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超優千號”水稻海南畝產創紀錄,因為團隊,成就匠人

昨日,專家在海南三亞的國家水稻公園,對有機覆膜試驗示範田的袁隆平“超優千號”水稻進行了測產驗收。實際測得畝產1065公斤,創造了海南省水稻單產的歷史最高紀錄。

現場驗收專家組組長、海南省農業可許願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孟衛東說:“在海南,取得這樣的高產是非常難的。因為一是它的生育期比較短。另外一個,在高溫的條件下,很難達到水稻的高產。那麼,如果是在雲南永勝這樣的地方,達到這麼高的產量不算什麼。在海南,那就是非常困難了。所以說,我們海南的歷史產量,還沒有這麼高過。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袁隆平“超優千號”水稻海南畝產創紀錄,因為團隊,成就匠人

視頻中的孟衛東研究員,一看就是經常往外邊跑的,是腳踏實地做真事的專家。

“超優千號”因袁隆平而得名,正是國士無雙。袁老的貢獻,已經超過了國界。這個從我們童年開始,就一直在創造紀錄的男人。

而成就這個英雄的,並非一個女人,而是一個強大的科研團隊。他們為國人的溫飽貢獻了一生,都是值得全國人民尊重的科學家。這樣的在世神農,再古代甚至都要被修廟封神的。

其實,這才是應該上熱搜的時間,造福千萬百姓的事情,應該被人知曉和讚揚。

袁隆平“超優千號”水稻海南畝產創紀錄,因為團隊,成就匠人

而如今,與農業、生理、醫學都密不可分的生物學領域,還有一位大咖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當年留學歸來的施一公,已經是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更是在2015年升任了著名學府清華大學的副校長。而2018年初,施一公卻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因為,他將擔任西湖大學校長,籌建全新的西湖大學。

或許,我們常說的匠人精神,雖然少見,卻不罕見。

只是,要成為恩澤後世的“匠人”,所需要的,除了外在的經濟支持;更離不開的,是那群內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無論袁隆平、屠呦呦,又或者以後的施一公,大都如此。

或許,只有好的團隊,才能成就“好的匠人”。

袁隆平“超優千號”水稻海南畝產創紀錄,因為團隊,成就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