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稻瘟病 稻瘟病又稱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吊頸瘟”。稻瘟病根據危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5種,以葉瘟、節瘟和穗頸瘟為主,危害最大。

由半知菌亞門灰梨孢屬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稻瘟病又稱稻熱病,是水稻上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霧露持續時間長的山區和氣候溫和的沿江、沿海地區為重。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穀上越冬,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可分為苗葉瘟、葉瘟、節瘟、葉枕瘟、穗頸瘟、枝梗瘟、穀粒瘟。以4葉期至分櫱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苗瘟

發生於三葉前,由種子帶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捲縮而死,溼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黴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葉瘟

在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分櫱至拔節期為害較重。由於氣候條件和品種抗病性不同,病斑分為四種類型。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1、慢性型病斑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開始在葉上產生暗綠色小斑,漸擴大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有淡黃色暈圈,葉背有灰色黴層,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這種病斑發展較慢。

2、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種上形成暗綠色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葉片兩面都產生褐色黴層,條件不適應發病時轉變為慢性型病斑。

3、白點型病斑

感病的嫩葉發病後,產生白色近圓形小斑,不產生孢子,氣候條件利其擴展時,可轉為急性型病斑。

4、褐點型病斑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多在高抗品種或老葉上,產生針尖大小的褐點只產生於葉脈間,較少產孢,該病在葉舌、葉耳、葉枕等部位也可發病。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葉瘟症狀 ,稻瘟病為害造成的白穗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節瘟

常在抽穗後發生,初在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後漸繞節擴展,使病部變黑,易折斷。發生早的形成枯白穗。僅在一側發生的造成莖稈彎曲。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穗頸瘟

初形成褐色小點,放展後使穗頸部變褐,也造成枯白穗。發病晚的造成秕穀。枝梗或穗軸受害造成小穗不實。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穀粒瘟

產生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斑,可使稻穀變黑。有的穎殼無症狀,護穎受害變褐,使種子帶菌。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防治方法1、採取“狠抓兩頭,巧治中間”的防治措施。即狠抓苗葉瘟和穗瘟,巧治葉瘟。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水稻生長前期實行淺水勤灌,適時適度烤田,後期乾溼交替,促進稻葉老健;

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現時,一般2—3天)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當苗期或分櫱期,稻葉出現急性型病斑或有發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圍田塊已發生葉瘟的感病品種田和生長嫩綠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葉病率在2%以上、劍葉發病率的1%以上的田塊應及時進行噴藥。常發區應在秧苗3—4葉期或移栽前5天噴藥預防苗瘟。穗頸瘟的防治適期在破口期和齊穗期

3、藥劑可選用75%三環唑、稻瘟酰胺。葉瘟掌握在初發病期用藥,防治穗頸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對於已經發生稻瘟病田塊,請使用稻瘟靈。

稻曲病

由半知菌亞門引起,屬真菌性病害。水稻生長後期在穗部發生的一種病害,該病病菌為害穗上部分穀粒,輕則一穗中出現1-5病粒,重則多達數十粒,病穗率可高達10%以上。病粒比正常穀粒大3-4倍,整個病粒被菌絲塊包圍,顏色初呈橙黃,後轉墨綠;表面初呈平滑,後顯粗糙龜裂,其上佈滿黑粉狀物。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稻曲病症狀

水稻稻曲病單穗上通常有一粒至幾粒,病穗呈墨綠色,表面平滑,前期稻曲球為黃色,後期稻曲球為墨綠色或近黑色,稻曲病大田為害狀!稻曲病不僅毀掉病粒,而且還消耗整穗的營養,致使其他子粒不飽滿,隨著病粒的增多,千粒重下降,造成稻米品質嚴重下降。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稻曲病症狀

防治

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發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後要深翻,以便將菌核埋入土中。水稻播種前注意清除病殘體及田間的病原物。合理施肥,氮、磷、鉀要配合使用,不要偏施氮肥。

2、用藥適期在水稻孕穗後期(即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如需防治第二次,則在水稻破口期(水稻破口50%左右)施藥,齊穗期防治效果較差。防治藥劑可用苯甲丙環唑,氟環唑、戊唑醇。

紋枯病

紋枯病是水稻常發且為害重的病害,具有發生面廣,大發生率高,為害重,損失大的特點。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裡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早稻中後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紋枯病發生髮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後最烈,以分櫱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紋枯病是高溫高溼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綠型病害。水稻施肥多,生長茂盛嫩綠,天氣多雨時,往往發生嚴重。長期灌深水,偏施遲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綠徒長,田間鬱閉、溼度增高,都有利於紋枯病的發展蔓延。

紋枯病症狀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紋枯病枯孕穗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紋枯病包鞘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葉鞘上不規則病斑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紋枯病嚴重為害狀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紋枯病前期菌核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紋枯病後期蜂窩狀菌核

防治方法1、採取“在插秧前消滅菌源,插秧後加強肥水管理,並結合發病初期防治,確保水稻倒三葉完好”的防治策略;

2、每季耙田後要打撈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水稻前期不披葉、中期不徒長、後期不貪青。灌水要掌握“前淺、中曬、後溼潤”的原則,做到淺水分櫱,足苗露田,曬田促根,肥田重曬,瘦田輕曬,長穗溼潤,不早斷水,防止早衰。

3、化學防治:紋枯病的防治適期為分櫱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最好。一般當水稻分櫱末期到圓稈拔節期叢發病率10%—15%、孕穗期叢發病率15%—20%時,應用藥防治。高溫高溼天氣要連續防治2—3次,間隔期10—15天,藥劑防治有:苯甲丙環唑,噻呋酰胺。

胡麻葉斑病

胡麻葉斑病又稱水稻胡麻葉枯病,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穀粒和稻草上越冬。一般苗期最易感病,主要發生在水稻分櫱期至抽穗期。一般缺肥或貧瘠的田塊,缺鉀肥、土壤為酸性或沙質土壤漏水嚴重的田塊,缺水或長期積水的田塊,發病重

胡麻葉斑病症狀

從苗期到收穫期都可發病,病菌可危害植株地上的各個部位,以葉片發生最普遍。

1、病葉症狀: 產生橢圓或長形褐色病斑,病斑邊緣明顯,外圍常有黃色暈圈,後期病斑中央灰黃色或灰白色。

2、穗頸、枝梗受害症狀: 頸後病部呈深褐色,變色部較長,最長可達8釐米

3、穀粒受害症狀: 病斑灰黑色,可擴展至整個穀粒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病害循環(disease cycle)

土壤貧瘠、保水差的砂質田和通氣性不良呈酸性的泥炭土,易發病,缺氮、鉀及硅、鎂、錳等到元素的田塊易發病,苗期和抽穗前後易感病。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田間症狀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胡麻葉斑病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胡麻葉斑病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胡麻葉斑病為害嚴重的田塊。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初期病葉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穗部受害狀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增施有機肥,注意氮、磷、鉀的配合使用:科學用水。

惡苗病

由半知菌亞門串珠鐮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病穀粒播後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惡苗病植株細弱,葉片、葉鞘狹長,呈淡黃綠色,根部發育不良,根毛少,病株分櫱少或不分櫱,節間顯著伸長,節部常彎曲露出葉鞘,剝開葉鞘,莖上有褐色條斑,剖開病莖,可見其內有白色蛛絲狀菌絲。病株地上的幾個莖節上長出倒生的不定根,後莖稈逐漸腐爛,葉片自上而下乾枯。

惡苗病症狀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本田期發病:節間明顯伸長,節部常有彎曲露於葉鞘外,下部莖節逆生多數不定鬚根,分櫱少或不分櫱。剝開葉鞘,莖稈上有暗褐條斑,剖開病莖可見白色蛛絲狀菌絲,以後植株逐漸枯死。溼度大時,枯死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黴狀物,後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病輕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實。抽穗期穀粒也可受害,嚴重的變褐,不能結實,穎殼夾縫處生淡紅色黴,病輕不表現症狀,但內部已有菌絲潛伏。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 惡苗病穗期大田“標槍稻”

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發病輕的可提早抽穗,穗小而不實。

防治方法

選用無病種子 2.種子處理(咪鮮胺處理) 3.處理病草 4.拔除病株

白葉枯病

由水稻黃單胞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又稱白葉瘟、地火燒、茅草瘟。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櫱期受害最重,各個器官均可染病,葉片最易染病。其症狀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種抗病性、環境條件有較大差異

白葉枯病症狀

1.普通型:即典型的葉枯型症狀。一般在分櫱期後才較明顯。發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現黃綠色或暗綠色斑點(見圖2),後沿葉脈從葉緣或中脈迅速加長擴展成條斑,可達葉片基部和整個葉片,病健交界線明顯,成波紋狀(粳稻,見圖3)或直線狀(秈稻,見圖4)。病斑黃色或略帶紅色,最後變為灰白色或黃白色,病部易見蜜黃色珠狀菌膿(見圖3-5)。

2.急性型:主要在環境條件適宜品種感病的情況下發生。葉片病斑暗綠色,擴展迅速,幾天內可使全葉呈青灰色或灰綠色,最後變為灰白色,呈開水燙傷狀,隨即縱卷青枯,病部有蜜黃色珠狀菌膿。

3.雕萎型:多在秧田後期至拔節期發生。病株心葉或心葉下1-2葉先呈現失水、青卷、爾後枯萎的症狀,隨後其他葉片相繼青枯。

4.葉黃型:病株的較老葉片顏色正常,新出葉則呈均勻褪綠或黃色或黃綠色寬條斑,以後病株生長受到抑制。(此型目前國內僅在廣東省發現)。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1.病株 2.病葉前期 3.病葉(粳稻) 4.病葉(秈稻) 5.病部菌膠 6.病原細菌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田間症狀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病健交界明顯(左為邊緣型,右為中脈型) 白葉枯病前期菌膿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白葉枯病後期菌膿,大田嚴重發病時病斑灰白色,遠看一片枯白!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白葉枯病後期菌膿,大田嚴重發病時病斑灰白色,遠看一片枯白!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選用適合當地抗病豐產型品種。

2.種子處理: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處理的方法:

①農用鏈黴素200單位浸種24小時

②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浸種48-72小時。

3.加強栽培管理:排灌分開,淺水勤灌,適時曬田;施足基肥,早

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過遲、過量。

4.藥劑防治:目前大田有效的藥劑有:

①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

②10%葉枯淨可溼性粉劑;

③50%代森銨水劑;

④40%膠硫銅水劑。

立枯病

分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2種。病理性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瘤座菌目鐮孢菌屬真菌侵染引起的。

病理性立桔病:多發生於立針期至三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種子和莖基交界處常有黴層,莖基軟腐爛,根變成黃褐色。用手拔苗,秧苗莖基部斷裂,根系留在苗床裡。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生理性立枯病:多發生在離乳期,其症狀表現為病苗葉尖無露珠,心葉上部葉片打綹,秧苗黃、瘦、弱,根部變褐色,根毛、白根減少或無根毛,用手拔髮病秧苗時,連根拔出。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苗期管理不當造成的。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防治方法

1.真菌性立枯病的防治:

(1)農業防治:選擇地勢平坦、通風、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培育壯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溫溼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30℃,儘量少澆水,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溼;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2)化學防治:一要進行嚴格種子和床土消毒。種子消毒可用25%的使百克20g稀釋500倍液浸種40-50kg。床土消毒可採用各類多功能壯秧營養劑或用25%敵克松50g對水30kg ,澆苗床面。二要在苗期進行藥劑防治。在秧苗發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藥1.5克兌水均勻噴在苗床上。一旦病害發生,在發病初期可用70%敵克松1000倍液噴霧或1500倍液潑澆,5天后秧苗恢復生長。

2.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必須採取綜合防治措施,一要降低播種量, 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種250-300g。二要採取高臺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cm。三要在鹽鹼地育苗時,苗床要設置隔離層,用水稻專用編織布或打孔農膜上覆2-3cm營養土,防止返鹽又可提高地溫。四要嚴格控制育苗期溫度,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0-28 ℃,夜間為10-15 ℃。五要床土調酸,床土PH 值控制在4.5-5.5。鹽鹼地育苗在播種前調酸的基礎上,還應進行苗期調酸,在水稻1.5 葉期澆500 倍硫酸水,防止返鹽。六要在青枯病發病初期用“生根粉”藥液進行葉面噴霧,促進水稻快髮根、多髮根,防止立枯病發生和蔓延。

稻粒黑粉病

由狼尾草腥黑粉菌為害水稻穀粒的一種真菌病害。主要發生在水稻揚花至乳熟期,只為害穀粒 ,每穗受害1粒或數粒乃至數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時顯症。染病稻粒呈汙綠色或汙黃色,其內有黑粉狀物,成熟時腹部裂開,露出黑粉,病粒的內外穎之間具黑色舌狀凸起,常有黑色液體滲出,汙染穀粒外表。扒開病粒可見種子內局部或全部變成黑粉狀物。凸起,常有黑色液體滲出,汙染穀粒外表。扒開病粒可見種子內局部或全部變成黑粉狀物。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防治方法

該病應採用減少菌源,栽培控病和穗期藥劑保護相結合的防治策略。

(1)減少初侵染菌源 合理輪作,深耕,選無病種子等。

(2)栽培控病 介理配方施肥,加強水肥管理,適當使用“920”等措施,促進花期相遇等。

(3)種子處理(參照惡苗病)。

(4)藥劑防治 母本盛花期進行藥劑防治是控病的關鍵措施。每畝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克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克或20%粉鏽寧乳油80毫升對水在盛花期噴霧1~2次。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病原為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

1.苗期症狀 水稻植株表現為矮縮,葉色深綠,葉片僵直。

2.分櫱期症狀 水稻植株矮縮,分櫱增多,葉片直立,葉色濃綠。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3.拔節期後症狀 水稻植株表現嚴重矮化,高節位分櫱,葉色濃綠,葉片皺縮,莖杆上有倒生根和白色蠟條,嚴重時蠟條為黑色,不抽穗或抽半包穗,穀粒空秕。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病葉基部葉脈常彎曲,使葉片略顯縱皺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黑條矮縮病植株矮縮

病葉短闊、僵直、濃綠,葉面皺縮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苗期根部發育不良,新根白根少,褐根多,莖稈上出現的蠟白色矮條狀隆起

防治方法

(一)栽培:(1)避免種植高感病品種。(2)合理密植、加強田間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蟲能力。(3)在秧田期和栽後10~15天內進行田間排查,及時發現病株並拔除遠離稻田。(4)重病區可採取防蟲尼龍網(30x30目)覆蓋育秧。

(二)藥劑拌種:種子催芽露白後,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20克均勻拌1公斤(以幹種子計重)種子後播種。

(三)抓好“治蟲防病”: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2個關鍵時期稻飛蝨的防治,杜絕或減少毒源傳播。在秧苗1葉1針以及移栽前2~3天,噴施吡蚜酮或吡蟲啉。在移栽後10~20天再進行一次化學防治。畝用10%吡蟲啉20-30克,或25%吡蚜酮15~20克,兌水30公斤進行噴施

條紋葉枯病

症狀及危害:水稻條紋葉枯病俗稱水稻上的癌症、非典,是由灰飛蝨傳播的一種病毒病,具有爆發性、間隙性、遷移性的特點。灰飛蝨可經卵傳毒,水稻秧苗期至分櫱期最易感病,稻株發病後心葉捲曲發軟,老葉條紋狀,遠看似條心蟲危害狀,稻株矮化,形似坐棵,病株分櫱減少,發病植株不能抽穗或抽畸形穗,對產量損失較大。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葉片上出現褪綠黃斑,以後向上擴展成黃綠色相間的條紋 心葉細長卷曲,下垂成假枯心。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條紋葉枯病分櫱期大田症狀, 抽穗期表現為嚴重矮縮症狀。

防治方法

1、防治策略,狠治灰飛蝨,控制條紋葉枯病;

2、抓好灰飛蝨防治。開展灰飛蝨防治,清除田邊、地頭、溝旁雜草,減少初始傳毒媒介;

3、突出重點抓好秧苗期灰飛蝨防治。油菜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飛蝨,用吡蚜酮淨含量5g均勻噴霧,移栽前3-5天再補治1次;

4、抓住關鍵控制大田危害。在水稻返青分櫱期每667平方米用80%烯啶.吡蚜酮10克,兌水30千克均勻噴霧,防治大田灰飛蝨。水稻分櫱期大田病株率0.5%的田塊,用20%嗎啉呱+80%烯啶.吡蚜酮(秧苗期禁用)均勻噴霧防治,可同時防治水稻條紋葉枯病和稻飛蝨。

小球菌核病

病菌的菌核在稻草、稻樁上或散落在土壤中越冬。大田通常在分櫱期開始發生,孕穗以後病情逐漸加重,抽穗至乳熟期發展最快,受害也最重。在雙季稻區,如5—6月及8—9月降雨多,溼度在90%以上,有利於發病;氮肥施藥過多過遲,磷、鉀肥缺少則發病重;田間後期斷水過早,特別是孕穗期至抽穗灌漿期田間缺水,遇乾旱,會加重發病。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莖稈上產生黑色縱向條斑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莖稈上產生黑色縱向條斑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後期莖稈基部變黑軟腐 後期多而小的菌核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特別是加強肥水管理,是防治菌核病的關鍵;

2、要杜絕後期過早斷水;增施鉀肥;

3、水稻圓稈拔節期和孕穗期結合紋枯病進行防治,(防治藥劑可參照紋枯病的防治)。

霜黴病

水稻霜黴病又稱黃化萎縮病。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秧苗期是水稻主要感病期,主要在秧苗3葉期以及受水淹後2—3周易發生,發病株的分櫱通常全部發病,大田病株多從秧田傳入。秧田淹水或暴雨或連陰雨天氣,及低溫發病重。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初期葉片上生黃白色小斑點 霜黴病葉片短而厚,心葉淡黃色,彎曲或扭曲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秧苗畸形,矮縮,乃至枯死,孕穗期植株嚴重矮縮,不能抽穗。

初期葉片上生黃白色小斑點 霜黴病葉片短而厚,心葉淡黃色,彎曲或扭曲

秧苗畸形,矮縮,乃至枯死,孕穗期植株嚴重矮縮,不能抽穗。

防治

方法

病害發生初期,可用下列藥劑: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一1000倍液;25%烯酰嗎啉可溼性粉劑800一1000倍液;90%霜脲氰可溼性粉劑4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64%惡霜靈·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或70%乙膦·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在秧田和本田病害初發期噴霧防治。。

葉鞘腐敗病

為害水稻劍葉鞘和穗部的一種真菌病害。低溫條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機會多,高溫時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體內擴展快,發病重。生產上氮磷鉀比例失調,尤其是氮肥過量、過遲或缺磷及田間缺肥時發病重。此外,水稻齒葉矮縮病也能誘發典型的葉鞘腐敗病。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減少初次侵染源。結合稻瘟病防治,及時處理稻草和帶菌種子,秋冬季節清除田邊雜草,製作堆肥,使之充分腐爛;

2、選育和推廣抗病豐產品種;

3、加強田間肥水管理,適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

4、及時治蟲,防止稻飛蝨、葉蟬、蟎類等對病菌的傳播;5、在初穗期,結合防治稻瘟病進行藥劑防治,或用三唑酮噴霧防治。在藥劑中加入一定量的殺蟎劑和殺蟲劑,能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水稻白葉枯病

細菌性條斑病又稱細條病、條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浸狀小斑,很快在葉脈間擴展為暗綠至黃褐色的細條斑,大小約1×10mm,病斑兩端呈浸潤型綠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狀黃色菌膿,幹後呈膠狀小粒。白葉枯病斑上菌溢不多不常見到,而細菌性條斑上則常佈滿小珠狀細菌液。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黃褐至枯白大斑,與白葉枯類似,但對光看可見許多半透明條斑。病情嚴重時葉片捲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細菌性條斑病初為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點,病斑表面分泌出許多露珠狀的蜜黃色菌膿,在葉脈間擴展成初為暗綠色,後變黃褐色的細條斑。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細菌性條斑病嚴重為害狀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細菌性條斑病嚴重為害狀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選用適合當地抗病豐產型品種。

2.種子處理: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處理的方法:

①農用鏈黴素200單位浸種24小時

②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浸種48-72小時。

3.加強栽培管理:排灌分開,淺水勤灌,適時曬田;施足基肥,早

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過遲、過量。

4.藥劑防治:目前大田有效的藥劑有:

①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

②10%葉枯淨可溼性粉劑;

③50%代森銨水劑;

④40%膠硫銅水劑。

細菌性基腐病

細菌性基腐病水稻分櫱期發病常在近土表莖基部葉鞘上產生水浸狀橢圓形斑,漸擴展為邊緣褐色、中間枯白的不規則形大斑,剝去葉鞘可見根節部變黑褐,有時可見深褐色縱條,根節腐爛,,伴有惡臭,植株心葉青枯變黃。拔節期發病葉片自下而上變黃,近水面葉鞘邊緣褐色,中間灰色長條形斑,根節變色伴有惡臭,該病主要通過水稻根部和莖基部的傷口侵入。

症狀:基部腐爛、發臭,植株枯死,莖稈腐爛,後期產生白粉狀黴層細菌性基腐病在分櫱盛期和齊穗期發病最重。早稻在移栽後開始出現症狀,至抽穗期進入發病高峰。晚稻秧田即可發病,至孕穗期進入發病高峰。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植株心葉青卷枯黃、葉片自產生高節位分櫱,並有短而少的倒生根 根節部變褐色,腐爛,伴有惡臭味上而下發黃,直至全株枯死。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全套水稻病害症狀識別與解決方案《完整版》

細菌性基腐病大田枯死狀。

防治方法

防治:以施藥滅菌為主,兼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每畝50g,連續用藥2-3次防治。 此外,生產上要加強田間管理:水漿管理上要乾乾溼溼、溼潤灌溉,保持水稻根部有足夠的氧氣,,改善植株根際條件,降低發病。已發病的稻田不能為留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