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常说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常说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阿赖耶识”是啥意思

文:心愚法师

“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是最基本的东西,需要了解一下。

【窥基解】

华言藏识,能含藏诸种故,又具三藏义故。谓能藏、所藏、执藏也。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由斯三义,而得藏名。藏即识也。

按照窥基法师的解释呢,阿赖耶识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藏识”,为什么叫做“藏识”呢?因为阿赖耶识能够含藏所有的种子。这个意思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个叫能藏义,就是说阿赖耶识能够含藏一切种子;第二个叫所藏义,就是指一切种子是阿赖耶识所含藏的;这两个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这里牵扯到阿赖耶识和种子的关系问题,阿赖耶识本身就是一切种子的一个集合,并不是在一切种子之外另有一个仓库一样的东西。第三个叫执藏义,就是说阿赖耶识被执为“自我”,是众生产生我执的一个原因。

我们凡夫所认识到的一切诸法都是假说层面的,都是分别而产生的,所以都叫做杂染法,这些杂染法可以看做是现行的诸法,与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是互为因缘的关系,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这是解释能藏、所藏的意思的。而“有情执为内自我故”则是解释执藏的意思的。因有能藏、所藏、执藏这三个方面的意思,所以第八识被称为“藏识”,而在体会“藏识”这个词的时候,“藏”即是“识”,并不是说离“藏”之外另有识体,或者离识之外另有藏之用。

在普光法师的注疏里面呢,说到阿赖耶除了可以翻译为“藏”之外,还可以翻译为“宅”,就是有房屋宅子的意味在里面了。

八识的内容我们先了解阿赖耶识,对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认识确实是唯识学里面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前面说到过,阿赖耶识的作用在于破除对外境的执着,当对外境诸法的执着破处之后阿赖耶识也是要破除的,这点在《辨中边论》里面有个偈子说的比较清楚,“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

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认为存在一个阿赖耶识,而且要知道外境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所显现的假相,由此破除对于外境的执着,但是当外境破掉之后,阿赖耶识也是要破除的,不能执着为实有。我们知道佛陀有句话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一般理解为佛陀所讲的经论是“法”,实则“法”的意思很广,如果把佛陀宣讲的阿赖耶识这样更为真实的施设称之为“法”,那么相对而言的外境诸法则可以看作是“非法”,而阿赖耶识在这里便起到了一个“筏”的作用。

虽然阿赖耶识在破除外境之后也是要破除的,但在此之前我们却要承认他是存在的,而在这个范畴之内呢,还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多数人说到阿赖耶识,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在六道轮回中类似于灵魂一样的东西,通常会认为阿赖耶识投胎后才产生肉体,而人在死亡的时候阿赖耶识又离开身体了,这是最常见的误解。佛陀在《解深密经》里说到阿赖耶识的时候说,“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佛教中常说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佛陀对于普通的凡夫和小乘圣者不讲阿赖耶识,就是怕大家把阿赖耶识执着为灵魂一样的“人我”了,但是现在多数人都在讲阿赖耶识投胎和离开身体,恰恰是让佛陀的担心成为了现实。其实稍微琢磨一下就应该能明白,阿赖耶识是“内变根身,外变器界”的,众生执着为实有的人我和六道都是阿赖耶识的显现而已,如果勉强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思维来思考的话,也应该是将阿赖耶识现行的部分设想为一个大屏幕一样的东西,然后六道就像不同的频道,有情就像不同剧目里的主角和配角,也不能让阿赖耶识在六道里来回跑啊,对吧?

其次呢,还有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将阿赖耶识当做诸法的本体,外境诸法是无数的现象,而阿赖耶识成了产生现象的本体或者本原,这种哲学上的本体论模式,也是不能套用在阿赖耶识上面的。其实当你承认本体的时候,对于现象的破除是很难彻底的,而且没有哪个本体理念里面的本体是可以破除的。

很多学者直接将阿赖耶识理解为佛教的一种本体论,这是不合适的。本体学说只是一种容易被普遍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已,究其实也是一种执着,而把阿赖耶识直接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实则是将佛法矮化为世俗哲学的理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