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20基点 创1月12日以来新低

6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120个基点,报6.4706,为1月12日以来新低。分析人士指出,不可否认,美元走强及我国外贸顺差收敛预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压力,但我国经济增长韧性较足,汇率企稳运行有底气,当前外汇市场供求和预期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失控性贬值。

周三美元指数涨0.13%,报95.1234,刷新近11个月以来高位,主要受对全球贸易形势的担忧情绪提振。

据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6月20日宣布,将从6月22日起,对进口自美国的28亿欧元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这是欧盟针对美国钢铝关税采取的反制措施。

此外,隔夜欧元兑美元跌0.15%,报1.1572;美元兑日元涨0.27%,报110.35;英镑兑美元持平,报1.3173;澳元兑美元跌0.19%,报0.7368。

在美元继续反弹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再现明显调整,6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在6.4586元,创下1月15日以来新低,并较前值下调351个基点,这是2月12日以来的最大跌幅。

从中间价走势上看,自4月18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展开新一轮贬值,截至6月21日,已累计贬值逾1900个基点,是过去一年半来对美元持续最久、幅度最大的一轮贬值。

鉴于美元走势在人民币双边汇率走势中的重要影响,倘若后续美元指数进一步走高,人民币对美元恐将继续承压。不过当前市场围绕美元走势的看法存在不小分歧。一部分观点认为,美元指数上行趋势才刚形成,上行空间不可小觑;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美元指数上涨已是强弩之末,大概率已经在筑顶。

消息面上,国家外管局日前公布了5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235亿元人民币(等值194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1433亿元人民币。与上月数据相比,5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扩大,这又主要是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扩大所致。

莫尼塔研究认为,即便近期波动承压,人民币强势基础依然存在。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指数难以持续上行。我们此前分析表明,美元指数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势程度;二是,欧央行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增速差。2014年下半年之前,前者的影响力更大;2014下半年以后,后者的影响力更大。考虑到目前市场对“美强欧弱”的反映程度已经较高,随着欧央行如期削减QE,两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增速差也渐收敛。另外,外部环境不甚友好的情况下,央行维稳人民币汇率的意愿较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