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家喻戶曉,其總結者有誰知之?死後整個南北朝為之顫動!

東晉十六國時期,是華夏曆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之一,不僅國家四分五裂年年戰亂,而且還到處充滿了種族仇視和血腥殺戮,直到北魏統一了北方,南北雙方的爭戰依然頻仍。亂世出名將,時勢造英雄,檀道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閃亮的登上歷史舞臺。

檀道濟是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的著名將領,祖籍是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縣),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從軍20餘年,從士兵升至大將軍。其一生戎馬倥傯,戰績卓越,根據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

三十六計家喻戶曉,其總結者有誰知之?死後整個南北朝為之顫動!

檀道濟

檀道濟出寒門,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哥哥檀韶、檀祗和姐姐生活。東晉元興三年(404年),時任彭城內史的劉裕在京口起兵討伐篡晉自立的桓玄,招徠四方英豪,檀道濟就在這時跟著叔父檀憑之、兄長檀韶等人投靠到劉裕麾下。在平定桓玄之亂中,一舉擒拿桓玄家族第一名將桓振,頓時聲名鵲起。後在盧循起兵反叛中,檀道濟又率兵平定了藉機作亂的郭寄生,隨後跟從劉道規討伐桓廉、苟林等,檀道濟“率厲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戰功。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後秦,檀道濟擔任先鋒從淮河、肥水出發,所到之處各城都紛紛投降。隨後攻克許都,光復洛陽,並在此戰中生擒秦兵四千人,為最終收復關中滅亡後秦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宋朝後,檀道濟轉官護軍,加散騎常侍,又因他輔佐創業的功勞,後改封他為永修縣公。宋景平元年(423年),北魏侵犯宋境,勢在危急,檀道濟領兵前去救援,鮮卑軍隊聞知當即燒掉營房、工具逃走。檀道濟率兵前去追趕,因鮮卑兵逃去已遠,不再可追,最終只得作罷,仍回軍鎮守廣陵。元嘉七年(430年),北魏大舉南犯,檀道濟率軍北討,與鮮卑兵大戰二十餘日,前後交戰數十次,打得鮮卑軍叫苦不迭,後因糧草不繼,才創造性的採用“唱籌量沙”之計,全軍而退。

三十六計家喻戶曉,其總結者有誰知之?死後整個南北朝為之顫動!

宋文帝劉義隆

由於檀道濟戰功累累,威望極高,幾個兒子也都掌管兵權,部將又個個驍勇善戰,這讓一向“精明、善忍”的宋文帝也開始心生不安。此時又有身邊小人進讒,於是宋文帝開始動了除掉檀道濟的心思。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劉義隆召檀道濟入京議事,其妻子懷疑“今無事相召,禍其至矣”。然而檀道濟自認為對劉宋王朝忠心耿耿,皇帝不會對自己下手,還是去了。到了建康沒多久,朝廷就宣佈檀道濟犯了“謀反罪”,將其逮捕入獄,檀道濟忠心被疑,氣的摘下頭巾摔在地上,大罵劉義隆“乃壞汝萬里長城”。隨後檀道濟就與諸子一同被殺害。

三十六計家喻戶曉,其總結者有誰知之?死後整個南北朝為之顫動!

檀道濟

消息傳到北魏後,鮮卑人都彈冠相慶,說“檀道濟一死,南方再也沒有可畏懼的人了”,於是北魏開始無所顧忌,多次南犯,南朝在軍事上隨之轉入守勢,北朝則佔據主動地位,南北朝的戰略均衡由此被打破,整個格局為之一顫動。後北魏打到長江北岸,把劉義隆嚇得面如死灰,登上石頭城望著江北連岸烽火,長吁道“檀道濟若在,豈能使胡馬至此!”然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