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歷史:1923年,開埠前的重慶萬州


一、太白巖俯看萬縣。遠處是長江和江南翠屏山。1925年,萬縣正式開埠。萬縣商埠督辦署以萬縣城區為基礎,擬定商埠區域,其界址“上至駟馬橋,下 至聚魚沱,後到陸家街,前到江南岸之陳家壩”。

二、太白巖俯看萬縣。遠處是天子城和北山。開埠後,萬縣成為四川省繼重慶後第二個開放的通商口岸,與上海、 南京、武漢、宜昌、重慶等口岸城市共同組成了長江沿岸通商口岸城市群。

三、停靠在長江邊的木船。近代由於川江航運的開通,1890年3月,按照中英簽訂《煙臺條約續增專約》,重慶被闢為通商口岸,1891 年 3 月,重慶正式開埠,萬縣港口出口貨物可運至重慶報關。

四、楊森軍隊渡過長江。20世紀20年代,楊森在四川與軍閥混戰的同時,提倡“新建設”,興辦市政。在萬縣,他推動設立了總務處、財政局、工程局、公用局、公安局等機關,規劃了市內馬路、公園、大橋、學校、醫院、電燈、電話等事業。

五、在外籍輪船上拍攝的江景。照片可以看到,外籍船員正在整理救生船。根據《天津條約》,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六、楊森軍隊在岸邊集結。1926年下半年,英艦多次尋釁肇事,與楊森軍隊矛盾越來越大。是年9月5日,英帝國主義軍艦炮轟萬縣縣城,屠殺中國軍民,居民死亡604人,傷398人,被毀民房千餘間,財產損失約2000萬元。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萬縣“九五”慘案。

七、萬縣三石——盤盤石、草磐石、千斤石。億萬年來,這三塊巨大的石頭一直矗立在江水中,一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三峽工程建設。

八、萬縣城郊的一處梯田。萬縣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但因地理條件限制,產量並不高。在民間,一直有“金開銀萬,不及梁平一半”的說法。

九、農村一隅。當時,萬縣出產的經濟作物還有桐油、柑橘、生漆等等。萬縣曾經是我國桐油的主產地,其出口量佔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二。

十、道觀供奉的關二爺。萬縣是“袍哥會”重要堂口之一,袍哥信奉道教,對關二爺無比敬仰。袍哥每年有幾次會期,最鄭重的一次就是農曆五月十三的“單刀會”,相傳是三國時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日子。

十一、城郊的農家院落。主人將竹葉清掃並整齊的堆放,牆壁上貼的一坨坨東西,應該是風乾後用作燃料。

十二、城郊的農家院落。老黃牛、竹揹簍、方石條,是屬於那年代白牆黑瓦的淡淡的憂傷。這樣的畫面,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十二、乾隆年代的墓地。從墓地的規模來看,墓主人應該不是萬縣的平頭老百姓。以上圖片,均為法國漢學家拉蒂格於1923年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