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从浅蓝到深蓝,这是吉利走向全球的战略缩影。从“开门造车”到“出门交流”,也是吉利传递给世界的中国名片。

经过10天的长途跋涉,吉利博越车队从古都西安出发,横跨亚欧大陆,顺利到达了莫斯科,完成了中欧品质行的第一段征途。

之后,稍作休整,吉利博越车队再度启程,下一站前往白罗斯明斯克工厂。未来还将途径德国、法国、英国3个站点,最后在伦敦抵达终点,新一轮的“挑战100度”才算宣告成功。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走出国门,贯穿欧亚,这一场跨国征途,必将会给博越烙下新的产品印记,那就是“全球车”这一产品标签。吉利是要“走出去”的,而博越正是吉利全球战略的排头兵和引领者。有那么一刻,我们心潮澎湃,因为这是源自中国的品牌自信。

▎吉利之蓝,是一种怎样的蓝?

浙江靠海,海是蓝色的。有趣的是,在浙江这片土地上,也总有一些蓝色元素。

正如,浙江电视台的台标是蓝色的,称之为“中国蓝”。吉利汽车也有自己的“蓝色吉利”计划,那是要向新能源变道。这一次走出国门,在吉利的战略中,也用到了一个词“从浅蓝到深蓝”。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从浅蓝到深蓝,其实就是“从浅海到深海”。吉利走出国门,正是一出振奋人心的“出海记”。原先,我们国家的角色是依靠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际品牌来我们这里投资技术。如今,自主品牌发展壮大,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输出能力,也可以“走出去”,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海外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具备开掘的潜力。吉利之所以在白罗斯建立工厂,是因为白罗斯的地理位置很关键,是吉利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以白罗斯作为一个辐射源,可以直接覆盖到发掘潜力最大的俄罗斯市场。同时,还有着“一带一路”的政策助力,吉利“走出去”的路线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100度,又是怎样的100度?

还记得在去年,吉利也曾举办过一场“挑战100度”的活动,但那个时候挑战的是在中国大陆从北到南的温差100度。今年的“挑战100度”,在地理上是一个横向的意义,从西安到伦敦,在经度上大概跨过了100度。

在温度上跨越100度,体现的是博越可靠的产品品质。那么,在经度上跨越100度,同样检验的是博越的产品品质。只是,这一次,博越车队所经历的是更为复杂的实际路况,包括了戈壁、高山、草原、盆地、砂石,要跨过四大气候带和三大自然带,穿越9个国家58座城市。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博越走过的是其他国家的土地,要接受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路况环境的考验。毕竟,产品要卖到其他国家的土地上,也需要有“本土化”的考量。

我们之前常说的本土化,是外国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那么,相应的,当吉利等自主品牌走向国际的时候,也需要考虑针对外国市场的“本土化”。只有这样,才会诞生真正的“全球车”产品。

正如专访中吉利所回答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吉利将“开门造车”的理念一并带了出去,他们要做的是“出门交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以用户为需求”仍然是第一准则。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比如,在白罗斯工厂生产的博越(海外版称为ATLAS)针对俄罗斯高寒天气、强腐蚀性情况等特点,进行了适应性的工艺强化,如采用全底部喷涂等。

俄罗斯站的发车点选在了一家名为奥布霍夫的吉利旗舰店,这里紧挨的有Toyota、VW等国际一线汽车品牌经销店。而且,与吉利旗舰店相通的正是一家沃尔沃经销店,两者互通,还共用维修工位。收购之后,两家品牌在国际上的合作更加紧密无间了。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经销网络,吉利正在构建国际化的营销体系,使博越真正实现中国汽车品牌、技术和产品的体系化输出。

▎与坦克竞技,博越有着怎样的实力与勇气?

5月14日上午,博越车队驶进了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坦克体验场。难以置信的是,博越要与俄罗斯现役坦克展开一场竞速追逐赛。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要知道,比赛的环境是天然的越野地形,包括有泥路、土路、碎石路,以及横断沟、V型沟、炮弹坑等。坦克的威力在于依靠履带爬坡过坎,几乎胜任全地形路况。

而博越具备的是较为出色的底盘调校水平以及源自于博格华纳的适时四驱系统,越野能力亦不可小觑。最终,在这场“折返跑”中,博越率先抵达终点,四驱越野能力得到了“坦克军团”的检验。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既然来到了坦克体验场,旁边正是射击体验区,那么,也是时候感受一下战斗民族的日常。所以,为了进一步检验博越的安全性能,博越的B柱热成型钢板被带进了射击场。

在25米外,用微型冲锋枪射击B柱钢板,除了在钢板留下轻微的弹痕外,并未形成有效的破坏。毕竟,博越车身采用了大量热成型钢材,抗拉强度达到了1650Mpa,超越了高强度钢材3-4倍。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来到俄罗斯,体验坦克与冲锋枪,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符合俄罗斯留给我们的文化标签,战斗民族爱战斗。其中,又能植入博越的产品亮点,不失为一则精彩的跨界营销案例。

▎世界杯临近,这一场友谊足球赛有何深意?

“挑战100度”中欧品质行,莫要忘了,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合作”。正如5月14日下午举行的那场中俄媒体友谊足球赛,除了竞争与对抗,其实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合作与协同。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历时2个月,吉利博越车队要从西安一路跋涉,直到英国伦敦,也需要另一个合作伙伴的保驾护航,那就是壳牌公司。如果说发动机是一颗心脏,那么润滑油就是心脏中流淌的血液。

大概在11年前,吉利就与壳牌签订了第一份战略协议。吉利每一款发动机,每一款变速箱的研发,都会与石油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包括油温的控制。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这次中欧之旅,针对种种不同的路况,发动机所面对的挑战也不同,这就需要壳牌在不同的技术范围内提供更好的润滑油给吉利博越。而且,吉利走出国门,要在其他国家完成“本土化”,也需要联合如壳牌这样的合作伙伴,根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路况、不同的气侯,提供最适合于当地消费者的产品与服务。

从浅蓝到深蓝,吉利是如何将博越打造为“全球车”的?

行程18000公里,吉利博越车队沿着最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亚欧大陆桥,带着友谊与合作的愿望,将美好的期许播撒在沿途的人文风情之中。吉利有句口号,叫做“让世界充满吉利”,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的梦想一直摆在那里。

“一带一路”是战略机遇,吉利正努力着,走出一条以产品、技术、人才标准与资本共同输出的“走出去”路线,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