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明代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见证过盛世的辉煌,体会过国家衰败之后的无奈。有明一朝,中国官场的内部其实已经进入到极度混乱的局面,即使有着几个所谓的清廉大臣苦苦支撑,但依旧掩盖不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作风甚至官员相互包庇的陋习。

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当时正处于弘治皇帝的统治时期,发生了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场民间下层的争夺墓地的案件最终却摆上了皇帝的书案,怎么想都与皇上没有关系,但是最后怎么会将案件呈现在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面前了,甚至牵扯出了一批重要的官员。

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在当时的江南以南的多山地带,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使得人们对于土地极度重视,即使是作为墓地而非农田的山地,也是极度珍贵,毕竟有些山地是被风水师认定为气脉流经、吉聚之地,而这样的风水宝地安葬祖先,死者的灵魂就会给他们的后人带来好运,因此在当时的这些地区经常会爆发墓地纠纷的事件,甚至于有的墓地纠纷会引发家族世仇,几代都不能解决。只是,这一次发生的事件,谁都没能想到怎么会牵扯到官府甚至皇室的人员。

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当时的江西省城南昌地区,故事主人公之一的王珍有着一块风水宝地,而另一个主人公在张应奇在未得到王珍的允许的情况下,就在王珍的墓地安葬死人,这一下就惹怒了王珍,毕竟自己的私产得到侵犯,我想在任何一个时代被侵犯的人都不可能乖乖隐忍,更不用说在明朝这个动乱不堪的年代,继而引发了两家一场关于自己权利体系的争夺之战,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呢?

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王珍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官方身份的普通人,但是他是可以将他的事情诉诸法律的,但是要确保自己能够得到官府人员的支持,他就要为此付出巨大的金钱支出来面对胥吏的勒索与骚扰。最终官府接受了王珍的诉讼,并且做了有利于王珍的判决,命令让张应奇将埋在王珍地里的尸骨迁葬别处。而身为生员的张应奇自然不可能就此罢休,也就开始动用自己的权利关系网。

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他求助于自己在南昌县学的同学刘希孟,而刘希孟恰恰刚好与当时该地区的按察副使有点联系。而按察副使的地位是高于当地的知府的,也就成功地将王珍状告张应奇的案子颠倒了过来。而打赢了官司的张应奇也不满足一刻的胜利,引起争端的尸体仍然在墓地里,王珍也必然会反击。他就把目光定义到了当时的提学佥事,也算是得到了高层统治者的支持。在看到张应奇得到国家官僚机构的支持后,王珍则是寻求国家另一种权力层宦官机构的帮助,最终王珍打通了与当时镇守太监董让的关系,并让张应奇和刘希孟成功进入牢狱之中。但是,原本只是想让两位生员退让的董让,不曾想这些行刑者们走得太远,让这两位生员成功告发了自己曾经贿赂过的政府官员。最终,事件得到升级,演变成为了一场不得不向上层报告的官僚犯罪事件,最后便到了皇帝那里。

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了解明史的人可能知道明朝第九位统治者弘治皇帝是十分痛恨官员腐败的,在他即位之处便对官僚体系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才有了后面“弘治中兴”的局面。只是,这一次的案件牵扯的势力太广,皇帝竟然犹豫了起来。案件涉及的官员苏葵被投入监狱,但作为当地地区主考官的地位使他得到了众多生员的支持,最终数以百计的生员冲入监狱,将他们的提学官放了出来。而作为皇家势力的董让自然不会得到惩处,因为他是为皇家的利益被派往南昌的。最终皇帝训斥了董让以及苏葵,皇帝个人的解释的是他不采取严厉的措施,是因为并没有造成实质的伤害。而总要有承担责任的人,张应奇与刘希孟最终被剥夺了生员的身份,看似不重的惩罚,但是在明朝中期中国的身份社会里,这一惩罚已经足够。

明代因一场墓地争夺案牵扯出的官府腐败事件,结局充满戏剧与可笑

明朝社会官府的长期腐败以及出现的宦官专权的局面,是与它的统治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毕竟在没有一个强势统治中心的情况下,只是寄希望于社会自身以及政府机构的自我协调,无异于是一场痴人说梦的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