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隨著人類文明的向前發展,中國武術的美學價值會遠大於實用價值,甚至可以完全拋棄實用價值。

這讓我突然想起了書法這門藝術,書法在當下的繁榮發展,不就是典型的美學價值大於實用價值嗎?

書法的實用、審美雙重價值:

實用價值是 記錄信息,識別信息 ,傳播信息;

審美價值則體現在:點線變化,漢字的結體,態勢,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係,整體的章法佈局、書家本人的氣質學養以及書寫時的心境等等。

書法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歐陽詢《九成宮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全世界的文字,也只有漢字發展出了除去實用價值以外的美學價值,形成了獨有的中國書法,這是5000年華夏文明的智慧結晶,一定程度上,書法的發展史就代表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在點畫筆墨之間,它承載了太多的東西。歷朝歷代,從上層精英到一般讀書人,對書法都倍加推崇,官方科舉也是首考書法,在不斷髮展中,結合儒家思想,形成了中國書法文化,並延伸至整個漢文化圈。

在中國古代,書法確實是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同時存在,那時,沒有現代印刷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毛筆書寫漢字是最重要的記錄識別信息的手段,他的實用價值毋庸置疑, 於此同時,在書寫的過程中,書寫者不斷追求漢字的點劃形態美,形成了書法的審美價值。

到了現代,隨著技術的進步,首先是鋼筆和圓珠筆取代了毛筆書寫,緊接著是計算機打字輸出取代了握筆手寫,加上現代印刷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推廣,信息記錄,識別,傳播的效率大大提升,相比之下,毛筆書寫的低效顯然跟不上現代的快節奏生活和工作,書法的實用價值也就漸漸退出來了歷史舞臺。

經常在各種媒體看到一些有聲望的書法家在極力倡導,要書法迴歸它的實用價值,將其發揚光大,有些還是我個人很敬佩的大家,

我個人觀點是完全沒必要,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書法也絕無可能在迴歸實用價值了。

追求“懶”是人的天性,這個天性會不斷推動新技術的發明來進一步提高輸出效率,解放人力勞動,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都不需要用鍵盤打字或者語音識別來進行文字輸出了,人機結合以後,我們大腦想輸出什麼信息,智能計算機馬上就接收到這個腦電波信號,文字信息即刻自動展示出來,人的意識,思考,想法,本質上都是大腦裡的電化學反應產生的生物電流,是一種生化算法,既然是算法,就肯定可以被機器識別並翻譯出來,科大訊飛已經可以把語音識別做到97%的準確率,相信腦電波的識別也不會太遠,這種輸出表達的效率才是技術追求的目標,也是人的天性所願,可以肯定的是,它終將會實現。到那個時候,如果僅僅是為了信息的記錄,識別,傳播等實用價值,那鍵盤打字和語音識別都會被拋棄,更何況提筆書寫。

所以,與其擰巴地強拽著一個已經過時的實用價值,還不如灑脫的放手,專注於發揚書法的審美價值。 一棵即將枯萎的老樹,在怎麼澆水施肥也終將枯萎。

即使徹底拋棄書法的實用價值,又能怎樣?

漢字不會滅,書法不會亡,太陽落山月亮依然會升起。我堅信審美價值會讓書法一直傳承下去。

近100年以來,書法的實用價值基本上處於淡出狀態,主要是審美價值在驅動發展,事實證明,效果還不錯,如果僅從書法普及的廣度和數量級來看,都已經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

我們拿王羲之的《蘭亭序》來舉例,現在學習《蘭亭序》的人比以前肯定要多很多。我自己粗算了一下,在古代中國歷史上,真正見過《蘭亭序》真跡的人應該不超過1000人,真正有機會臨習真跡的人應該不超過100人(數字不一定準確,自己推理的,沒考證過)。即使有機會學習摹本的人,也是極少的。 因為以前沒有複印技術和照相技術,沒見過真跡或者摹本,就意味著你沒機會學習。

我們在想想現在,僅馮承素臨摹的神龍本《蘭亭序》,每年臨習的人數應該不下1000萬,跟古代相比,這可是1萬倍的差距。現代印刷術,複印技術,照相技術,互聯網等,讓書法普及做的比古代更廣,現代人接觸書法的機會也比古代人更多。

書法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馮承素臨摹的神龍本《蘭亭序》

據說歐陽詢為了臨習索靖書寫的一塊石碑,騎馬走了好幾天來到碑前,趴在荒郊野外臨摹了三天。回到現在,我們要臨帖,晉隋唐宋元明清,歐顏柳趙,蘇黃米蔡,想學哪一朝哪一家,網上一搜都有了,或者手機下個訂單,第二天,高清大圖碑帖就送到手上了。估計歐陽詢要知道現代人學習書法這麼方便,也會發出一聲長嘆“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去”。

書法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

索靖《七月帖》

很多人會質疑,書法如果失去了的實用價值,會不會慢慢失傳。

這個邏輯不成立,可以想一下貓和狗這兩個物種,現代都市中,貓和狗幾乎失去了他們的實用價值,僅僅作為人類的好朋友,起到陪伴價值, 你會擔心他們滅絕嗎? 更應該擔心他們會氾濫吧。

因為審美價值,書法非但不會失傳,反而會更普及,上篇文章已經說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向前發展,AI機器人會大量取代人力勞動,人類會有大量時間審美,思考,休閒,娛樂,隨機而來的是新一輪的美學繁榮,人類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審美訴求,書法傳承幾千年的美學價值只會越來越被重視。

在我有限的歷史知識中,反而有一次是因為漢字的實用價值而挑戰到書法的存亡問題。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時候,陳獨秀,魯迅,胡適等一眾民國大師,高舉科學,民主兩面大旗,力推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文,因為他們覺得漢字是舊文化,禁固思想, 而且難識、難寫、妨礙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傳播,甚至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後來終因漢字影響深遠,沒能成功。漢字是中國書法的載體,如果當初漢字被廢除,基本上意味著中國書法的毀滅。

當然了,到現在,漢字非但沒滅,還向全球輸出,中國當然也沒亡,而且正在大國崛起。

隨著咱們國家晉級為世界超級大國,中國文化向全球輸也是歷史必然,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會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喜愛。

↓↓↓大家都在看↓↓↓

各位書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為全國書畫家發佈展覽、作品宣傳信息,更多知識信息請關注我們交流學習!

為書畫家提供交流學習平臺,為收藏者打造專業的拍賣平臺;

字畫收藏、參加拍賣、交流合作請看作者名字發私信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