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颠覆性新政,地产面临20年来最大变局!

1998年是中国楼市划时代的年份,这一年中央宣布取消福利分房,全面开启住宅商品化,被称为“98房改”。

2018年,深圳迈出了第一步,公布了历史上仅次于“98房改”的重要文件,宣告深圳二次房改来临。

深圳楼市颠覆性新政,地产面临20年来最大变局!

1998年,开启了房地产改革,将福利分房改为住宅市场化;2018年,深圳开启二次房改,将住宅市场化改为租售并举。

二十年时间,历史在住房改革上完成了一个轮回。

这次房改,绝不是深圳的特例,毫无意外,将向全国推广,房价摁不住的一二线热点城市,将会迅速copy这政策。

文件重点

八大供应主体

1、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提供市场商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

2、以住房租赁经营机构为主,提供各类长租公寓。

3、以市、区政府为主,提供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4、以人才住房专营机构为主,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5、支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和原村民,通过“城中村”综合整治和改造,提供各类符合规定的租赁住房。

6、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符合规定的自有用地或自有用房,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7、支持各类金融机构,采取直接投资、融资等方式,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8、支持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建设筹集具有公益性质的各类住房。

六大保障渠道

1.增加建设用地,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住房开发模式,突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2.盘活存量用地,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已批未建用地、社会存量用地、未完善征(转)手续用地、征地返还用地等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3.利用招拍挂商品住房用地、城市更新和产业园区等配建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4.盘活各类存量用房,推进社会存量住房租购。

5.实施公共设施综合开发,通过轨道交通车辆段和停车场、公交场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等综合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6.开展城际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

租购并举、硬性供应指标

深圳政府第一件事就是重塑整个住房供应体系,确立租购并举下,各类住产的硬性供应指标:

1、市场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左右。

2、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建筑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

3、安居型商品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建筑面积以小于7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50%左右。

4、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建筑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主,只租不售,租金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员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货币补贴

面向符合条件的基本住房保障对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人才安居补贴。

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实施购房贷款贴息。

探索采用住房租赁券的形式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和人才安居补贴。

业内观点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

这是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是精准落实中央“房住不炒”战略的落地性文件,是将深刻影响深圳未来多年住房供需关系体系的长期指导性文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文件代表了大湾区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导向,即在基本尊重过去房地产发展的基础上,以“房住不炒”和“住有所居”的民生价值为导向,实施住房制度的革命性变革,引导房地产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主任刘澄

深圳市近年来产业升级加快、人均收入较高,住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住房供给侧改革方向下,深圳这份住房新政特别明确了供给主体、供给渠道、实施方式和资金保障等,系统性优化完善深圳市住房市场结构,符合多类人群需求特点,为特大型城市房地产市场深化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

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看,政府住房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及构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体系,再加上宏观调控政策的护航,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有望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平稳发展态势。

从社会民生的角度看,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将有效降低高房价带来的社会焦虑,增加居民幸福感,增加城市吸引力,保障经济的匀速发展;即使是刚毕业来深圳打拼的学生,也不会因为高房价、高租金而被挤出城市

房价会降吗?

在98年房改后,我国的住房市场主要是拷贝香港模式。毕竟居住属性才是住房的第一属性,攸关民生,现在高房价带来各种弊端,开始反噬经济发展。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一线城市中的代表城市,这次房改要趟出一条路来的意识非常明确。

深圳尝试建立多主题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其中有新加坡的影子,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将住房分割成商品化市场和政策性供给,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主体是政府及人才住房专营机构,而商品房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同时也支持企事业单位等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

很多人关心的还是房价。鉴以往而知未来。从新加坡的历史看,实行了双轨制后,市场化部分还是归于市场,而且增加公共住房供给必然挤压了商品房的供给,即使分流了一些刚性需求到公共住房,但是根据深圳发展的潜力,仍旧是供小于求的。

一座城市的基因与城市中的人互为影响,互相成就。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抢人,深圳是首个实行人才引进的大城市,现在为人才安居的问题头疼,而想方设法解决居住问题留住人。而有些城市抢人,却是为了吸引接盘侠提高库存去化。城市之间的格局高低一目了然,选择哪个城市不言自明。

经过此次大胆的房改探索,看好深圳的逻辑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供需数量化的层面上。应当认识到,30年前改革开放深圳脱颖而出,现在面临房地产僵局,又是深圳跨出第一步,并非巧合,或许这就是一座城市的基因。我们看好深圳,就是看好它敢为人先的精神,看好它开放进取的精神,看好它求真务实的精神。

深圳楼市颠覆性新政,地产面临20年来最大变局!

深圳楼市颠覆性新政,地产面临20年来最大变局!

深圳楼市颠覆性新政,地产面临20年来最大变局!

深圳楼市颠覆性新政,地产面临20年来最大变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