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还奇丑无比,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从目前保存下来的清宫后妃的老照片来看,她们的容貌实在很难让人联想到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的女人一定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可是清代的后妃让人难以恭维,历朝皇帝精挑细选出来的后妃,其实都不是美女,甚至有的长相奇丑。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还奇丑无比,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难道清朝皇帝就不爱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发明了“选秀”制度,这个和“选美”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初的“选秀”政治性很强,一般都是为了巩固政权、联结盟友,多选择与蒙古王公联姻。

到了清中、后期,“选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皇室的血统,在满蒙范围内进行选择,旗人的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上报户部存档,参加朝廷的选秀活动。可是,“选秀”这个制度自顺治帝开始就被深深地刻上了政治烙印,因此对于秀女们的标准就不是长相美貌与否的问题了。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还奇丑无比,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首先,清宫选秀的范围非常有限,“满汉不通婚”让广大的汉族女子失去了进宫的机会,八旗秀女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极低,而盛产美女的江南地区又不在甄选范围之内,因此产生美女的概率也因此被大大降低了。

其次,清朝皇帝对“女色”这个东西还是遮遮掩掩的,选秀制度上就有明文规定,八旗秀女被选阅时,必须穿旗装,严禁穿时装,更不允许浓妆艳抹。而且,越是美貌的女子,总是让人联想到“红颜祸水”这一犯忌的词汇,历史上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帝王大有人在。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帝王喜欢女色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作为清代皇帝他们却也不敢轻易地犯下“好色”这样的忌讳。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还奇丑无比,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以此看来,相貌并非是选秀的主要标准,真正被看中的是参选秀女们的品行和门第。所谓的品行,就是所选之秀女应有“母仪”,有仁厚端方之相,仪态端庄,性格方面应是孝慈、温恭、宽仁、淑慎,不急不躁,通情达理。而门第就是该秀女的家庭出身,勋臣贵族和一般旗民的女儿地位差距是很大的。

如果比较其选秀的这个两大标准,不难发现,其实门第才是清代统治者最看重的。清代的后妃大多出自名门,而品行倒在其次。至于相貌,很多时候更是连考虑都不考虑的事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绪的选出的皇后隆裕,从留世的照片来看,其相貌若是贵为皇后的确是有碍观瞻,可是她的出身好,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凭着这样的门第,自然也就能当皇后了。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还奇丑无比,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那个被光绪帝视为红颜知己的珍妃,从照片上看相貌还过的去,但她也不是凭着美貌入宫的,也是凭借显赫的门第,她的父亲长叙官至侍郎;祖父裕泰曾是封疆大吏;伯父长善即是大学士又是广州将军。

因为光绪帝时代照相技术已经在宫中流行,所以我们能从后世的照片中一窥后妃的真容。那么在鼎盛时期的乾隆时代,是否也是这样的呢?

尽管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乾隆帝不“好色”,但是从史料中还是可以发现,乾隆是一位极孝顺之人,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他的嫡皇后富察氏即孝贤纯皇后,与他的感情很好,但史书中的记载并没有说富察氏是一个美貌之人,而是说她贤惠、淑慎,是以品行赢得乾隆的敬重的。

清代后妃中很少有美女,有的还奇丑无比,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由此可见,清代的后妃与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同,后宫之中鲜有美女,这也是清代一个鲜明的政治特征,正是鉴于历史上那些惨痛的教训,历朝历代那些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王都难有好下场,所以清代皇帝必须要向天下臣民表示出:天子不好色而好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