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所構建的文化,就像一個靈魂一樣讓中國走向世界

2018年4月4日,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舞臺上,一位名叫雷海為的外賣小哥獲得了這一季的總冠軍,從第一季的武亦姝開始,《中國詩詞大會》可以說是引爆了人們關於古典詩詞的種種話題。然而,圍繞著中國古典詩詞展開一幅畫卷,那麼這個畫卷中最美最吸引人的部分,一定是唐朝。詩到唐朝已經被寫絕,於是,唐人又首創了詞這種文體,讓中國的詩詞文化伴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歷經了1400年。

大唐王朝所構建的文化,就像一個靈魂一樣讓中國走向世界今年是唐朝建立的1400週年。公元618年,即唐武德元年五月甲子日,隋朝大丞相,唐王李淵在長安接受了隋恭帝的禪讓,登基稱帝,以爵號為國號,宣告了大唐王朝的正式建立。

《史記》裡說:“秦人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短短存在了39年的隋朝,在它的末期已然是天下大亂,烽煙滾滾了。曾經雄心勃勃的隋煬帝楊廣躲在揚州,想要逃避中原的戰亂。然而,隨著農民起義此消彼長,各地手握兵權的將領也參與到了逐鹿的行列,其中就有楊廣的表弟,唐國公、晉陽留守李淵。

李淵與楊廣有著一個共同的外公,北周柱國大將軍獨孤信。只可惜,獨孤信到死也沒有見到過他這兩個當皇帝的外孫。然而,他卻被歷史賦予了一個“天下第一老丈人”的名號。因為他的三個女兒,分別成為了三個王朝的皇后,儘管其中兩個是追封,但這樣的情形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了。而這一次的逐鹿天下,歷史似乎和獨孤信開了個玩笑,他的一個外孫丟掉了江山,另一個外孫則得到了江山。

李淵建立唐朝的功績在歷史上並不突出,因為他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似乎比他顯得更加優秀。於是,李淵就像眾多平庸的帝王一樣,被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裡。他只能看著他的兒子李世民去建功立業,去開創盛世。


大唐王朝所構建的文化,就像一個靈魂一樣讓中國走向世界​李世民所開創的貞觀之治是被中國歷史大書特書的盛世。論武功,他北滅突厥,西滅吐谷渾、高昌,使得唐朝的勢力範圍遠到中亞;論文治,他重開科舉,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在位的二十三年裡,市井安居樂業,各族其樂融融,四海萬國來朝。後世的史書對於唐太宗的評價可以說是到了極高的程度,甚至被看做是與秦皇漢武並列的千古一帝。

然而,李世民對中華文化的最大貢獻卻是他接受了西行歸來的玄奘法師。按照唐朝的律法,私越國境是死罪。因此,玄奘法師西行歸來一直滯留高昌不敢迴歸長安。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不僅赦免了玄奘的罪,還派重臣去高昌迎接,又修建大慈恩寺供玄奘法師翻譯經書。玄奘的西行所帶來的文化價值遠不止佛教的傳播那麼簡單,可以說,這是一次打開東西文化交流大門的契機。也正是這樣的一次契機,讓人看到了一個大帝國開放的姿態,從而讓來自中亞,西亞以及南亞的文化在大唐帝國內有了生長的土壤,並經由大唐傳至日本。

隨著玄奘法師的歸來,又有著更多的僧侶沿著玄奘的足跡跋涉西域,遠赴天竺。也有著更多的商隊,船隊從不同的方向聚集到唐朝的廣州,泉州,揚州,洛陽,長安,益州等地,使得大唐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國度,而是一個開放、包容、進步和交流的國度。也因此,在大唐的詩歌裡,有李太白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也有晁衡那“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的思鄉,更有韋莊“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的送別。

大唐王朝所構建的文化,就像一個靈魂一樣讓中國走向世界​大唐王朝的開放之所以能一以貫之,更多得益於中國歷史上那位女皇帝武則天。儘管在後世的史書中,武則天被描寫得十分不堪,但也正是因為大唐具有的包容,才會在中國這個以儒家傳統為代表的思想體系裡,出現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極大地提高了女性在唐朝社會中的地位,讓女性有了登堂入室的機會。與此同時,女性在服飾上也一改此前的保守,露肩的穿著逐漸成為時尚。也正是在武則天時代,唐詩的中的近體詩,竟然在兩個宮廷詩人中間被開創了出來,成為詩歌走向成熟的標誌。而更多的人才也在這一時期湧現,開創了唐朝走向鼎盛的序幕。今天的中國,早已不再用男尊女卑的思想來禁錮女性,也不再用“牝雞司晨”的口吻去評價武則天這位女皇帝。她所開創的時代,也是中國女性閃光的時代,更是中國女性走向世界的時代。

唐朝著名的詩人杜甫有詩這樣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粟米流脂稻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詩中所寫的正是由唐玄宗李隆基所開創的開元盛世。史書對於開元盛世的評價甚至超過了對貞觀之治的評價,認為這是中國古代史上的巔峰。然而,就後來的情形來看,開元盛世卻是一個被高估了的盛世。表面的繁榮之下,一個潛在的問題卻被忽視了,那就是唐朝的經濟基礎,均田制被打破了。

均田制的被打破,直接意味著唐朝的兵制必須面臨改革。在此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用的都是由西魏權臣宇文泰所開創的府兵制。隨著帝國版圖的不斷擴張,府兵制幾乎難以維繫如此龐大帝國的駐守任務了。而均田制的被打破,又直接增加了府兵的生存壓力,府兵甚至變成了失去土地的流民。為了維持帝國的統治,皇帝決定改府兵制為募兵制,朝廷設節度使管理募兵。

於是,在唐詩當中的一種詩體隨之而生,這就是邊塞詩。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都是他們在節度府或都護府做官時所作。 

大唐王朝所構建的文化,就像一個靈魂一樣讓中國走向世界​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相應的延續性,詩詞是如此,制度也是如此。很多人把安史之亂的禍水潑在了楊貴妃的身上,這是相當不客觀的,儘管楊貴妃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安史之亂之所以爆發的深層原因,也是唐朝後來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即是均田制之後的稅制問題。許多在盛世之下被掩蓋的積弊隨著時間的推進而爆發,從而讓帝國不再強大。而朝中大臣之間爭權奪利,明爭暗鬥,最終導致了一位手握20萬兵馬的邊關大將反叛,這豈能是楊貴妃一人的事情?而從此後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長恨歌》來看,當時的唐人已經不把安史之亂的禍水引向楊貴妃了。

安史之亂一向被認為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從文化的角度而言,安史之亂也間接讓中華文化產生了分水嶺。安史之亂可謂是徹底攪亂了唐朝前期的政治格局,那種開放、包容、進步的價值觀隨著朝廷的虛弱而發生改變。於是,到了中唐時期,一場所謂的復古運動讓中華文化的開放性被割裂,從而引發了一場佛儒之爭,並最終以兩次滅佛運動,導致佛教向儒家妥協,徹底本土化。

隨著悟空法師的最後一次印度之行和阿拉伯在中亞的崛起,唐朝與世界的交流也宣告了一個段落。再隨著黃巢在廣州消滅了景教,基督教世界重返中國又是近千年以後了。此後的歷代王朝之所以會自我感覺良好,皆源於唐朝為中華文化的建構所打下的基礎。

在思想上,儒、釋、道三家各放異彩,使得三教在此後完成了各自的融合。在文學上,由詩而詞,由詞而曲,由曲而戲,幾乎囊括了此後的所有文學形態,並在後來的朝代中各領風騷。在藝術上,音樂、舞蹈、書法、繪畫、茶藝、劍術、建築等等,在唐朝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並且在此後也一脈相隨。


大唐王朝所構建的文化,就像一個靈魂一樣讓中國走向世界​如今,1400年過去了。我們仍在感受著漢唐文化帶來的衝擊,我們也仍然活在唐朝所建構的文化裡。它就像一個靈魂一樣被注入了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中,成為中華文明那開放與交流的內核,讓中國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