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载沣失败,汪精卫为何没有被清廷杀掉?肃亲王善耆:孺子可教

刺杀载沣失败,汪精卫为何没有被清廷杀掉?肃亲王善耆:孺子可教

1909年,革命党组织的多次起义,先后都以失败告终,这让汪精卫心急如焚。祸不单行,保皇派领袖梁启超借此机会撰文,公开批评同盟会的领袖们自己躲在海外,却让部下在国内闹革命送死,“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

为了鼓舞革命党人继续奋战的决心,汪精卫决定干一票大的,组织暗杀团赴京刺杀清廷高层人物,“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

刺杀载沣失败,汪精卫为何没有被清廷杀掉?肃亲王善耆:孺子可教

说干就干,汪精卫准备将黄复生等人在北京开设的“守真照相馆”作为暗杀基地。1910年12月,汪精卫携黎仲实、陈璧君、喻培伦四人抵京,选来选去最终将暗杀目标定为载沣。为何选择载沣?

汪精卫认为,载沣是摄政王,掌握着清廷实权,而且载沣每天从王府去紫禁城的行走路线比较固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汪精卫决定将炸药埋藏在什刹海旁的甘水桥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10年4月2日,由于炸药出了问题,外加黄复生埋藏炸药时被人举报,暗杀行动以失败告终。暗杀失败后,清廷顺藤摸瓜,很快将汪精卫等人抓捕。“暗杀摄政王”,这是一个大案,如果慈禧太后还在世,此时汪精卫只有一个后果,砍头。

刺杀载沣失败,汪精卫为何没有被清廷杀掉?肃亲王善耆:孺子可教

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是肃亲王善耆,他就是大家熟知的川岛芳子亲生父亲。善耆在得知汪精卫的种种事迹后,大为感慨,对这个只有27岁的年轻人非常敬佩。在看了汪精卫的供词后,善耆认为“其才出色,其志可悲。与其杀掉,莫若令其改变志向,为国尽瘁。‘’

在善耆的干预下,汪精卫免于一死,最终的判决结果是这样的,“误解朝廷政策”,判处终身监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原谅的失足青年。就在汪精卫认为自己大好时光将在牢狱中度过时,一年半后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大清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刺杀载沣失败,汪精卫为何没有被清廷杀掉?肃亲王善耆:孺子可教

1911年11月,汪精卫获得了人身自由。此时的汪精卫对于革命党人来说,是一个英雄,可谁曾想象他后来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