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端午的記憶就是手腳上面綁花繩,帶著奶奶做的荷包時的欣喜,和小夥伴早早起床去折柳枝的歡快,各種粽子與蜂蜜的香甜。準備又到端午,你準備好粽子了麼?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粽子的來歷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愛國詩人屈原。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龍蝦君就來講講中國的“粽子八大流派”。

北京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

背景粽子個頭大,

大多數是糯米粽,

紅棗、豆沙做陷。

廣東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南方粽子的代表。

個頭小,精緻,

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

鹹蛋黃、五花肉等,

材料豐富。

嘉興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浙江嘉興粽子為斜長方形,較大,

米選擇上等白糯米,

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

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

閩南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選擇上乘糯米,豬肉選擇三層塊頭,

滷的又香又爛,加入香菇、蝦米、鏈子。

吃的時候蘸蒜泥、紅辣醬等佐料,

香甜滑嫩。

山東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在那麼多粽子中,

山東黃米粽子備份最大,資格最老。

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

夾以紅棗,風味獨特。

食用時加入白糖,增加甜味。

四川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四川人愛吃辣,所以粽子也是麻辣。

口味麻、辣、鮮、香,

絕對地道的川味。

西安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西安的蜂蜜涼棕子歷史悠久。

特點是隻用糯米,無陷。

吃時澆以蜂蜜與黃桂醬。

雲南派

漲姿勢!端午粽子也有流派

雲南的竹筒棕具有少數名族特色,

選新鮮的金竹、香竹,甜竹為容器,

在每節竹子中盛水盛米盛配料,

用寬大的蕉葉、粽粑葉封口,

米選擇糯米或者香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