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在中国出现于战国时期,泛指军人 士兵曾经代表雇佣军!

战士

战士、在中国出现于战国时期,泛指军人 士兵曾经代表雇佣军!


战士,一词在中国出现于战国时期,通常泛指军人。

实际上,战士有其确切的含义范围

一种情况是:军队中班长以下军人统称为战士;

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后,红军的 指挥员和战斗员,便不再沿用旧军队的称谓;

当时,各级指挥员一般称为干部,班长及其以下的战斗员一般称为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战士”这一称谓始终未变。直到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时,才将战士改称士兵。

另一种情况是:战士,专指兵;

战士、在中国出现于战国时期,泛指军人 士兵曾经代表雇佣军!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队对干部、战士的职务区分,一般为连长、政治指导员、排长、班长、战士等。

苏联于1917年12月16日废除了俄国的军衔、官衔,1918年建立起工农红军以后,对普通士兵通称为红军战士

1935年9月22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红军战士”定为一级军衔的名称,到1946年7月,这一级军衔改称列兵

士兵”一词源自意大利文“钱币”和“薪饷”,它作为军事术语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指领取军饷的雇佣军人。后来经法国人传到其他国家,被许多国家的雇佣军所采用。

17世纪30年代初,这一衔称被俄国新制团广泛使用,从18世纪开始,授予服役一定年限的应募兵。为纪念俄军正规部队的第一名士兵布赫沃斯托夫,彼得一世下令为其铸造了青铜像,俄政府在募兵制度的法令中规定,授予了士兵军衔后就摆脱了原来的农奴依从地位,连同妻子儿女一起被列入“士兵阶层”。

1861年废除农奴制和1874年实行普遍征兵制后,“士兵”这一阶层的含义即消失!

战士、在中国出现于战国时期,泛指军人 士兵曾经代表雇佣军!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士兵的荣耀便是杀死更多的敌人,效率越高,那么他们的军功就越大,若是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制裁,也是不被人道主义所容许的;

士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士兵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他们只是依照命令做事,战争的后果不应由士兵所承担!

士兵的总体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败,战争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同国籍或不同理想的兵之间的相互厮杀。士兵是战争的产物,没有战争,上兵也就失去他所存在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