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孙开华故居”的重重迷雾(二)

周星林 孙培厚

孙开华的先祖,原居江西洪州(今宜春市辖丰城县),明朝洪武年间迁居湖南常德府之桃源县、慈利县。孙家先后修谱三次,要查找其祖辈的情况,我们唯一能够依据的史料恐怕就是《孙氏族谱》了。目前,存世的《孙氏族谱》有两种,分别是民国22年(1933年)和1999年编修的。相比之下,1933年版本的时间更接近孙开华所处时代,而且其子孙道信也参与了这次修谱,因而更具有可信度。

在这套20册的族谱中,我们查到了孙开华家谱,摘录其父、其祖父的记载如下:祖父孙安佐,孙氏第十世祖,生于乾隆甲申年(1764年),殁于道光已亥年(1839年)。生子二:宏易、宏瑞。父亲孙宏瑞,孙氏第十一世祖,生于乾隆辛亥年(1791年),殁于道光庚戌年(1850年),葬于“上五都鸡公翅”。据查,“上五都”即今天的柳林铺,“鸡公翅”也是山名,位于今零阳镇石马村孙家岗的后山,孙开华的母亲姜氏也葬于此。

一般而言,历史研究注重“三亲”: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在文字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历史当事人的口述,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孙克俊老人就是孙开华家族的“活历史”。

孙克俊,是孙开华之子孙道信最小的女儿,出生于1924年10月28日(农历),今年90岁,现居长沙市雨花区长岭社区。经过2次采访,她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孙家祖居的原貌:老家一直传说我爷爷孙开华“草席埋母”的故事,那个时候,孙家穷得很,以致爷爷的母亲姜老夫人死了没有钱买棺材;老屋坐落在柳林铺对河,即澧水南岸的石马村。石马村的来历是因为爷爷孙开华死后,皇帝准许后人在家乡建石人、石马墓葬和祠堂而得名。孙克俊老人出生在长沙,但是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之后,她的父亲带着她来到了慈利,先后在慈利县城、柳林铺老家、柳林铺街上居住了11年。那个时候,孙开华已经辞世40多年,但是,尚有三位“老夫人”健在(孙开华的夫人正室一位,副室13位,孙克俊见到的分别为萧氏、吴氏、甘氏)。孙家老屋坐落在“上五都”石马村,背靠孙家岗,面朝澧水。离柳林铺不远处有“将军渡”,据说是爷爷孙开华所修;从渡口过来就是老家的“跑马坪”,据说因为孙家的官做得大,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故称“跑马坪”;从“跑马坪”上几级台阶,便是“朝门”,门头上挂有一块很大的匾“孙壮武公府”,左边对联是“安邦思良将”,右边的对联是“定国念贤臣”;整个孙家大院分三进,中间有两个天井,里面是数不清的正房、厢房、杂物间。1943年,一队日本骑兵从慈利过沅陵去,经过我们的老屋,我们都躲到了后山上,亲眼看到日本兵举着火把烧掉了老屋,大火燃了两天一晚;后来,我父亲就带我们过河住在柳林铺街上的许家……

显然,曾经风光一时的“孙开华故居”早已被日寇化为灰烬。


分享到:


相關文章: