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為什麼印度會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大東北的小豆包

1947年的8月十四號和十五號,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獨立,印度從此一分為二分裂成為了兩個國家。隨著兩個國家獨立的那刻開始,宗教屠殺就爆發起來,造成五十萬人死亡,一千多萬人流離失所。印度這次血腥的分治,既有宗教上的矛盾,也有英國的責任,最主要的還是政治上的爭權鬥利。

英國從1600年進入到印度後,給印度帶去了現代政治思想,很多當時印度有錢有勢的大家族都派人去英國留學,學習英國的政治制度。這些人當中就有後來印度分治的主要人物,如尼赫魯,真納,甘地等人,這些接受英國教育的人自然為後來的分治埋下伏筆。1885年這些留學英國的人回到印度後成立了印度國大黨。有黨派的成立,就有黨爭,誰都想做老大,這個是很自然的事情。真納是信穆斯林的,尼赫魯是印度教的,雙方為了權利可是爭的很激烈。1921年,真納退出國大黨,被穆斯林聯盟推舉為穆斯林黨派主席,從此印度就有了兩個最大勢力的黨派。二戰過後,英國被打成爛攤子,已經沒有能力再統治印度了,而印度這些上層精英也渴望想獨立,當時的真納和尼赫魯,其實內心的想法也是有分家各過各的,只是還沒有最後的決定,因為當時的印度聖雄甘地反對印度分裂,說如果印度分裂除非他死了!英國勢力將要退出印度啦,也想把這件事做好,於是1946年英國拿出一個聯邦制的國家的方案出來,就是印度各個邦自治,保留中央權力,這個方案保留了一個沒有分裂的印度,當時真納和尼赫魯都同意了,只是第二天,尼赫魯反對這個方案,覺得自己這個方案讓自己吃虧了。真納很氣憤,覺得自己被耍了,說好同意的怎麼轉眼間翻臉了,所以真納決定印度分治,堅決分家各過各的,分家之後我就是老大了,這樣就最好了。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答應分家。

英國也想做最後的努力,1947年蒙巴頓被派去印度做總督,他的任務就是勸服雙方不要分裂,大家一起過就好嘛!於是蒙巴頓六次上門勸說真納,真納就是堅決不同意,鐵了心要分家。因為真納當時已經是肺結核晚期啦,他的生命沒有幾年啦,所以他要在自己的剩下的生命中一定要巴基斯坦成立。蒙巴頓沒辦法,只好同意印度分治,最後的難關就是甘地了,如果甘地不同意,以甘地的影響力印度是不能分裂的,蒙巴頓和甘地談了一個小時,最後甘地默認了。最後難關過了,分家的時間定在八月十五號,這分行李和財產好辦啊,每人一半就是啦,最難的就是領土怎麼分啦,真納和尼赫魯吵了很久也沒有談下來,最後他們找了一個英國的大律師拉德克里夫來分,他們認為拉德克利夫公正不會偏袒哪一個,因為拉德克利夫對印度完全陌生不瞭解,於是拉德克利夫在兩個月裡把雙方交給他的不怎麼準確的人口數據資料,在一張不是很準確的地圖上分領土,他知道這一劃,將有多少流血事件發生啊,他還是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把領土分好,就是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領土,當然那時的巴基斯坦是加上孟加拉國的。拉德克利夫在最後的時間分好了領土,連兩千英鎊的報酬也不要,立刻坐上飛機回英國了,蒙巴頓也走了,英國退出了印度。真納和尼赫魯對分到的領土都不滿意,其實不滿意剛好表明了拉德克利夫分的還是比較合理的,畢竟大家都沒有佔到便宜嘛!不滿意又怎樣,都到了這個時候,也只好這樣分啦!從此印度就一分為二,而讓人悲傷的是隨著分家,民間爆發了激烈的宗教屠殺,造成了五十多萬人無辜人民死亡!

也許從分家那刻開始,就帶著血腥,所以分家後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為了領土的紛爭爆發激烈的衝突,為此還打了三次印巴戰爭,希望未來的印巴能友好相處,畢竟和平發展是世界的主流嘛!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多層次分析法來解析這個問題。

首先,宗教與民族(或種族)因素是討論印度以及印巴之間關係的必然變量。

在英國對印度進行統治的時期,與其說印度是一個國家不如說印度是一個地理範圍,是一個集合不同種族、民族、等級、階層、宗教等因素的萬花筒。英屬印度包括著現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甚至還包括著緬甸的一部分。其本身並不是一個整體,這種歷史或者宗教因素為後來印度的分立提供了條件。

其次,英國對印度施行殖民統治的方式也是最後印巴分治與印巴對峙的一個重要原因。自1857年印度發生了大起義後,英國便對其統治印度的具體方式進行了調整。除了基於倫敦的英國政府殖民遙控外,又將原來通過東印度公司的代理統治方式轉變為直接殖民統治,在加爾各答和後來的新德里設立了一個印度中央政府,與此同時,英國又在印度內部確立了一種治理輔助方式,即以印治印、間接治理。英國殖民者與印度的王公、土邦之間確立了一種同盟統治的體系。這種分離的治理體系在印度運行近百年,嚴重地影響了印度後來的路徑選擇。

其三,英國殖民者臨門一腳式不懷好意的分而治之策略和印度之獨立領袖分歧(甘地、尼赫魯versus真納)等原因,共同直接塑造了印巴分治。在二戰之後,英國已經無力繼續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印度則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反抗殖民統治要求獨立的抗議運動,因此英國需要跟印度進行協商討論印度的未來。本來英國政府希望將印度分成三個大聯邦區,即屬於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以及屬於印度教的印度區等,不過這個計劃被否決。兩派領袖之間實際上也對印度獨立想法各異,都對對方的觀點懷有深深的疑慮,以至於最後三者都不會平和地探討一個事情。精英和領袖的觀點勢必影響到下層民眾的看法,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衝突此起彼伏,各方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因勢利導。

最終,印度和巴基斯坦分離了,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民眾遷徙運動開始了,這並形成了二戰之後最久遠的地區衝突和全球熱點地區。


南大毛維準

主要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在爭取國會的席位上發生了很大的爭執。一方堅持一家一半。一方堅持按人口的比例,雙方怎麼也談不下來。最後尼赫魯帶領印度教成立了印度,真納帶領伊斯蘭教成立了巴基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