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在宮裡貪汙受賄 為何一出宮門 別人送錢卻不敢要?

我國的太監製度,最晚起源於周朝。太監又稱為寺人、宦官,是王朝的統治者們出於管理後宮的需要,所製造出的具備男性體格,卻沒有生育能力的特殊人群。太監製度雖然殘忍,但由於其對皇室帶來的便利性,一直延續到了清末。

歷代以來的太監,雖然地位低賤,但因其親近統治者階層,對統治者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實際上掌握著比較大的權力。且由於太監特殊的生理特徵,往往只能藉由金錢來填補其內心的空缺,所以太監利用其特殊身份收受賄賂情詩,並不少見。

清末有一位著名的太監,叫做李蓮英,相信許多讀者都有一些瞭解。李蓮英最開始是個梳頭太監,因為梳頭技巧嫻熟,被慈禧賞識,一步步做到了總管太監的位子,成為了清末烜赫一時的大太監。

李蓮英在宮裡貪汙受賄 為何一出宮門 別人送錢卻不敢要?

因李蓮英十分得慈禧太后寵信,所以往往利用職務之便,向外官勒索錢財。清人筆記記載:“通例,京外大員進奉、必經李手,即貢呈皇上物品,亦須先由李呈明太后過目,方始進御。因此率另備一分,為李經進之代價,大抵稍遜於貢品,而相去亦不能過遠。”

意思是如果官員要向慈禧和光緒進貢,必須同時準備另外一份價值相差不遠的物品送給李蓮英,這是那時官場上的一個潛規則。

不過不遵守這個潛規則,那麼不好意思,李蓮英有的是辦法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比如有一次,侍郎張蔭桓向慈禧進貢一塊祖母綠寶石,卻漏了李蓮英那一份。李蓮英把寶石呈獻給慈禧後,在旁邊來了一句:“難為他如此分別得明白,難道咱們這邊就不配用紅的麼?”

李蓮英這句話,意思是張蔭桓在暗示慈禧的側室身份,這是慈禧畢生最忌諱的一件事情。因為李蓮英的挑撥離間,慈禧終身痛恨張蔭桓,最後將其殺之而後快。

李蓮英在宮裡貪汙受賄 為何一出宮門 別人送錢卻不敢要?

除了進貢之外,其他官員請託傳話辦事,或是內務府採購物品,李蓮英都能在其中大撈特撈油水,積攢下萬貫家資。慈禧因寵愛李蓮英,對這些事情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不過,李蓮英在宮中如此肆無忌憚,但只要一出宮門,卻像換了個人似的,對別人的賄賂分文不取,成了一副清廉模樣。

《德宗遺事》記載,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派醇親王到煙臺檢閱北洋水師,醇親王請派李蓮英一同前往。李蓮英出宮之後,“每日手執王之長杆煙筒、皮煙荷包,侍立裝煙,退則入王之夾室中,不見一人。”

在閱兵完畢之後,李蓮英“一介不取而歸”,一分錢都不要他們的。導致直隸、山東想賄賂攀附李蓮英的地方官員,都吃了閉門羹。

李蓮英在宮裡貪汙受賄 為何一出宮門 別人送錢卻不敢要?

李蓮英之所以在宮牆內外兩副面孔,出宮後不敢放肆,主要是吸取了他的“前任”太監——安德海的教訓的緣故。

清朝吸取明亡教訓,在立國之初,就定下祖訓,阻止太監勢力的膨脹。順治十年(1653年),順治皇帝頒佈了一道諭旨,規定:

“凡系內員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不許招引外人。不許交結外官。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結。……如有內外交結者、同官覺舉。院部察奏。科道糾參。審實一併正法。”

太監交結外官,是砍頭的大罪。雖說李蓮英不可能完全與外官沒有交結,但如果在宮外,則太過惹眼招搖,萬一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就是慈禧太后也保不住他。慈禧的上一個寵監安德海,就是因為出宮太過張揚,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所殺。

所以李蓮英在宮外如此謹慎,就是因為知道有些錢能貪,有些錢不該貪,以免為了點蠅頭小利,搭上了自家性命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