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20基點 創1月12日以來新低

6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120個基點,報6.4706,為1月12日以來新低。分析人士指出,不可否認,美元走強及我國外貿順差收斂預期,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一定壓力,但我國經濟增長韌性較足,匯率企穩運行有底氣,當前外匯市場供求和預期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失控性貶值。

週三美元指數漲0.13%,報95.1234,刷新近11個月以來高位,主要受對全球貿易形勢的擔憂情緒提振。

據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6月20日宣佈,將從6月22日起,對進口自美國的28億歐元產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這是歐盟針對美國鋼鋁關稅採取的反制措施。

此外,隔夜歐元兌美元跌0.15%,報1.1572;美元兌日元漲0.27%,報110.35;英鎊兌美元持平,報1.3173;澳元兌美元跌0.19%,報0.7368。

在美元繼續反彈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再現明顯調整,6月2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設在6.4586元,創下1月15日以來新低,並較前值下調351個基點,這是2月12日以來的最大跌幅。

從中間價走勢上看,自4月18日起,人民幣對美元展開新一輪貶值,截至6月21日,已累計貶值逾1900個基點,是過去一年半來對美元持續最久、幅度最大的一輪貶值。

鑑於美元走勢在人民幣雙邊匯率走勢中的重要影響,倘若後續美元指數進一步走高,人民幣對美元恐將繼續承壓。不過當前市場圍繞美元走勢的看法存在不小分歧。一部分觀點認為,美元指數上行趨勢才剛形成,上行空間不可小覷;另一部分觀點則認為,美元指數上漲已是強弩之末,大概率已經在築頂。

消息面上,國家外管局日前公佈了5月份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5月,銀行結售匯順差1235億元人民幣(等值194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1433億元人民幣。與上月數據相比,5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擴大,這又主要是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擴大所致。

莫尼塔研究認為,即便近期波動承壓,人民幣強勢基礎依然存在。根本原因在於,美元指數難以持續上行。我們此前分析表明,美元指數取決於兩個變量:一是,美國經濟的相對強勢程度;二是,歐央行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增速差。2014年下半年之前,前者的影響力更大;2014下半年以後,後者的影響力更大。考慮到目前市場對“美強歐弱”的反映程度已經較高,隨著歐央行如期削減QE,兩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增速差也漸收斂。另外,外部環境不甚友好的情況下,央行維穩人民幣匯率的意願較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