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康氏粉蚧綜合防治技術

葡萄康氏粉蚧綜合防治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市葡萄栽培面積增大及套袋技術的普及,康氏粉蚧逐漸成為危害葡萄果實的重要害蟲之一。康氏粉蚧防治比較困難,歷年來如何控制康氏粉蚧的發生危害一直是果農比較頭疼的問題。

1 形態特徵

雌成蟲橢圓形,較扁平,體長3~5mm,粉紅色,體被白色蠟粉,體緣具17對白色蠟刺,腹部末端1對幾乎與體長相等。觸角多為8節。腹裂1個,較大,橢圓形。肛環具6根肛環刺。臀瓣發達,其頂端生有1根臀瓣刺和幾根長毛。多孔腺分佈在蟲體背、腹兩面。刺孔群17對,體毛數量很多,分佈在蟲體背腹兩面,沿背中線及其附近的體毛稍長。雄成蟲體紫褐色,體長約1mm,翅展約2mm,翅1對,透明。若蟲橢圓形,扁平,淡黃色。蛹淡紫色,長1.2mm。卵橢圓形,淺橙黃色,卵囊白色絮狀。

2 發生規律

康氏粉蚧一年發生2~3代,主要以卵在葡萄樹體翹皮裂縫及樹幹基部附近土縫石頭縫裡越冬。次年春天葡萄發芽時,越冬卵開始孵化,幼蟲爬到枝葉等幼嫩部位為害。第1代若蟲發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中下旬。第1代主要危害枝幹和嫩葉, 第2、3代主要危害葡萄果實。雌蟲在樹體上取食一段時間後,爬到枝幹粗皮裂縫間、樹葉下、枝杈處、果實上分泌卵囊,之後將卵產於卵囊內,以末代卵越冬。

3 危害症狀

主要以若蟲和雌成蟲刺吸嫩芽、嫩葉、果實及枝幹汁液進行危害。嫩梢和根部受害後,常腫脹,且易縱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其產生的白色棉絮狀蠟粉汙染果實,同時其排洩物排到果實、葉片及枝條上,誘發雜菌生長感染,形成煤汙病,造成果實失去食用和商品價值。

葡萄康氏粉蚧綜合防治技術

4 防治措施

4.1 農業防治

結合冬季修剪,將殘枝、枯草、病葉等及時清出葡萄園;當蟲體主要以卵的形式越冬時,剝除樹體樹幹、枝蔓老皮,用硬刷刷除縫隙中的蟲、卵,以減少蟲口基數。

4.2 生物防治

保護和引放介殼蟲的天敵,如寄生蜂、捕食瓢蟲、草蛉等,儘量少使用廣譜性殺蟲劑。

4.3 化學防治

分別於三代若蟲發生期進行防治,重點抓好5月下旬到6月中旬第一代若蟲發生期的防治。可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000~5000倍液、22%特福力4000倍液、10%吡蟲啉乳油1500倍液、25%蚧死淨乳油1000~1200倍液等進行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