,而且它可以作為長期有效的指導企業實踐的操作指南。可以斷言,在目前或者說是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能出現能與之相比的學習系統。

按照ITC培訓分級的模塊的順序,第一級需要學習2、5、6、7、8、9等六個模塊,第二級別需要學習1、3、4、10、11、12等六個模塊,第三級別需要學習13、14、15、16等四個模塊。根據我的學習體會和學員們學後的體會,下面就個級別學習之後所能掌握的知識和相關的能力提升方面作些介紹。

第一級別知識

通過對第一級別學習之後,我們能夠掌握下列各方面的知識:

企業戰略管理、一般管理學和價值理論的基本知識,熟知企業實現差異化和低成本戰略內容,熟知管理學中計劃、實施、領導與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分析的模型(SWOT模型);

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知識,熟知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服務)的基本屬性,瞭解影響產品或服務價格的要素,瞭解市場預測的基本原理,並掌握市場預測的幾種方法,包括專家意見法、時間序列分析法等。

國際貿易方面的基本知識,懂得國際貿易術語、貿易單證、支付方式、匯率管理等。

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瞭解產品的成本結構的基本要素,掌握產品的所有權總成本(TCO)概念,懂得量本利分析和淨現值計算,並能夠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進行分析。

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有效合同的構成要素、三大法律體系的基本概念、法律適用以及合同爭議解決的幾個途徑,以及構成合同的主要條款的含義,熟知產品責任、保修以及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熟知六種典型的合同的詳細條款,如現貨合同、定期合同、無定額合同、定額合同、合夥合同以及合資企業合同。

項目和運營管理以及風險管理的基本知識,懂得項目管理中質量、進度和成本計劃的制定,以及相關的風險管理計劃,掌握網絡圖和甘特圖的繪製,並掌握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成本和工期綜和評價方法,掌握“掙值”概念,並能夠熟練繪製S曲線圖,掌握運營管理中的“平衡線”考核法。

採購供應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供應定位模型、供應商感知模型以及與供應商管理連續圖譜的內容,以及它們在採購與供應過程的各階段的使用。

標準化方面的知識,熟知內外部標準和強制標準的含義,掌握內部標準化的概念以及價值分析/價值工程(VA/VE)的使用方法。

第一級別能力

在掌握上述知識基礎上在以下幾方面的提升能力:

能夠對產品或服務中包含的質量、可獲得性、服務與響應和成本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並根據企業總目標判定不同產品或服務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或者同一產品中各要素的相對重要程度,能夠按照相對重要程度,對多種採購與供應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並做出選擇。同時能夠根據產品或服務的支出大小以及其佔供應商營業規模的比例和對其的吸引力,來分析判斷供應商的能力與積極性水平,並選定滿足需要的合格供應商。

能夠以多種方式與採購過程中相關各方有效地進行信息的傳達,關注和理解採購過程中相關各方的反應和意圖,並能以合適的方法、技巧與各方進行溝通、談判,消除分歧、說服他人改變意圖、態度或行為。能夠了解、熟悉獲得與採購供應相關信息的多種方法、手段和渠道。能夠對所採購品項、供應商、供應商報價、客戶、歷史採購資料數據等多種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等。

第二級別知識

通過第二級別的學習之後,我們能夠掌握下面的知識:

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基本知識,熟知供給與需求模型的原理,深刻理解供需彈性的概念,能瞭解政府部門、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的分類,理解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定義,並能夠了解各類組織的主要異同點以及對採購與供應職能所產生的影響。

企業文化與組織理論方面知識;深刻理解組織文化的形成和特點,以及其對組織願景、使命、目標以及政策產生的巨大影響。瞭解多種組織結構的形式和特點,能夠理解組織結構與組織文化相互關係。

市場營銷和競爭戰略方面的知識,懂得產品-市場戰略選擇矩陣,(安索夫矩陣、波士頓矩陣)熟知產品-市場的架構,懂得市場競爭程度的分類,理解影響市場競爭條件的“五力模型”,懂得產品生命週期概念,並清楚瞭解市場中產品服務的價格構成原理。能夠合理的進行市場細分,並熟練運用分析模型對市場進行分析,包括宏觀環境分析的PEST模型,以及POCKET分析模型等

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熟知交易成本、轉換成本、沉沒成本、酌量成本、工程成本、可歸屬成本、任務成本投資回收期等概念,掌握作業成本分析法的應用。熟知客戶價值概念,瞭解客戶保留、客戶利潤貢獻等概念,

供應鏈管理方面知識;充分了解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理解一體化及虛擬一體化的概念,理解供應鏈夥伴間聯盟的重要性,懂得供應鏈的可靠性、快速相應、柔性、成本等要素。瞭解“牛鞭效應”以及延遲生產的概念,懂得精益生產和敏捷製造的含義。

現代物流管理和物流系統規劃方面知識;瞭解物流管理中外包與自營的影響因素,瞭解物流網絡規劃中涉及的設施選址與設計、運輸方式及工具的選擇,掌握運籌學和線性規劃等在網絡規劃和路徑規劃中的運用。瞭解包裝形式、包裝尺寸、搬運設備、存儲設備對運輸工具選擇和倉庫佈局之間的相互影響。

庫存管理方面知識;懂得保有庫存的理由和由此帶來的有形的和無形的成本,瞭解庫存管理的核心數學模型,如經濟訂貨批量、定期和定量訂購方法。瞭解統計學和概率論在庫存管理中的運用,熟知即時生產理論(JIT)以及相關的看板管理,懂得約束理論(TOC)。

瞭解供應鏈管理中信息技術選擇和信息系統的應用,包括互聯網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熟知物料需求計劃(MRP)、生產資源計劃(MRPII)、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等信息系統的架構,掌握相關應用軟件的功能構成及使用,如運輸管理系統(TMS)、倉儲管理系統(WMS)。

績效考核方面的基本知識,包括考核目標設定、考核方法選擇、度量尺度的設定等,熟知綜合績效考核的主要工具,如,平衡記分卡和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等。

第二級別能力

在掌握上述知識基礎上的同時可在以下幾方面的提升能力:

提升分析採購供應市場狀況及發展趨勢的能力,把握採購供應市場的運做機制和特點;能夠選擇、使用相應的預測方法進行採購需求預測;能夠把握採購供應市場機會和風險,並選擇適合的供應市場。能夠識別複雜問題,檢查相關信息,制定和評價問題解決方案並加以實施;處理企業與政府以及社會其他部門之間的、企業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企業內部上下級之間的、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關係等;面對採購供應過程中發生的突發事件,能夠根據以往經驗,發揮自身優勢,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果斷實施,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豐富、靈活。

提升自己在採購供應工作當中,引導、訓練、指揮和激勵下屬,以改善他人的知識、技能或工作質量的能力。能夠合理安排採購供應過程中的相關工作,並指導和協調團隊成員團結在一起工作共同完成任務。能夠設定採購供應過程中的相關環節或崗位的工作標準並監督監督執行實施情況。能夠就採購供應方面的制度執行、業務流程構建、作業活動、技術、系統等相關議題等向他人提供指導和專業建議。

對於工作目標、職責範圍和流程制定等方面有很強的判斷力。能夠在法律和資金約束的條件下,以及保證遵守採購政策和程序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採購決策。能夠正確分析採購供應過程的各種信息,選擇最好的方案。

第三級別知識

通過對第三級別的學習之後,我們可以學到以下專題性的知識:

將知識向深度發展,理解擴展價值鏈的概念,理解價值讓渡網絡的概念,判定商業環境和客戶角色的變化等客戶關係管理知識;具有互聯網環境分析、電子市場及電子採購的運營模式、技術手段、解決方案標準、電子採購系統效率與安全評價等電子商務知識。具有集團採購的模型結構、流程及實施等集團採購方面知識;具有采購聯盟流程構建、實施、體系評價等組建採購聯盟方面知識;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念與環境理論、供應商的環境績效、環保採購程序等環保採購知識。具有經營戰略管理、績效管理方面知識;具有與採購供應工作緊密相關的戰略、運營、新技術、新管理方式等專業理論前沿知識。

第三級別能力

在掌握上述知識基礎上的同時可在以下幾方面的提升能力:

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夠開發、設計或者提出新的應用軟件、想法、關係、或產品、工作流程。能夠歸納、研究與採購供應相關的新技術、新知識和新的模式,並導入到實際工作中。能夠主持解決採購供應工作中出現的專業化問題。

能夠根據機構的使命、內外部環境等因素設定中長期採購供應目標。能夠根據機構的採購供應目標,建立採購供應運營體系,包括制定採購供應政策、確定採購供應的職能及其組織架構,建立採購供應操作流程。在滿足採購供應目標的基礎上,能夠針對不同的類型採購制訂相應的採購供應戰略,並根據情況做出改善和調整。

能夠指導對所採購產品、服務以及採購流程進行有效測試和檢驗以評價質量或績效,包括兼顧成本與利益選擇最適合的採購行動方案,決定資金的使用並進行核算等;能夠建立採購供應績效評價體系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指導員工準確運用具有不同效用和難度的度量方式對績效考核目標進行度量,並監控績效評價流程。

名師分享|宋櫟楠:走近、融入與收穫——我的ITC學習和教學之路

03

感 言

寫這篇短文促使我對ITC採購與供應鏈模塊教學系統知識體系做了又一次作了全面的回憶,這裡可能會漏掉了某些在模塊學習系統中還有的知識,或者忽略了某些能力提升的例證,但儘管如此,這些文字已經能夠然我們看到這套體系的豐富內涵了。回憶知識的同時,又想起了我的很多學員在學習這套知識體系後,尋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得到了提升或者轉換到了一個更理想的工作環境,他們有的是第一次走上社會的學生,有的是有多年實踐經驗的採購經理,到現在我還能體會到聽到這些消息時候的幸福感。

作為一名講師,最大的快樂莫過於聽到學員們成功的故事了,這也是我走進、融入ITC後最大的收穫。

活動預告

一帶風“採”,一路選“購”|ITC沙龍活動預告

名師分享|宋櫟楠:走近、融入與收穫——我的ITC學習和教學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