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能記住在咱肚子裡的事兒嗎?

孩子真能記住在咱肚子裡的事兒嗎?

前些天和潼潼聊天,她突然和我講起了她在媽媽肚子裡的事情:

孩子真能記住在咱肚子裡的事兒嗎?

之前,對於胎內記憶略有耳聞,但一直將信將疑,沒想過自己會親身經歷。帶著驚訝與疑惑,我在微博上po出這個話題。

而令我倍感神奇的是,原來有不少父母都碰到過類似的情況,評論裡小娃們的回答既溫暖又有趣:

@紫藤格:

她說在媽媽肚子裡玩繩子!臍帶繞兩週,2歲開始問,現在3歲,回答都是一樣的!

@Little-J-:

媽媽,你肚子裡面好黑啊。我只能每天睡覺。三歲。

@FOX_loveuu:

我問他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都做什麼~他說 游泳啊還有吐泡泡!他兩歲。

@Nancy文竹:

我每次問我閨女 你從哪兒來 他說 媽媽肚子裡 我說 裡面好玩麼 她說 不好玩 黑黑的 我說你都玩啥啊 玩繩子(臍帶)吐泡泡 摳丫丫……

@林凱西凱西:

我在你肚子裡面遊遊遊。鵝子,三歲。

@豆漿我有隻小羊羔:

我們也問過女兒這個問題,她說媽媽肚子裡咕嚕咕嚕響,還說寶寶在肚子裡不用吃飯飯。聽起來蠻神奇對不對,但是那傢伙還說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拉便便,沒拉噓噓。”

看完這些評論,估計你會有跟我相同的疑問:

孩子真能記住在咱肚子裡的事兒嗎?

畢業於日本帝京大學醫學系的醫學博士,美國出生前和圍產期心理學協會(APPPAH)日本總顧問池川明醫生,作為胎內記憶研究第一人,曾撰寫了多部相關書籍。

我曾經在孕期讀過他寫的《父母是孩子選擇的:育兒從孩子出生前開始》,裡面詳細記錄了孩子們關於胎兒時期的記憶問題。

據池川明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保有胎內記憶。一歲時孩子開始講述這些記憶,二到四歲期間是個高峰。一過六歲,胎內記憶保有率就會大幅下降。

當胎兒還在媽媽體內時,媽媽與胎兒的交流越多,胎內記憶的保有率越高。而在鹽尻市以父母為對象的調查問卷中顯示,大人胎內記憶的保有率在1%左右。

書中還記錄了一些真實的案例,都是孩子和父母談論自己在子宮裡的故事:

“媽媽肚子裡面雖然很暗,但很溫暖。”

“好像浮在水裡一樣。”

“我穿越了隧道,然後就出生了。”

除了池川明醫生所說以外,Epoch Times上還有一篇相關文章,提到在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網站上也記錄了孩子們出生之前的記憶。

甚至有網友留言記得在媽媽肚子裡時,某一天媽媽開車出了事故,並且和爸爸吵了一架。不過文章也表示,目前關於記憶方面的科學研究,尚未證明孩子是否有真的有如此詳細的胎內記憶。

一些心理學家更傾向於認為,孩子的描述是因為想象。因為記憶需要的海馬和前額葉皮質要到3、4歲才發育好,而且隨著認知、經驗等的不斷獲取,也會篡改腦中已經存儲的信息。

所以孩子們對於胎內記憶描述是否真實,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孩子真能記住在咱肚子裡的事兒嗎?

胎兒能記住的是聲音

但如果說孩子將在子宮裡的事兒忘得一乾二淨,也不那麼正確。因為有一點是已經被科學驗證的事實:

胎兒可以記住聲音。

就彷彿一個聲音雷達,胎兒可以敏感地get到聲音的頻率,也許每一個胎兒都曾經是一個天線寶寶吧:)

關於這一點,也有兩個有趣的實驗:

一項對荷蘭100名孕婦的研究表明,胎兒在懷孕的第30周對聲音有短期記憶,並在此之後對聲音產生長期記憶。研究人員為胎兒播放“振動聲”,很快胎兒便對它產生了習慣。

通過觀察胎兒的運動、心率,發現30周大的胎兒可以“記住”一個聲音10分鐘。到第34周,胎兒可能會“記住”這個聲音4周。

另一個實驗,來自於行為科學家斯蒂芬·埃文斯(Stephen Evans)進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嬰兒在母親的子宮裡聽到特定音樂片段時,會在他們出生之後記住並識別出來。

他選擇了一段音樂,讓母親們在懷孕20周時連續7天,在子宮周圍為胎兒播放16分鐘。待孩子出生後,那些曾在媽媽肚子裡聽過這段音樂的嬰兒,一旦再聽到這首音樂,會變得比其他嬰兒更加安靜。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孕期每天追劇,你家娃出生之後很有可能在聽到電視劇主題曲時變得安靜下來。還有曾經上榜咱們的“讓娃秒睡的哄睡神曲”,一首《離人》,一首《風吹麥浪》,沒準也是因為裡面有寶寶曾經在肚子裡熟知的某段聲音頻率。

所以,還在為哄睡發愁的父母們,趕快回憶回憶媽媽孕期都有經常放過哪些歌曲,沒準能讓你“一曲解憂愁”~

美國兒科學會(AAP)的發言人Tanya Remer Altmann還曾提到,那些在孕期為胎兒讀書的父親,當他們的嬰兒一出生便能識別他們的聲音。

所以那些總覺得孩子剛生下來還沒有太大感覺,抱怨小嬰兒跟自己不親的娃爹們,儘早和肚子裡的小baby互動起來吧!

孩子真能記住在咱肚子裡的事兒嗎?

寫到這兒,小暖突然想到曾經看過的一個視頻。

護士將剛出生的小baby抱到媽媽身邊,幫助他們完成第一次親密接觸。沒想到,寶寶一下子緊緊抱住媽媽的臉不放,媽媽在寶寶耳邊低聲呢喃,剛剛還在哭的他慢慢平靜下來。當護士不得不抱走他去洗澡時,他再次放聲大哭,兩隻小胳膊還對媽媽戀戀不捨。

看見後真的被這一幕暖到,嬰兒對於母親的依戀是與生俱來的。在子宮生活的這九個多月,讓嬰兒擁有了對母親最初的記憶,宛若一串密碼,在嬰兒見到母親的一剎那,安全感的大門砰地一下子被打開。

原來,在我們孕育寶寶的時候,所有出現過的溫柔,都被寶寶以某種形式保存在腦回路中。

某一份聲音、某一次胎動後輕柔的撫摸、某一次來自母體的快樂、某一段對著肚子默默說出的告白、某一種跟隨走動帶來的輕微晃動,都會讓嬰兒形成最初的信任與依賴。

然後,在未來的某一日,這些藏在腦回路中的隱秘信息會被突然調出,和我們相遇。

那一刻,我們才知,當我們面對挫折能堅信一切會好起來時,當我們擁有愛別人的能力時,當我們和摯友高興相擁時,那些曾經被遺忘的,那些以為被遺忘的,原來都被腦神經好好保存著:

在那來到世上的最初九個月裡,我們曾經被深愛過。

1、《父母是孩子選擇的:育兒從孩子出生前開始》池川明 中國友誼出版社

2、https://m.theepochtimes.com/pre-birth-memories-can-people-remember-being-in-the-womb-being-born_1372615.html

3《Fetal Recall?——Memory in Utero》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recall-in-utero/

4、http://abcnews.go.com/Health/MindMoodNews/story?id=8083181&page=1

5、http://www.priestsforlife.org/columns/365-fetal-memory

-END-

孩子真能記住在咱肚子裡的事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