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肥胖等经验

治疗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肥胖等经验

衰老症状的特点

人到六十岁以后,体格趋衰,五脏渐损,元气不继,容易出现一些衰老症状:发鬓颁白或堕落,目昏不明,齿槁,言善误,皮肤枯,身体重,行步不正,喜卧,不能生育等。早期医典《黄帝内经》对此载述颇详。

衰老症状的描述,也散见于历代文学著作中。清代褚人获《坚瓠集》载魏骥《老态诗》:“渐觉年来老病磨,两肩酸痛脊梁驼。耳聋眼暗牙齿蛀,腿软足疼鼻涕多。脏毒头风时又举,痔疮疝气不能和。更兼酒积微微发,三岁孩童长若何。”

元代赵松雪《刀圭间话》亦曾有诗:“老态年来日日添,黑花飞眼雪生髯。扶衰每借过眉杖,食肉先寻剔齿签。右臂拘挛巾不裹,中肠惨戚泪长淹。移床独坐南窗下,畏冷思亲爱日檐。”诗虽鄙俚,曲尽老态,还指出了老年人的多发病和特发病,可作为对医书衰老症候的补充。

老人常见八大“怪症”:只记远事,不记近事;笑时有泪,哭时无泪;喜欢孙子,不喜儿子;喜欢硬食,不喜软食;眼昏花,看不清近处;耳朵聋,好打听闲事;遇怪人,没观察就问;想尿远,反溺在鞋上。这些“怪症”,如无特殊痛苦,一般不作疾病处理。

老年病施治概要

明代王肯堂的父亲服此方年近九十而终,余借助此方饮食增加,大便畅行,还曾起某国一老年病人之重疴。资生丸是否有延寿作用,很值得研究。

余患风寒感冒时常用食疗,如神仙汤。方歌曰:“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胡七片姜,熬成兑入半盅醋,汗出热退保平康。”此方不但能治感冒,还能预防感冒。惟没有醋发不出汗,用时应予注意。药疗以丸散为好,尽可能少用汤剂荡之。丸散宜用轻量。丸者缓也,对慢性病较好。散药有消散作用,尤宜于呕吐、腹胀、泄泻诸疾。

余于临证时,还常改汤剂为粗末,每日煎服10克,长期予服,使机体功能日彰,正复邪退。治老年病若求速效,常欲速则不达,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老年病人服汤药,方应简化,药贵专一,效不更方。假如药多量大,服后吸收不了,或换方太勤,违背肠胃的习惯,疗效不好,岂不事与愿违?

食物方面,老年人当少食甜味,因甜能壅脾,妨碍消化。糖类以冰糖为佳,缘其兼可止咳,红糖食后咳嗽易剧。老年人多痰,不宜过食鱼和肥肉等助火生痰之物。梨能清痰止嗽,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冬瓜解渴利尿,治糖尿病有效;西瓜是天生白虎汤,夏季解暑堪称良剂,颇利老人。

高血压病

老年人舒张压高者较多,血压常难降低。凡用张寿甫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无显效者,余以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或升阳益胃汤每能见功。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于湿痰中停,胃气不降,症见眩晕较甚,如坐舟车,血压高低波动颇大,舌苔白腻,脉诊弦滑者较宜。余常用《医学心悟》所载之方,重加黄芪至24克以培补元气,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以潜降浮阳,临床疗效尚佳。若失眠多梦,可增生石决明、合欢皮、首乌藤治之。

肥胖

老年人肥胖,骨弱肌肤盛,易发生中风、血痹,故有“花钱难买老来瘦”之说。肥胖属虚者多。若见下肢浮肿,身体沉重,脉缓弱或濡,为元气不足,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治宜《金匮》防己黄芪汤。若胖而能食,便干溲数,脉来有力,为胃热脾约,可用《伤寒论》麻子仁丸,每晨以焦荷叶水送下6克,至微利为度。

浮肿

老年人下肢浮肿,指压窅而不起,经西医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属脾肺气虚,不易根治。对于脾胃不和,气虚痰饮,纳少痞满,吐呕脉弱者,投六君子汤辄效。若自觉心悸,小便减少,脉来迟缓者,予《景岳全书》保元汤,重加茯苓治之。若动则气急作喘,右脉虚大倍于左脉,是气虚清阳不升,影响三焦决渎所致,宜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

恶寒

老人多无风亦畏冷,虽盛夏不减衣。症属阳气不足,卫外之力薄弱。治宜补益元气,升发清阳。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可随症选用。药物应着眼于人参、黄芪之类,一般不取附子、肉桂等燥烈之品或桂附八味丸剂。

骨痛

老人骨节酸痛者常见,疼痛部位以腰骶为甚,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多伴有全身乏力,弯腰驼背,步履维艰,两尺脉弱。症属肾虚精亏,不能生髓养骨,治宜填精补髓为法。方用熟地一味,九蒸九晒,砂仁捣拌为丸,每服10克,早晚两次,久用经年,自可收功。

若骨痛逢阴雨加剧,乃风寒乘肾虚内袭,名曰骨痹,治宜助阳补肾,驱风止痛。方用青娥丸加熟地、续断、牛膝、鹿角霜、菟丝子、独活、细辛,令肾阳日壮,肾精日充,骨自坚强,其痛自止。

二便不利

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在四十九岁左右,肾气肾精皆衰,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此时所出现的月经紊乱、心烦易怒、头晕失眠等症,西医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每见月经淋漓不断,少腹疼痛,腰痛臂疼,二便不利,手足心热,唇口干燥,精神抑郁,舌紫苔黄,脉弦而乍疏乍数等症。此属寒凝胞宫,瘀积下焦,营血不布,而生虚热,《金匮》温经汤常获良效。

皮肤瘙痒症

老人患此症者甚众。有的泛发全身,有的局限某部。多有蚁行、烧灼之感,昼轻夜重,影响睡眠,发作时痛苦难以名状。舌脉如常,治无显效,此属年迈气血营运迟滞,皮部血行不畅,风邪袭入所致。治宜行血通络,散风止痒为法。对于下肢痒甚,膝下尤剧,搔破不流水者,余以民间验方:棉花子、蒜瓣子、丝瓜络各30克,水煎放入桶中,薰洗半小时,每日一剂,疗效颇佳,一般不予内服药物。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