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編程不僅是一門技術,對孩子來說,它是人工智能時代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方式!

少兒編程現在被炒的很熱,有很多家長私信問我:學齡前到底需不需要學習,以及要不要上編程早教班?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首先,關於少兒編程,大多數家長最大的誤區是——認為編程僅僅是為了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而學習,好像就是把孩子鍛鍊成未來的程序員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其實,編程早教不僅是一門技術,更不是說要培養出第二個喬布斯,而是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理解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是讓孩子掌握在科技時代用科技語言表達自己的能力,在孩子少兒階段開始接觸效果確實更好。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現在在美國有著超過67.5%的孩子正在接受編程教育,日本、新加坡、芬蘭、英國等國際上教育先進的國家都在不斷推進、鼓勵少兒編程教育項目

與之相比,中國的編程教育還相對薄弱普及度並不高。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和部分家長溝通過,發現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不瞭解,多數家長覺得編程是一個難度係數高的領域,除了報班學習,自己在家並沒辦法操作

因此,不少早教機構也利用家長的這一心理,收費極高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其實,正規的編程教育確實需要一定基礎,可以等到6歲後,小學階段正規進行。

3-6歲學齡前的編程啟蒙,大多數都是和數學早教相通的,甚至是不需要使用電腦的,完全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複雜,只需家長正確且有意識的引導即可。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在“中國少兒編程網”3-6歲階段的啟蒙大綱中,啟蒙方法多是拼圖遊戲、找規律、形狀循環....等一些思維遊戲

比如,下面“排列塊以形成圖像”和“空間邏輯推理”2個題型。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排列塊以形成圖像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空間邏輯推理

目的也主要在於帶著孩子瞭解計算機基礎知識、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對邏輯順序的認知,培養孩子的興趣,正確引導孩子們對電子設備的使用。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編程的天然因子就和遊戲掛勾,遊戲化的編程早教也是業內專家一致認可的最有效方法。接下來,我也分享2個編程早教的小遊戲。

“麗麗說”小遊戲

遊戲非常簡單。即規定:當“麗麗說”後面接的數字是奇書時,遊戲者需要把手放在頭上;當“麗麗說”後面接的數字是偶數且大於10時,則需要坐在地上;口令不滿足以上兩種情況,則不動。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麗麗說,5!”——手放在頭上

“麗麗說,18!”——坐下

“麗麗說,8!”——不動

常規來說,這是一個讓孩子學習奇偶數的小遊戲,也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反應能力,但從編程的角度,這卻是一個讓孩子感知“if語句”的小竅門。

機器人操場

這個遊戲須要2個人一起進行,家長可以扮演機器人,而孩子則是機器人操控者。

先將桌椅擺放成障礙物訓練場。

然後,蒙上機器人的眼睛,讓孩子用語言引導機器人穿越所有障礙物。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重點在於語言的使用。常規的遊戲中,操控者會對機器人說:“左轉走1步,有一個椅子,爬上去,直走,是桌子,蹲下過去....”

但在我們的遊戲裡需要操控者用編程中的“if語句”,像這樣——“現在我們一共有5個障礙物,碰到第一個障礙物之前保持直走,如果障礙物低,可以跨過去,如果高,蹲下鑽過去...”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這種語言模式是編程中常見的循環思想,需要利用條件來判斷,並進行選擇。

常規遊戲方法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使用“if語句”則是一種全局思維,很好的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不學少兒編程其實不重要!2個早教小遊戲,實測孩子的邏輯能力

時代在不斷變化,家長需要與時俱進的對待孩子的早教問題,不希望看到繼奧數被妖魔化之後,編程教育又因此被誤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