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最無優勢的魏國,是怎樣在戰國初期坐上頭把交椅的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國國君為諸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格局形成,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在這七個諸侯國中國土最廣漠、歷史最悠久、人才最眾多的國家是秦、楚、齊三國,但是在七雄中首先稱霸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魏國。


從立國初,魏國就是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力量,到了第二任國君魏武侯時代,魏國國力達到頂峰,此時的魏國已經在西部從秦國手中奪取大片土地,還聯合韓趙兩國進攻齊、楚,此時的魏國儼然成為了中原大地上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

戰國七雄中最無優勢的魏國,是怎樣在戰國初期坐上頭把交椅的

戰國七雄_圖

魏國地處中原腹地,四周強敵環繞。西有秦,南有楚、韓,東有齊,北有趙,地緣形勢惡劣,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不及楚國三分之一,這樣一個處處不佔優勢的魏國是通過哪些手段在短短几十年間成為霸主的呢?

一 重改革

中國歷史從春秋步入戰國,各個諸侯力量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爭霸戰爭中獲得勝利,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現在我們知道,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封建制邁向郡縣制的轉折點,在這個彎道上,誰能首先邁向郡縣制誰就能在諸侯爭霸中勝出,誰就能統一中國。當然我們也知道,在這場改革競賽中最後勝出的是依靠商鞅變法成為郡縣制國家的秦國。如果說商鞅變法是這場改革的終點,那起點在哪裡呢?在魏國。

魏國的第一任國君魏文侯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在聽取了大量建議後,決定任用李悝為宰相負責變法。李悝曾任郡守,有深厚的基層工作經驗,深知阻礙魏國發展的矛盾點在哪裡。他認為魏國想要富強,必須對一下幾個方面動手術:第一,土地;第二,經濟;第三,法律;第四,政治。

戰國七雄中最無優勢的魏國,是怎樣在戰國初期坐上頭把交椅的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_圖

在土地政策上,李悝廢除了傳統的井田制,建立了按照糧食產量進行比例稅收的財政體系。在傳統的井田制下,土地被人為分割成屬於農民、貴族的小塊。被分成小塊的土地遠看類似井字,所以被稱為井田制。這些土地統一由農民耕種,收成按照地塊的實際產量分配。這就造成了兩個問題,第一,農民在耕種屬於貴族的土地時候粗心大意,造成貴族地塊的糧食產量不高。第二,由於土地被分成小塊,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經過李悝改革,魏國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魏國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糧食產量連年攀升。

在推行了新的土地政策後,魏國面臨了另外一個問題:由於糧食收穫有極為確定的季節性,所以到了收穫時節各家各戶都著急賣糧,糧食價格不可避免的下跌。到了春季播種的時候,由於冬天消耗,所以糧食短缺,糧價又會升高。這就造成了李悝所說“穀賤傷農,谷貴傷民”的問題。於是在經濟政策上,李悝推行開糴法,通過國家在糧賤時高價收購、糧貴時低價出售來平抑糧價。開糴法為糧食生產營造了十分優良的經濟氛圍,給魏國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打開了局面。

戰國七雄中最無優勢的魏國,是怎樣在戰國初期坐上頭把交椅的

李悝(kuī)(前455—前395年),魏國安邑人_圖

在解決了土地問題和經濟問題後,李悝開始著眼於社會秩序。在西周時期,各國都是以禮治國,到了春秋時代,禮崩樂壞,依靠非強制性的禮來治國已經行不通了。戰國時代各個國家雖然也都開始使用強制手段懲罰為非作歹的“盜賊”,但由於沒有通行全國的法律條文,所以處罰措施的不確定性很大。同樣的犯罪活動在一個官員判處監禁,另一個官員就可能判處黥刑。百姓無法預料自己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這直接影響了社會治安的進一步提升。於是李悝頒佈了中國第一部成體系的法典《法經》。《法經》中不但詳細規定了對具體犯罪行為的處罰措施,還給官員偵察案件、審理案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規章。

戰國七雄中最無優勢的魏國,是怎樣在戰國初期坐上頭把交椅的

銳角布魏國的鑄幣_圖

在政治層面,魏國面對的問題也是所有諸侯國要面對的問題。傳統封建社會施行爵位、官位、俸祿世代相傳的世卿世祿制。李悝說這是“父有功而祿,子無功而食之”,造成的問題就是無能的貴族消耗了國家大量的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影響了有能力士人的啟用。於是李悝在魏文侯允許下廢除了貴族階層的社會特權,收回了世代相傳的爵位俸祿,並將這些收歸國有的政治和經濟資源賞賜給有功勞的新人。通過廢除世卿世祿制度,魏國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官僚系統。在新的系統中只有在實際工作中為國家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才能得到賞賜,賞賜給官員的爵位、官位、俸祿也不再世襲。由於廢除世卿世祿制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在政治層面的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但是得益於魏文侯的決心和李悝的政治智慧,干戈化於無形,改革最終得以順利進行。

戰國七雄中最無優勢的魏國,是怎樣在戰國初期坐上頭把交椅的

魏國的貨幣_圖

二 主動改變不利的地緣環境

在三家分晉後,魏國分的的土地最為險要。魏國地處中原交通要道,四周除了同秦、齊、楚、韓、趙四個強國相鄰外,還同中山國、鄭國、衛國接壤。在如此不利的地理位置上想要富國強兵,魏國就必須改變這個對自己不利的軍事版圖。於是魏文侯首先向北吞併中山國,向西從秦國手中奪取黃河以西直到洛水的西河之地。另外還同韓趙兩國交換土地,使原本分散的土地得以統一。

三 重視聯盟

從魏文侯到魏惠王,魏國的強大離不開韓趙魏三國聯盟。韓趙魏國土面積相當,又處於中原腹地,都需要面對秦、齊、楚三個封建強國的外部威脅。三個國家雖然銳意進取,但是由於國土小,人口少,難以單獨抗衡秦、齊、楚三國,在這種唇亡齒寒的態勢下,三國結成了堅定的三國聯盟。三國互為依靠,同心協力對抗秦、楚、齊三個傳統大國。在魏國的率領下,三國聯盟從齊國和楚國手中奪取了大片土地。但是後來三國勢力不斷強大,各自圖謀,不再重視三國聯盟。到了魏惠王時,魏國甚至希望消滅韓、趙兩國,三國聯盟徹底分裂。終於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國不敵齊國,喪失霸主地位。

戰國七雄中最無優勢的魏國,是怎樣在戰國初期坐上頭把交椅的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_圖

總的來說,魏國的崛起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是指戰國這個時間點正處於中國從分封制向郡縣制的轉折點,只要把握住機會,就能實現彎道超車,只要站對了風口,魏國想不上天都難。所謂地利,就是魏國獨特的地緣環境。魏國雖然被強敵環繞,但魏國同時也擁有兩個堅定盟友,只要三國聯盟不散,他國就無可奈何。所謂人和,是指魏國國內獨特的政治環境。由於魏國的立國過程特殊,所以魏文侯為了防止自己手下的大夫以同樣手法瓜分自己的國土,所以一直遏制國內貴族勢力的發展。加上魏國是一個新興國家,所以國內的貴族勢力不足以限制李悝變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吳起在楚國的變法,由於楚國貴族勢力的瘋狂反撲,吳起身死,變法終止。

但是由於魏國狹小的國土面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魏國雖然能夠先發制人,但終究後勁不足。沒有廣闊的國土縱深和眾多的人口,就無法坦然面對周邊強敵,地處中原腹地,就必須維持好三國聯盟。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發展容錯率極低,一著不慎就會滿盤皆輸。所以緊接著韓趙,就被秦國吞併。

文:劉不成

參考文獻:《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