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按60%繳費,只在退休前三年交100%的基數,有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大概很多人都關注,我們的社保繳納的費用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很多人都想佔便宜,認為我們的繳費基數是按照退休的前幾年繳費基數算的,所以喜歡將最後幾年的交費基數提得很高,希望獲得更高的退休待遇。

這實際上是錯誤的。提高繳費基數,雖然能夠提高我們的退休金,但是僅憑最後幾年提升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大。如果想佔便宜,其實應該在最早的繳費年代,用最高的基數交費,這樣才是最合算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都是基本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靈活就業按60%繳費,只在退休前三年交100%的基數,有什麼作用?

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都跟繳費指數有關係。

繳費指數是什麼呢?繳費指數實際上是指每一年度交費的實際基數與當年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的比值。

比如我在青島市2017年的月交費基數是2946元,而青島市2017年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也就是2016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是每月4910元,那麼我們用2946÷4910得出來的結果就是繳費指數,等於0.6。

這實際上是一個月的繳費指數。我們辦理退休使用的平均繳費指數,要把所有的參保繳費月份的繳費指數進行平均,得出結果保留小數點後3到4位的值。可以說我們每一個月的繳費基數都會影響我們的最終繳費指數。

多數人的歷史平均交費指數,在0.6到1之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60%到100%。

因此以前都是60%繳費,最後三年提升成百分之百,如果我們只有15年的交費年限,我們最終的平均交費指數將有0.6提升到0.68,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提升到1。

如果我們是98年之後,通過自己參加靈活就業人員保險參保的人員,是沒有過渡性養老金的。退休待遇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至於原因,過渡性養老金是對國家較早參加工作的工人,在建立個人賬戶之前工作時間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償。

靈活就業按60%繳費,只在退休前三年交100%的基數,有什麼作用?

由此可見,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實際上會上漲0.6%的社會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因為存入的可能賬戶養老金增加而增加一些,一般來說會在0.8%左右的社會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最後三年提高繳費基數會提升1.4%的社會平均工資的養老金,一般來說社平工資5000元,每月會增加70元左右。不過隨著退休金的調整,相應的數額也會增加。

靈活就業按60%繳費,只在退休前三年交100%的基數,有什麼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