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伴隨著中外文化交流及華人遠徙海外的步伐,亞洲不少國家和地區也都有了自己的端午活動;而且,隨著中華傳統文化日益傳播到世界各地,古老的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近年來,賽龍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歡迎,還有一些國家儘管不過端午節,也都對吃粽子情有獨鍾。特別是在亞洲各國,由於不同地域歷史的變遷及文化沿襲的差異,各地在歡度端午節時所舉行的活動也不完全一樣。

韓國:不一樣的端午祭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在鄰國韓國,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雖然韓國全國性的端午習俗已在淡化,但在江陵地區依然有端午祭活動。

韓國端午與中國端午有著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如今,許多韓國人仍保持著在端午節期間用菖蒲水洗澡、洗頭的風俗習慣。婦女們還喜歡用菖蒲根做成簪子插在頭髻上,據說這樣能避瘟疫。端午節這天,人們還要吃“車輪餅”。這種餅的做法是:把鮮嫩的艾蒿葉煮熟搗碎,摻進粳米粉中,使之呈現出草綠顏色,再將它成型作車輪狀,故名“車輪餅”。因為過端午節要吃“車輪餅”,所以,端午節在韓國又有“車輪日”之稱。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過去,韓國家家戶戶都會在端午節當天擺上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他們不是祭屈原,而是用艾餅、松皮餅祭祖先。人們還會穿著傳統服裝參加祭祀、觀看盪鞦韆和摔跤比賽。

中國人過端午節自然是少不了粽子和龍舟賽的,但這些在韓國是不存在的。韓國人“祭”的主要是山神、海神和地神,祈求保佑一年五穀豐登。

現在,韓國江陵地區的端午節最有特色,稱“江陵端午祭”,要歷經五晝夜的煩瑣祭祀與慶祝活動,如祭神祭祖、跳假面舞等。除舉辦多種祭祀儀式外,當地還會組織很多有趣的活動,如摔跤、盪鞦韆、拔河、射箭等比賽。每年都有百萬遊客從四面八方前往江陵,參加江陵端午祭活動。

在韓國,端午節已經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祭祀活動,而是發展成為一種慶典。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日本:家家戶戶樹鯉幟

中國端午節早在隋唐之際就隨著絡繹不絕的遣隋、唐使團的西渡東歸而傳入日本;不過,端午節最初只在日本上流社會流傳,後來才逐漸傳到民間。

日本的端午節現在叫兒童節,在公曆5月5日。提起端午節,一般日本民眾都知道是從中國傳過來的節日,起初叫“男孩節”,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兒童節。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在日本,端午節也有“菖蒲節”之稱。屆時,人們總愛在屋簷門旁懸掛菖蒲、艾草,並闔家同吃粽子、喝菖蒲酒。有些地方,人們還要敲鑼打鼓,進行划船比賽,場面也頗為熱火,日本人稱之為“哈利”。

日本人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包成的,而是用磨碎的米粉製成,形狀也與我國的不同,他們習慣於包錘形粽子。

在日語裡,粽子被稱為“茅卷”,是用箬葉或菰葉包上米粉,呈長圓柱形。據說,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時代(794~1192)從中國傳入的。當時的粽子只在皇宮舉行端午節時作為供品出現,後來才得以普及。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端午節期間,日本人喝菖蒲酒。在日語裡,菖蒲和“尚武”諧音。這種習俗同樣是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

明治維新前的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改為公曆5月5日。1945年(一說1948年),日本將端午節定為“兒童節”,或叫“男孩節”。屆時,有男孩子的家庭都要掛鯉幟,家裡有幾個男孩,就要掛幾條鯉幟。

所謂鯉幟,就是一種鯉魚形狀的旗幟。掛鯉幟,是希望男孩子像鯉魚那樣健康成長。這種習俗有些類似於中國家長的望子成龍。這個習俗的來源也要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崇尚武士精神的尚武成為社會的主流,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掛鯉幟表達了父母期望孩子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

在日本,端午節這天,孩子們之間還會互相贈送一種用千代紙或粽葉摺疊成的玩具。這種習俗與舊時我國孩子們互送的香袋很相近。

越南:知恩越裳國母功

在越南,端午節也可以說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並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連。

在越南,有關端午節的起源說法不一:有歷史資料記載,越南端午節起源於中國,與紀念屈原有關;也有史料記載,端午節源出於百越人的圖騰祭祀……不論來源如何,今天越南人過的端午節帶有濃郁的越南色彩,成為人與自然交融的節日。

越南的傳統習俗中,農曆五月初五是後人祭拜祖先、今人知恩前人之日。對於越南民族來說,端午節更是一個重大節日—甌姬國母祭日。每逢五月初五,人們就互相傳頌“每逢五月端陽節,知恩越裳國母功”這句俗話。

越南人還將端午節稱為“殺蟲節”。端午時屆年中,天氣換季,容易出現病疫;因此,人們常食用甜酒、李子或其他酸果除病殺蟲。有些地方,人們則帶上艾草包,用香草泡水,沖洗全身。

端午節期間,父母會給孩子們準備很多水果、戴上五彩線編織的吉祥符;成年人則會飲雄黃酒,並在小孩身上塗雄黃酒驅蟲。越南人也會吃粽子。越南人認為,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不過,越南人吃的粽子並不是我們熟悉的三角形,而是方形和長方形的。

新加坡:天天吃粽子

新加坡是華人的聚集地之一,華人(漢族)佔新加坡人口的七成以上。新加坡華人來自中國不同的省份,其中以福建和廣東居多。這些早期的移民把家鄉慶祝端午節的習俗帶到了新加坡。不過,隨著新加坡逐漸現代化,一些習俗逐漸被簡化,如佩帶香囊、懸掛艾葉、菖蒲等習俗如今已經很少能看到;但吃粽子和賽龍舟等項目還被完好保留下來。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因為新加坡有不同籍貫的華人,所以當地的粽子也是各式各樣,既有傳統的福建肉粽,又有廣東的鹹水粽、豆沙粽等;土生土長的新加坡華人還會包出摻有肉碎和冬瓜的娘惹粽。新加坡粽子的粽葉採用有香味的班蘭葉,所以粽子蒸熟後會散發出陣陣清香。總的來說,新加坡的粽子很有幾分熱帶風味。

在新加坡,端午節來臨時,很多家庭都從市場購買粽子回家,先祭拜祖先和神明,然後全家一起享用。在新加坡,市場上並不只在端午節期間有粽子賣,有些商鋪幾乎天天都賣粽子,所以新加坡人幾乎每天都能吃到粽子,粽子已經成為人們的早餐或點心。

由於新加坡華人很多,端午風俗大抵也同中國相似。屆時,全國要舉行龍舟賽:披紅掛綵的龍舟在水上競渡;司鼓手則扮成“獅子”“狗熊”的樣子,站在龍舟前面,擂動牛皮大鼓指揮;划船手也打扮得十分俊俏。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萬變不離其宗

在印度尼西亞,端午節風俗主要保留在華僑、華人社會里。端午節期間,人們喜食用炒熟的肉沫加蔥、香菇包成的粽子。他們中的穆斯林則喜用綠豆、沙糖等包粽子,以寄託思鄉之情。端午節這天,男女老少多攜帶粽子到海邊洗海浴、觀海潮。他們認為,在端午節午時下海洗浴,可驅惡避邪、走好運。此外,在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以及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凡有華僑、華人聚集的地方,人們都要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艾葉,喝雄黃酒等。

墨西哥的華僑、華人所包的粽子叫“達瑪爾”,其做法與形狀和中國的粽子相似,只是原料採用的是粗顆粒的玉米麵,內裹肉片等,外面包以玉米葉或芭蕉葉,別有一番風味。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採用一種經過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佐以雞肉或牛肉為餡料,並配以橄欖、辣椒、土豆等,有的還要加上牛肉汁,再用翠綠色的香蕉葉包裹成扁方形。

不僅粽子“走”出了國門,端午節期間賽龍舟的習俗也伴隨華人的腳步走向了世界各地。從1979年開始,在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每年都要舉辦波士頓龍舟會。在美國的一些地方,端午節已逐步演化成一個美國文化節日。如今,中國的傳統運動—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體育娛樂項目之一。美國龍舟協會負責人透露,從舊金山、紐約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圍的很多地方,都有人專門組建了龍舟隊,目前共有400多支隊伍。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端午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1989年,龍舟活動傳入德國,並在漢堡舉行了首屆“龍舟節”。1991年後,龍舟比賽改在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舉辦,並一直延續至今。每年5月29日這天,法蘭克福市中心美茵河畔都會聚集許多專門前來觀看龍舟比賽的市民和遊客。每艘龍舟可配置20名參賽選手,參加龍舟賽的選手多達數百名,他們被允許使用自帶划槳。屆時,無論是河上還是兩岸,氣氛都非常熱烈。


推薦收聽:

足球場變鬥毆場! 史上最恥辱的一場“比賽”

只知道吃粽子?端午其實是個美食節!

父親節 | 爸爸一詞從何而來?

燒烤致癌?先給我來串腰子壓壓驚

為什麼偽球迷也為世界盃瘋狂?

(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走出國門的端午節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